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南坞校园奇葩 2021-03-31


2021.03.31 南坞校园奇葩 琵琶行

 

                                          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3月31日上午第二节,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翠菊组织本学科的全体教师齐聚八(1)班教室,听取李亚昕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时间的脚印》。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李亚昕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弄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李亚昕老师通过提问,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不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而且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生动有趣。

       课堂上,李亚昕老师围绕“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这样一个说明顺序,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介绍的知识,不但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而且照应了题目,开启了下文。

       由于课文篇幅很长,为了能尽快让学生熟悉内容,学习起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和难懂,李亚昕老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如此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真正感受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以及慢慢“烂”下去的“痛苦”。从而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李亚昕老师借助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由于二年级学生初学说明文,容易产生说明文与记叙文文体的混淆。为此,李亚昕老师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从作者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来辨析,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而把握文章的层次,理解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认为:李亚昕老师讲的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大家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从而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