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2

网络的出现,网络社会的来临,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创造了一个理想化的纯洁的德育氛围,一切的德育内容,都由教育者经过筛选以后呈现、传递给学生。这完全是一种单纯的、灌输式的德育模式。

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不大,道德观念是单纯的、一元的,这种封闭的、灌输的德育模式,因其效率高,而颇见成效。

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文化、道德日趋多元化,“理想”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的实际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而网络的加入,使得学生更为直接面对多元的社会文化,面对繁杂的未经选择的信息。而学校对此既无法再作筛选,也不可能游离于多元文化之外而独立存在。在这种现状中,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了。

既然无法筛选,无法再人为地控制德育的内容和氛围,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教会学生自己去选择。所以,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在网络社会中,德育必须立足于教会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正确地去进行选择。德育模式因此必须作出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从把筛选好的“净化”过的内容塞给学生,到教会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的过程,所以,德育的危机与挑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然,教会学生选择,比把现成的内容塞给学生要难得多。这正是德育面临的挑战之所在,是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如何教会学生在多元的文化中,在复杂的社会情景中,学会正确地进行选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选择,首先要作出价值判断,尤其是在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的二分法的多元文化领域中更是如此。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确立一种追求个人的主体价值与国家、群体价值统一的价值取向。为此,德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要在复杂的社会情景中,合理地、果断地进行价值比较和取舍。德育就必须增强其实践性,远离现实复杂性的德育“灌输”显然是不行的了。德育必须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德育的社会化是增强其实践性、真实性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必须向社会开放,社会也必须承担起德育工作的应负的责任。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义务。

再次,要重视道德体验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并将真、善、美统一起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境界。不要刻意地回避错误、惩罚等带来的消极的道德体验,这种负面的道德体验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现实社会中,消极的道德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谁都不能避开,只有能正确对待这些消极道德体验的人,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德育不可回避负道德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