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为了学生:一个教育观念的解读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2

一、这是一个教育理想

内容:让每一位学生成长,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要求:树立新的人才观念:人才规格的多层次;人才种类的多样; 成才过程的多途径。

思考:这是一个理想,一个理想化了的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

二、这是一个职业道德要求

内容:对每一位学生的一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要求:确立一个观念:1%100%的代价观(教师1%的失误,对于某个或某些学生可能是100%的损失)

对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把个人的功利得失、情绪留在教室之外

启示:教师是凡人,但教育必须超越功利性,特别是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

三、这是一个具体的教学理念

内容: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要求:正确的教学观:扬长补短,更重扬长;尊重差异,和谐发展。

         基本的教学操作要求:以人为本,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日有所进。以能力为本,着眼发展,知识素养、学科能力、人文素养并重。

启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一致的。

四、值得关注的误区(误读)

内容:过分宠爱学生,把学生提升到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上帝”的地位。

表现:1.把正常的批评教育与体罚学生混为一谈

2.学习(知识学习)至上,过分关注学生成绩,放任对“做人”的要求,在其它方面由家长、教师包办代替。

          3.高考至上、考生至上的“高考文化”或“考试文化”。

4.学校教育功能的无限扩大化的趋势

后果:学校教育无法为自己准确定位。教育总是处于受批评的状态中,永远无法让社会满意。

认识:教育应该是一个锻炼的过程,磨炼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可以成为一种享受,但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索未知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更多地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持。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的功能不能无限地扩大,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能不能也不可能由学校全包下来,家庭、社会的教育职责不应该由学校来承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