分享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 中国当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 矛头直指信托行业

 新用户0145NhQQ 2021-03-30

目录:

一、财经视点

二、同业新闻

三、机构动向

四、市场观察

五、干货推荐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

输12

一周热点关注

● 中国8月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远超预期 M2创历史新低

● 上海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实施意见公布

● 银监会:银行资金空转继续减少,理财规模连续7个月缩减

● 公募REITs加速酝酿 金融工具助力租售并举格局形成

● 股灾两年后,A股两融余额再度逼近万亿大关

● 信托获准进入银行间承销市场 23家公司或无缘入局

● 信托私募基金登记图谱:14家管理私募基金为零

● 中国当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 矛头直指信托行业

● 10万亿私募江湖告别“野蛮生长” 机构资金跑步入场

● 浅析“信托计划”实务中的法律风险

一、财经视点

■ 中国8月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远超预期 M2创历史新低

中国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0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1.48万亿元,均远超市场预期。但M2货币供应同比增速降至8.9%,续创历史新低,为连续第七个月放缓。

点评: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以来,金融数据与实体经济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金融数据不错但实体数据开始疲软,原因目前仍不清楚,环保限产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应该不足以解释8月份宏观数据的全面疲软;在金融数据仍不错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预计短期内不会做大的调整。

政策方面,目前降准似乎没有必要,8月经济数据其实没有那么差,主要是之前的经济韧性让市场预期偏高了,这应该是预期之内的放缓,而且降准信号作用太强,目前并不适合。

■ 发改委:进一步放宽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外资准入

在15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在谈到外商投资问题时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包括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等。

在放宽外资准入方面,孟玮表示,今年下半年还将在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而早在8月份,国务院就出台22条举措吸引外资,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制造、银行业等12个领域的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

■ 人民币大幅升值 8月外汇占款却连续第22个月下降

中国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1.51万亿元,连续第22个月下降,但降幅继续收窄,至8.21亿元。

点评:

这种背景下外汇占款不增反降,说明人民币快速升值是市场供求自身变化、存量外汇踩踏式结汇的结果,并非来自央行操作。

■ 上海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实施意见公布!

上海市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品种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在金融支持方面,上海市将针对住房租赁企业,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成本为导向,提出了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加快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合理运用保险资金等五类金融支持政策。

■ 国务院:鼓励民企进入轨交装备、大数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

9月15日,国务院网站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称: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装备、“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显著的行业领域,在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时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有关部门要帮助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内大市场,加大对适应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需要项目的投资力度,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梯度转移。

二、同业新闻

■ 银监会:银行资金空转继续减少,理财产品规模连续7个月缩减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在周五举行的“2017金融街论坛”上总结称,今年以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银行业的委托贷款、理财产品、同业资产和负债余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内业务表外化,贷款业务投资化,同业业务套利化,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

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速降至6.5%,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连续第七个月下降,其中同业理财今年以来累计减少2.2万亿元。而同业业务也持续收缩,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和-1.6%。

■ 股灾两年后,A股两融余额再度逼近万亿大关

截止2017年9月13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9818.69亿元,当日融资余额为9770.25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增长了33.88亿元。当日融券余额为48.45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增长了1.06亿元。具体来看,沪市两融余额报5810.64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增长了23.55亿元;深市两融余额报4008.05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增长了11.38亿元。

点评:

两融余额作为市场热度的重要指标,它的攀升意义很大。从历史经济数据来看,两融业务获得大发展后,融资余额与A股价格走势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而近期上涨的股票不是机构拉升的概念股,就是两融资金拉升的25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而其他多数个股不是涨幅有限,就是原地不动。所以两融余额增加说明了股市有所回暖,但离大牛市的到来有距离。

■ 公募REITs加速酝酿 金融工具助力租售并举格局形成

地产投资界期盼近十年的面对个人投资者的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有望首先在住房租赁领域,率先获得首单试水。有媒体9月13日报道,证监会正在研究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公募REITs产品,并正在拟定相关政策法规。

点评:

如果住房租赁REITs大门得以打开,势必会鼓励大量房企进入住房公寓市场。未来可能会出台的面对个人投资者的公募REITs,商业和办公项目,并非被最优先选择的领域。租赁运营、公寓类以及公租房等与住房租赁相关的REITs,极有可能成为政策最先鼓励的方向。

■ 基金业协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9月13日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除提出将基金管理公司各层级子公司纳入统一监管外,还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合规管理人员不得少于2人,不符合规定的,应尽快通过招聘、调岗等方式,确保相关人员在今年年底前到岗。

■ 多地严控消费贷流入房地产 个人消费贷猛增后急刹车

来自26家上市银行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91.43%降到了51.40%。业内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调控,对房贷控制从紧。但从结构上来看,消费贷在悄悄崛起。

