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跽坐玉人、玉蚕鉴赏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4-01
图片

殷墟妇好墓 跽坐玉人

图片

此件商代晚期跽坐玉人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这件发掘编号为“371”的跽坐玉人,因其造型独特、做工精美而最为人们所熟知,后来的出版物中凡是谈到商代玉器必会引用这件玉器。

玉人高7厘米,和田玉质地,人物神态倨傲,双手抚膝跽坐,头梳长辫、盘于顶,头上戴箍形“頍”(束发器),接连前额上方卷筒状装饰,顶留发丝,上有左右对穿小孔。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方形小耳,表情肃穆。身穿交领长袍,下缘长至足踝,衣袖窄长至腕,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膝”,两肩饰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似着鞋。

整件玉器以细腻的写实手法,传神地表现了商代贵族妇女的形貌,故有推测这是妇好本人的雕像。关于这件玉人最令后世难解的是玉人腰左侧所插的一件宽柄器,宽柄器上段为向内翻卷的卷云状,柄身一面装饰节状纹和云纹,宽柄器纹饰与衣纹不连,应该是一件独立器物。妇好墓中出土的5件圆雕玉人,唯有该玉人有此配件。

宽柄器为何物?

关于这件宽柄器,学界说法不一,在最初的考古发掘报告中推断可能是随身所携带的武器;有认为是纯属装饰类器物无实际意义;也有将其与商周玉器中的常见柄型玉器相联系,认为这与之有关,属于礼器范畴。您认为这是件什么器物呢,不妨在文章下方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吧!

知识拓展

早期文明中,人们将飞鸟作为图腾崇拜,希望能如鸟一样飞翔进而与天沟通,如新石器早期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就出土有诸多鸟纹器物,年代相对较晚的良渚文化中出现的鸟形玉器以及四川成都金沙遗址中的出土有太阳神鸟金箔等等。这种图腾崇拜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依旧存在,在《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崇拜神鸟的同时,古人还将人与鸟结合,幻想出了身长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羽人”这一形象。

图片

左 玉羽人像

右 鸟人青铜造像

图片

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玉羽人像。羽人通高11.5厘米,侧身蹲坐式,头顶羽冠,面部似鸟臣字目,嘴巴呈高勾而内卷成喙状,双臂拳曲于胸前,双腿弯曲成蹲坐式,腰部至臀部刻有鳞片状羽毛,肋下至腿部刻云雷状羽翼。这件玉羽人与差不多同时期的三星堆鸟人青铜造像都表达出古人通天祈愿。

由此可见,妇好墓中跽坐玉人所装饰宽柄器应该是当时人模仿鸟类羽翼所制作的巫术中的通天法器,在迷信巫术崇神尚鬼的商代,必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器物。另据商代卜辞中关于墓主人妇好的记载,妇好不仅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同时也主持祭祀身兼祭司之职。这件玉人背后所携带宽柄通天法器也就更可以证明跽坐玉人就是妇好本人的雕像。

殷墟妇好墓 玉蚕

图片

此件商代晚期玉蚕长47.5毫米,宽13.5毫米,厚度为1.3-1.6毫米,重量为2.3克。经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可能是甘肃料。

玉蚕基质为青白色,可见絮状物,通透性高。边缘可见糖色沁。未受沁部位硬度为6-6.5莫氏度。器形扁平,通体抛光。整体似一侧视蚕形,只具轮廓,头昂起,腹部有十个扉棱状牙,成锯齿状,似蚕的足。器表无纹饰,尾端有一青铜锈痕。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蚕局部放大图

一只小玉蚕,扭动的身体,灵巧的足,似是昂头吐丝,又像蠢蠢欲动去品尝桑叶。商代的蚕和今天的蚕也没有什么两样嘛,只是商人的衣服、商人的思绪,不知还能否在现代社会折射下影子。

知识拓展

中国人养蚕从很早便开始,据说蚕是中国的上古图腾,因为蚕而有了桑蚕丝织,因为桑蚕业而萌发了农耕文明,因为农耕民族的特殊性,而有了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由此可知蚕的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蚕的驯化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完成,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了缫丝用的工具,能编织出丝带、绞丝的织物,这些织物还被染成酱红色;后来,在妇好所处的殷商时期,“丝绸”“桑蚕”这样的文字已经出现,考古发掘可以看到丝织品的痕迹,养蚕估计已是信手拈来;再后来秦汉以降,中国的丝绸之路就发扬光大、名扬四海了,各种经纬交织、提花游丝的技术直逼古代工艺的最高峰。蚕的形象也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古意。桑蚕这件事深深扎根在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里。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