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做一个产品,产品的研发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Mount_Z 2021-03-30

大家好,我是隔壁丶老师,下面对一般产品的开发流程做一些介绍。

产品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产品、软件、食品、首饰、服饰、机械、玩具等。

对于一般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产品策划与需求分析

2. 可行性评估与制定开发计划

3. 产品方案框架设计

4. 产品方案详细设计

5. 产品方案验证

6. 产品小批量试产

7. 产品首批试产

(高亮表示该阶段更为重要)

阶段1:产品策划与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是所有的产品都应该仔细进行与完成的阶段,是为了明确产品开发目的,统一团队目标,判断是否能够开展的重要环节。

主要的任务为(不分先后):

1. 确定产品市场定位及目标消费人群。也就是分析将来谁会购买这个产品,如何进一步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年轻人/老年人,男性/女性,企业/个人,甚至是更为针对性的群体,区别很大。

2. 规划产品性能和功能需求。性能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功能则为产品锦上添花,更要仔细的分析与规划核心功能。

3. 初步规划产品成本。不仅是规划产品未来的生产成本,研发的投入成本也需要进行规划,特别是人力与时间、外包成本等,估算需要筹集或开销的资金,判断是否能够满足。

4. 与竞品的对标分析。寻找市场上是否有相近似的产品,如果有,那么要考虑如何与现有产品竞争并击败他们,又或者是如何抢占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则要考虑如何让客户接受新产品。

确定产品的特定要求。比如必须满足的法律法规、认证、生产许可要求,价格要求、外形特点、尺寸、结构形式、产品包装与材料等。

阶段2:可行性评估与制定开发计划

进入这一阶段,则是为了确认产品是否有可能在规划的时间与成本内被开发出来。

主要任务为(不分先后):

1. 确定产品技术的可行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从技术的角度评估现有技术能否满足产品开发需求,包括材料、生产工艺、元器件供应等方面均需要进行考虑。

2. 初步估计产品的成本。根据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将所涉及的主要元器件、材料价格等估算产品的大致生产成本,评估是否满足规划要求。

3. 评估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规划。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就应当考虑是否有合适 的厂家或者产线进行生产,如果没有,则需要进行仔细的评估。

4. 元器件与材料供应情况评估。产品所需的元器件或者材料是不是需要定制,或者都是易于采购的标准间,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与周期,甚至运输周期、费用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研发周期。

5. 检验检测能力评估。产品的性能与功能如何进行检测,特别是如何判定是否满足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要求,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问题。

6. 确定产品的开发周期与节点。计划好开发的时间节点,分配好各项任务的负责人,进而对整个项目进度进行监控,是做好产品开发的有效管理手段。

(产品的性能、功能与成本永远是产品开发所需要进行权衡与考量的关键所在,到底向哪方面妥协,都可能影响到产品最终的效果)

阶段3:产品方案框架设计

在确认了产品方案可行后,就要对产品进行初步的设计与验证。进一步的确认产品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主要任务为:

1. 制定产品大致方案。

2. 将关键元器件组装成初代实验机进行实验,判断性能、功能等关键项目是否满足要求。

3. 参照相关测试标准,对初代实验机进行测试。如果不能通过,则需要更换方案再次进行测试,直至满足要求。

4. 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产品的大致方案。包括元器件选型、结构方案、电气方案、控制器方案、操作软件、包装方案的初步确定。

阶段4:产品方案详细设计

这一阶段是产品研发制作最关键,也是难度最高的部分。将方案从框架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方面,都将面临一道又一道的考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方案与测试。

主要任务为:

1. 按初步设计方案采购与制造相应的元器件材料,制造或组装一定数量较为完整样机。

2. 参照相关测试标准(国标、认证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对初代实验机进行测试,检测并判断各项设计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与标准要求,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直至能够同时满足所有的标准要求与产品开发需求。

3. 根据测试结果与改进后的方案,确定产品各设计板块的最终方案。

阶段5:产品方案验证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对方案进行最终的确认,再次验证产品设计是否满足需求。

1. 按最终方案,模拟实际生产组装一定数量的完整样机。

2. 参照相关测试标准(企标),对实验机进行全面测试,检测并判断各项设计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与标准要求。

3. 全面考察产品的方案是否满足需求(各板块必须全部合格)。

4.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认证的产品(如3C认证、生产许可证、CE认证等),需要准备相关资料与手续,进行认证工作。

5. 根据产品需要,申请相关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切记在产品公开之前完成专利的申请工作。

阶段6:产品小批量试产

这一阶段是为了用较低的成本测试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寻找优化生产效率的可能性,排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导致的产品不合格的因素,提升良品率。

1. 使用经过验证后的产品方案,在实际生产线正式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考察产品的生产效率。

2. 参照相关测试标准(企标),对产品进行抽测,分析产品的合格率以及良品率是否满足要求。

3. 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如改动过大,可能需要再次进行产品方案验证。

阶段7:产品首批试产

本阶段与小批量试产的区别只是产品生产数量上的区别,可能在实际的产品开发中忽略这一阶段。

1. 按小批试产通过后的(整改后)方案,在实际生产线正式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考察产品的生产效率。

2. 参照相关测试标准(企标),对产品进行抽测,分析产品的合格率以及良品率是否满足要求。

3. 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经过了上述七个阶段,并且全部通过后,产品就可以正式的定型了。

后续在销售与客户使用中接收到的反馈,可以对产品进行改进,或者开发新一代的产品。

当然,上述的阶段在实际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一定是一步一步的进行,有些阶段可能进行了合并或简化,一些阶段可能会同时进行。这也取决于开发团队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与实际需求。

作为一名过来人,建议大家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做好更多的前期工作,以及在设计中留有改进的余地或者空间,以防项目在后期需要修改而导致对前期的方案推倒重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就是一个产品的大致研发制作过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