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之三 专题文献摘录13)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2

学校中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主题来源、主要生成者和评价体系。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首先,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这里强调主题来自于学生每天真实存在的生活,学生对此有真实的体验,而不是学生异想天开的兴趣;其次,主题的主要生成者是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化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信学生的研究能力;再次,评价体系中对主题的考核。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以表现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为主,因此评价重在体现过程,体现主题对于活动的影响力,因此在设计评价表时要以主题为线索,综合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一定程度上的预设有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的宏观把握和整体思考,有助于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但预设绝不能成为学生整个活动的固定模式。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离不开预设与生成,且对主题的宏观把握并不会限制其开放性和生成性,而是为使生成更有方向,更富有成效。在主题生成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提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价值观,虽然有些主题并不是正在进行的活动内容,但却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主题,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肯定这些生成主题的价值。具体做法有:

第一,主题预设为生成留有空间。总的主题设计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主题、新的目标以及新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题、目标和活动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整体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师的预设必须为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

第二,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通过亲自参与活动过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就为新一轮的主题生成奠定基础。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生成时,要做到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经验,面对学生提出的没有可行性的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着眼点拉近生活。教师的指导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是在儿童内在倾向的基础上予以疏通和点拨,教师的引导不是“权威”的运用,而是水到渠成。

第一,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学生出现选题时抓不住方法,研究思路不清晰以及研究主题太遥远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

第二教师的引导要倾听。面对上述问题时,教师明确地直接告诉给学生是多么省时省力,而引导就更加复杂,因此很多教师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还是直接告诉,缺乏引导。教师面对的情境不尽相同,没有固定的方法可遵循,引导就显得困难。其实,教师只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感受学生无法表达的需要,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

第三,教师能够把问题的探究引向纵深。学生最初提出的主题可能纯粹是基于学生的兴趣,比较细小和琐碎,需要教师在主题的生成过程中把问题向更高水平引导,实现主题探究价值的最大化。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①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②我打算怎么研究?③我能利用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学生对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初步思考后进行取舍。这样,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思考、合作和交流,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意愿,并能进行有效引导,师生之间实现平等自然的对话。

庞琪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生成的个案研究》 2017

1.注重设计的整体性

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从不同学段四个方面(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来表述,各学段之间的目标层层递进。其次是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与单项学科整合的问题迫在眉睫,开设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防止课程内容的“割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自身、社会、自然之间的整体性。此外,还要考虑活动方案的完整性,设计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方式、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指导、活动成果展示与评价、活动延伸等。

2.凸显资源的本土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因地制宜,体现各学校、各地区间的特色,实现活动课程本土化,要求研究者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人文资源。本土性资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归生活”的课程目标与理念,研究者与实施者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本土资源,将教材资源与本土资源相结合,以此发扬本土文化,让学生知晓本土文化、热爱本土文化。

3.重视设计的时代性

有学者提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构想,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新时代时期,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若将各地的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能体现学校、地区的特色,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素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高产水稻、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等均是新时代讨论与研究的热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体现时代特色,更新学生观念,反映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变化。

邓慧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研究述评》 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