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溪先生 格律诗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是指导我们学习格律诗旅途中的明灯,是前行的基石。没有修辞手法的格律诗,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就算它没有一丁点格律上的错误,也不会是一首耐读的好诗。我们常说一首好诗有三个标准,一是格律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何谓意境?意境就是通过物象和意象,形成诗味和诗意。什么是物象,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物象,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意象。什么是诗味,就是我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那种朗朗上口,明快的节奏就是诗味。什么是诗意?就是读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后能让我们对诗中的景象产生遐想便是有诗意,有意境。诗的意境有雄浑旷达之境、沉郁苍凉之境、清新素雅之境、温婉凄丽之境、淡泊悠远之境,如何营造意境,便是要在熟知格律、熟知布局谋篇、熟知格律诗常用的表达方式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格律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仗、对比、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叠词、用典。 一、比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鬼李贺用比喻之法,寥寥数语便将塞外雄浑、荒凉的景象勾勒出来。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1)明喻:明喻有本体,喻体,连接词三个要素。例如,乌云蔽日心情恶,雨脚如麻夜色昏。雨脚是本体,麻是喻体,如是连接词。大漠沙如雪,沙是本体,雪是喻体,如是连接词。燕山月似钩,月是本体,钩是喻体,似是连接词。所以看起来明喻是最容易理解的。 2)暗喻:暗喻也必须有本体、喻体,只是暗喻的比喻连接词一般用肯定词“是,成”等字眼。例如:对酌狂歌勤暖酒,相思成结懒梳头。相思成结,相思像久未梳洗打了结的头发一样,让人憔悴,使人纠结。又如清风弄影月成霜,不忍荷花剩半塘。月成霜,月光像冰冷的霜一样。
3)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以喻体代替本体。最怕杜鹃啼四处,还将咸涩入喉咙。这里咸涩替代的本体是眼泪。 二、比拟:就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方法,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拟人,顾名思义,就是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这种修辞方法,在格律诗中用得极为普遍。潇湘莲子心中苦,粉面桃花梦里频。这里把莲子、桃花都人格化了。山呼倦鸟归巢去,余望湘江向北流。这里把山人格化了。
2)拟物,可以把人写作物,也可以把甲物写作乙物。
玉树闲花清静客,无须假色向人间。这里把树和花比做人,表达的是我不想附会人世间的纷争,向往的是纯洁自然的生活。 三、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用在诗句中的有四种情况。 1)部分代整体。比如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是用局部的孤帆来借代船只。 2)特征代本体。李清照在《如梦令.知否》中写道,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这里红的是盛开的花朵、绿指的是树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的是豪门。
这里的玲珑心指的是莲蓬。 3)具体代抽象。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这里的管弦指的是音乐。还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所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指的是军队。还有以官职代人,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指的是白居易曾任过司马一职。 四、夸张:只要提到夸张,我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太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白的诗无论怎样夸张,让人读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还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还有燕山雪花大如席.....
五、对比。对比就是将两种对立的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有时也拿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少壮对比老大,用努力对比伤悲。又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事物的特征就分明地表现出来,省却许多笔墨。
诗中用红尘、山水,轻、重做对比。 六、反复:同一词语或描写的事物在诗中反复出现,叫反复,反复起到的作用就是强调。例如:云卷云舒长自在,既追流水也追风。
一重思念一重山,就是使用一重,一重反复进行强调。 内容有点多,后边的六种修辞手法分开放在下一章来说吧。写字不易,喜欢的朋友给个关注,点个赞吧!如果本文对您有小小的帮助也可以收藏并转发。谢谢! |
|
来自: 阳关残雪 > 《如何提高诗词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