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作文导写(附:写作指导及升格作文)
2020年的高考尘埃落定,高考试卷带给我们的新变化如一盏明灯照耀在前路,全国123卷均立足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厚植爱国情怀,强调理性思维、人文关怀、国家认同与青年担当。针对时下热点方向,我们有必要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进行2021年的作文备考,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题材,就关注社会、现实思考方向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作进一步的指导。
一、试题回放(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月9日,贵阳市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强调,凝聚思想,全力以赴,大战90天,坚决打赢保牌进位攻坚战,奋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8月,云岩区政府向全区市民发出公益广告倡议:我建设、我参与、我享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效和变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为响应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贵阳市教育局将以“贵阳创文,有你有我”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绿丝带自愿者的你,请结合所在高中的实践做法以及你的思考,为学校下周升旗完成一篇“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分析:
本作文题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基本思路,体现了真实“情景任务写作”的良好理念,借助真实情景创设写作任务。背景材料为西部城市贵阳市的创建文明城市城市总体要求,任务情景为响应区政府“我参与”“我建设”要求,教育局开展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写作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命题强化了真实情景中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又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服务时代需要,有较为不错的价值。
先让我们看看材料解读:
材料一:贵阳市创建文明城市整改攻坚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明确了奋力夺取“四连冠”的宏伟目标,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有思想上的鼓劲,也有做法上的宏观要求。
材料二:云岩区政府(主城区)发出公益广告,提出“我建设、我参与、我享受”的宣传口号,口号真切动人,简洁恳切的文字背后,是宣传攻势,也是舆论引导。
两组材料一是宏观要求,二是做法引导,从不同层面指向了创文的意义和必要性,指向性比较明确。但总的来说,均是政府层面上的要求和引导,这是文题的显性要求,政府有号召。而要明确问题的隐形要求,就是明了材料的情感意象,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家,创建文明靠大家。作文要能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该作文题就能做到落地接地气了。
我们再看任务解读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首先我们看“情境”,贵阳市教育局要响应市委及云岩区号召,在全市师生中开展“贵阳创文,有你有我”的教育活动,是紧跟形势的做法,也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中学生当代文化参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特定举措,此情景真实可信。
情景作文中特别关注身份概念,本作文题中“身份”明确为贵阳市文明办“绿丝带”志愿者。志愿者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同学们在志愿活动中亲身参与,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发展,不少志愿者在和谐城市的建设中默默付出却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绿丝带志愿者为演讲人,就是文明城市的亲历者、建设者,无私的付出者,增加了发言的可信度。
演讲主题围绕“贵阳创文,有你有我”,意味着思考创建文明城市对个人的意义,涉及个人和集体,个人与社会。把政府的号召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同和自觉行动,如同文艺复兴时代英国诗人所言:“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创文行动应该是人人参与,共建共荣的。贵阳中学生责无旁贷地需要思考创文的意义,理解文明的价值,参与到创文的行动之中。
演讲对象是面对全校师生,演讲主题又政治性比较明确,因此演讲语言要求真切动人,避免泛泛而谈,作为绿丝带志愿者现身说法,既要有事实论证,更要有事理剖析,真诚恳切,娓娓道来。
演讲稿属于大家常见交际文体,尤其是国旗下的演讲,体裁学生比较熟悉,弊端在于习惯于在网上收罗资料,多有华而不实堆砌材料之嫌。但本作文题关于“文明”的话题比较大,至今网上没有由浅入深真情实感的作文范文,因此不少学生都存在理解不难深入难,金句不多口号多的问题。
参考立意:
1、 文明城市 你我同行
2、 个人行为点缀城市之光
4、 文明无小事 细节见大义
三、学生原创习作展示及升格指导:
文明贵阳 有你有我(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9)班的钟卓君,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文明贵阳,有你有我》。
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当文明市民,成文明城市,文明贵阳,有你有我。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习作点评:
该作文审题并无难度,只需要抓住体裁、主题、身份、对象即可。本文从身边变化写起,关注到贵阳市创文进程,以创文实例和学校实践作为事实论据,写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和意义,再扩大到文明的种种做法,最后呼吁大家培养文明习惯,参与文明建设,做文明贵阳人。全文失于平庸。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个比较宽泛的词,文明城市的文明特指精神文明建设。文明一词,自古就有文教昌明的意义,五四以后更富有了西方的内涵,故选材上建议以事例入题(古今中外均可),在身边做法事实论据的基础上,辅以理论论据(如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深化,以细节打动人,情、事、理结合,也可以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真正去深入思考文明的意义,创建文明城市对每个人的意义。
在文章布局上,本文罗列不少文明之举,语句过于啰嗦重复。范围限于生活琐事,缺乏由表及里、由形式而实质的点睛之笔,更缺乏“不丢垃圾就等同于文明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之举?”等对文明的深入思考,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常见问题。可由“不可否认”“毋庸置疑”“试想”“反观当下”这类的词汇扩宽思路,让文字有思辨之力。
升格样式:
文明贵阳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9)班的钟卓君,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文明贵阳,有你有我》。
1916年,第一辆汽车进贵阳,汉子们抬着车进入筑城,围观的市民捂嘴而笑,觉得不如一架牛车来得实惠,物质上的匮乏限制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时隔百年,兜里有钱了的大妈在豪华游轮上大声喧闹浪费食物,到此一游的汉字赫然出现在华尔街铜牛雕塑上,物质文明丰富后精神文明的亟待提升,似乎已是当代中国人改善国际形象的瓶颈!
这也许就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原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由高楼大厦科技含量决定,恰恰由穿行在其中的普通人来提高。
这几年,我们的贵阳越来越美了:大街上各行其道的车辆多了,乱穿马路的行人少了;市场里规范经营的商家多了,随意占道的摊贩少了;广场上自我约束的市民多了,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这些,其实都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贵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因为曾经感受过落后的失落,反而更能坦然地接受改变。行走在追求文明的路上,贵阳一直在努力,十二年的创建,从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到现在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漂亮成绩、保牌进位四连冠的宏伟目标,这都是贵阳市全民参与、共同努力的成果,这其中更有平凡你我的一分贡献。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文明是公交车上给人让座,是火车站里自觉排队;是看到垃圾及时捡起,丢弃垃圾认真分类;是看到游客微笑指路,遇到师长尊敬行礼;是不说脏话,也是谦逊克己;是光盘行动,也是勤俭节约;是个人意义上的举止得体,更是社会层面上的整体进步!是细节上的注重,更是意识上的认同!
你向文明走出的一小步,就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步。空气中的尘埃,会凝结成云朵再降临下滂沱的大雨;山顶上的积雪,会融化成溪流再汇聚出磅礴的江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点点星光,最终会将我们的城市装扮出一片璀璨。
明代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曾经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让创建文明城市的共同梦想开花结果。
文明贵阳,有你有我,贵阳明天,你我同行!
我国旗下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