多地银行人士透露,消费贷曾是此前主推项目之一。2017年前7个月,全国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这其中暴露出银行可能对贷款资金流向把关不严,存在消费贷、经营贷实际变成购房贷款的可能性。

■ “保险债权股权计划”前8月注册超2700亿 大增75%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合计规模达2705.4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1543.51亿元大增约75.3%。截至8月底,保险资管公司累计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733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8384.07亿元。

三、机构动向

■ 信托获准进入银行间承销市场 23家公司或无缘入局

 9月7日,信托行业迎来重大利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下发文件,信托公司终于赢得从事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券承销业务的机会。业内普遍反映,想要获取该项资质并非易事,最终能够摘得牌照的公司应该很少。值得注意的是,申报材料递送将截止至9月15日。

对于承销业务参评资格,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亮出两大“红牌”,踩雷的信托公司将直接出局。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有一批信托公司不是会员,但可以申请参评,若参评指标合格,只要“补票”成为会员便同样可获得承销资格。根据交易商协会的两大规定,本次有23家信托公司或将无缘债券承销牌照。

■ 万向信托完成首单艺术品慈善信托备案

近日,万向信托成立并备案全国首单以艺术品作为信托财产的慈善信托“万向信托-艺酷慈善信托”。此次备案的“万向信托-艺酷慈善信托”由一位机构委托人及一位自然人委托人共同设立,首期信托财产为委托人收藏的著名画家曹彬画作41幅,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环境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助灾害事件及其他公益活动。

■ 中建投信托被行政处罚70万元

9月14日,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发布了对中建投信托的行政处罚单,原因为“违规以信托财产为自己牟利;利用受托人地位赚取不当利益”。处罚信息显示,浙江银监局对中建投信托处以罚款人民币70万元,作出处罚的时间是8月29日。

■ 安信信托拟发行6800万股优先股

安信信托近日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不超过6,8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净资本。这是安信信托在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新一轮扩大净资本的融资活动。

四、市场观察

请输入标题

■ 信托私募基金登记图谱:14家管理私募基金为零

基金业协会最新月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943家,管理基金规模2.25万亿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950家,管理基金规模6.37万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59家,管理基金规模1.60万亿元。

在这超过两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41家信托公司。与最多时的44家相比,减少了3家。在41家信托公司中,有11家备案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17家备案机构类型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3家备案机构类型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另有10家信托公司机构类型登记信息显示为空白。而根据信托公司最近一年备案的产品类型来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最多。

观点:

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托公司作为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的作用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而信托公司自身的证券投研实力因历史和现实的条件难以在私募领域继续保持原有的份额,但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趋规范和信托原有业务的逐步萎缩,未来很多信托公司仍可能重新将重点放在资本市场,毕竟这个市场能给信托投资带来持久的回报。

■ 中国当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 矛头直指信托行业

随着大量不受监管的资金流入中国经济,政府已将矛头指向信托公司,这些公司不受约束的贷款行为正令监管机构感到忧心。当局目前正在向信托公司施压,要求他们加强合规管理和背景调查,并加大自身透明度。信托公司处于中国庞大影子银行业的中心。

观点:

监管层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许多信托采取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结构,通过复杂的受益人网络汇集资金,使得清理交易极其困难。九位信托业人士表示,这种复杂结构往往是刻意用来回避对银行和借款方的放款限制。

在政府试图抑制风险贷款、为过热市场降温、并控制企业债务之际,信托业的种种做法以及产业的成长速度,使得他们成为当局矛头瞄准的对象。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曾在4月警告称,资金通过信托流入房地产、煤炭和钢铁行业带来了“严重风险”。

信托贷款的快速增长将对监管构成挑战。此前为了保持严控金融风险的高压态势,监管机构已经面临人手短缺问题。信托公司预计未来还将迎来更多繁荣时期。

■ 10万亿私募江湖告别“野蛮生长” 机构资金跑步入场

9月12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截至8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0652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为60688只,管理基金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其规模已与公募基金不相上下。

同时,基金业协会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2544家。其中,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913家,未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631家。其中,2017年8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有37家,均由于未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标志着私募行业将迎来与野蛮生长阶段的告别。

点评:

与“躺着赚钱”的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一些顶级私募依托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在私募投资领域风生水起,但大部分私募基金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之后,生存环境仍然十分恶劣,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有限,自身缺乏专业的投研和销售队伍,更没有卖方机构和财经媒体对其产品的支持和宣传,无论对公司整体还是基金经理个人而言,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五、干货推荐

■ 浅析“信托计划”实务中的法律风险

原文链接:

http://www./research/newsdetail.aspx?NodeCode=105023001&id=100077701457933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