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殡葬理念的对公墓有哪些影响?

 吉天详殡葬服务 2021-04-02

  不同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差异,而不同的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不同的殡葬文化,各个地区对死亡的理解差异也造就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殡葬建筑。我国传统殡葬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洗礼,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具的体系,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和生态意识。不像美国对自己的自由选择火葬或者土葬不进行干涉,而且他们的历史比较短暂,因此对殡葬的历史也是不是十分讲究的,而中国的传统的宗教观和风水理论对传统殡葬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对殡葬理念有哪些?

  

  总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1、人属于自然万物中的一类,虽然特殊但仍属于大自然之一,遵循大自然的一致性是万物生存的最高法则。

  2、人与万物在大自然整体中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相互补偏救弊。

  这些理念对公墓有哪些影响?

  1、 首先是宗教文化对传统殡葬观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殡葬观以儒家、道家、佛家的影响最广泛。儒家思想不仅对殡葬文化影响深远,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梯,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用一种类似信仰的理念来规范人们的道德意识。儒家思想在丧葬观方面注重“孝”和“礼”,长辈生时需尽孝,长辈故去需尽礼,它不同于封建迷信理论的方面在于摒弃了神鬼论,在文化传承上具有进步意义。儒家思想在丧葬礼仪上注重“厚葬隆丧”,所以在丧葬礼节的各个方面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因而也一直被后世延续,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发源地。

  道教起源于汉朝末年,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在整体的人生理念上崇尚天道、无为,道教视生死若一,将人的死亡看成是返本归真,复归自然。由于道家将生死同等看待、乐死善生,所以在丧葬观上与儒家截然相反,对儒家倡导“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先秦道家的生死观和薄葬观充满着理性主义的光芒。

  佛教产生于印度,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随后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发展,佛教是现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佛教讲究“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视人生如幻,认为死亡为必然现象,因而不奢求长生不死。佛教将火葬引入中国,人死后不求厚葬,一般都按最简单、洁净的火葬法来处理。这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入土为安”的观念截然相反。一般佛教信仰者孝敬父母,遵从厚养薄葬的丧葬观,在办理丧事中不讲排场,不图虚荣的形式,并严戒杀生。佛教的宗教信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民的丧葬观念和丧葬方式,也对中国丧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殡葬观没有将任何一种宗教思想作为绝对主导,而是多种观念融合而成的。但也正是这些宗教观念的融合,形成了现代中国丧葬文化礼仪。

  

  2、再者,风水理论对传统殡葬观的影响

  风水又被称之为“堪舆”,本为相地之术,传承历史相当久远,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其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古代的风水多用作住宅、村落选址或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古人的风水之术注重勘察山川地势、辩方位、核对阴阳五行,讲求天、地、人诸多事物契合关系。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后,尸体会腐烂,使得骨血融入地脉,于是就开始对后世子孙产生影响,地脉的吉凶会影响到后世子孙的吉凶祸福与富贵贫贱,因此对“阴宅”的选址一直是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重头。数千年来,风水理论不仅影响着华夏民族,甚至影响了东南亚部分地区。

  起初,风水文化对墓地的选址要就比较简单,只要地势高,通风好就可以。到了明清时代,风水文化发展到了极点,上至皇室下到民间均有涉及。其实,风水学理论不仅适用于选择“阴宅”,也同样适用于选择活人聚居的场所,就是需要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地貌形态。风水文化其实有许多和科学相通之处,但在古代被人们与儒家孝道思想及神鬼观综合,从而被赋予了很多精神层面的意义,也对我国墓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体而言,风水文化在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讲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从时间、空间、地形等不同方面都要求墓地具有“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观念讲究在建设墓地时要注意融入自然,以自然因素为本,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第二,宏观结构的对称均衡。理想墓园环境讲究“来龙去脉”、“四局八龙”、“山环水抱”、“相宜有致”,对环境方位及内部要素格局等有特殊的要求,从而形成了我国墓园宏观层面上的对称均衡式结构,使我国墓园呈现内敛、安详、静谧、庄严的基本属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