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荒知青往事:放牛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4-04

图片

知青往事:放牛
张国辉

69年4月我下乡到34团15连后干过各种农活如夏锄、收麦、割豆、挖排水沟、积肥等等,有时早上要军训,夜里还要站岗放哨。当时我还不满十八岁,人长得瘦小,干什么农活都感到力不从心。挖排水沟时别人最多每天能挖4立方米的土,我只能挖2立方米多点;割大豆时别人一长垄割完坐在那里休息,我还弯着腰哼哧哼哧地在割。幸亏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很久。1970年早春连队需要找一个知青取代老职工放牛,这个工作时间很长但体力消耗少,只要让牛吃饱,不要让牛糟蹋庄稼就可以了。多数知青因为观念上的原因不愿意当牛倌,我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便找到分管生产的高副连长,自告奋勇的揽了这个活儿。

我接手这个活儿的时候连里一共是24头牛,多数是母牛,牛圈在十五连向北的公路西侧,马厩的北面,是用木桩围起来的,除了木桩四面没有遮拦。春天牛的饲料缺乏,牛经过一个冬天,要抵抗严寒,此时是牛最瘦的季节,抵抗力差,牛很容易病死,有头前一年出生的小母牛尾巴冻掉了半截,走路也是有气无力的,很可怜,其它的牛健康状况也是极差的,有几头牛感觉会熬不过春天。为了让牛吃饱,我四处寻觅适合放牛的场地,后来找到我们连南部14连的一块玉米地,离我们连约1公里多,地里玉米秸很多,够牛吃一周,每天很早我带上几个馒头就把牛赶过去了,直到天黑才把牛赶回来。

图片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有一天一头母牛突然生产,牛仔直接生在地里,身上湿漉漉的,当时气温还是零下二十度左右,很担心小牛出现意外,我拔腿跑到了连部去汇报,想让连里派个大车把小牛拉回去。连部值班的是刚到15连不久的指导员,哈尔滨知青肖尚弼,肖指导员个子不高但很壮实,他马上随我赶到地里,二话不说脱下棉衣裹在小牛身上,扛起小牛走回连队。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

我放牛几个月后,因为没有休息日,希望连里派人换我几天,没想到连里又安排了个上海知青周寿根和我一起放牛,完全出乎了我的意外,也令同宿舍的人羡慕不已。休息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为了便于和周寿根交流和分析牛群的情况,我们给每头牛都起了名字:个头最大的母牛是一头奶牛,肚子很大,进食量也很多,我们叫它“大草包”;一头棕黄色的母牛,腰和肚子处有白色的花斑,我们取名为“花腰”;一头纯黄色的母牛,我们取名为“黄膘子”;一头黑色的公牛,我们取名为“黑牤子”;另一头黑色的母牛,个头较小,我们取名为“小黑” ……,这么一来,我们每次交流每一头牛的情况时就不会搞错了。

图片

夏天到了,白天时间长了,每天放牛的时间也长了,我们早出晚归,尽可能延长牛进食的时间,牛群慢慢开始长膘了。我们放牛的地点在15连丁字路口以北,都是远离庄稼地水草丰盛的地方,北大荒的草地不是一望无际的,众多的小树林分布在草地上,有些草甸子草比牛还要高,牛群一头扎进去就看不见了,牛群吃草的同时是不断移动的,夏天有时候我们十几分钟不留神就看不到牛群了,牛群可能已经绕过了树林,找牛主要靠观察牛踩踏草的痕迹和有没有新鲜的牛粪,一般追寻痕迹都能找到。

有一天乌苏里江水位很高,岸边草甸子里都是水,也能看到不少3-4斤重的鲤鱼在草塔头之间游动,可惜手里什么工具都没有,我忙了很长时间,一条也没有抓住。但是这件事启发了我,穆棱河附近有很多水泡子,我们可以自己钓鱼呀。我让家里给我寄来了鱼钩鱼线,折了几根柳茅子,每根鱼线上挂了4、5个鱼钩,穿上蚯蚓,放到水泡子里,因为我不会钓鱼,所以多数是鱼吃了蚯蚓溜了,偶尔被我发现鱼线在动,一拉拉起就是一条大鱼。头天放下的鱼钩,第二天早上有时也会有个把鱼吃了蚯蚓后没有逃走,最可惜的是有一次眼看一条大鱼上钩了,待我赶过去时,鱼居然带着这么重的鱼竿游走了!

图片

我钓到的多数是鲇鱼,每次钓到鱼我们就支个铝盆,没有什么佐料,把鱼洗净后放点盐清水煮熟,折两根树枝当筷子,在那个缺少荤腥的日子里,居然是那么的好吃。有时没有钓到鱼,只能馒头就着咸菜对付一顿了。

有一天牛群经过一个地方,约有4平方米的草不知被什么东西压倒了,牛群突然集体发出奇异的叫声,还不断的嗅着地面上的草,久久不肯离去,我怀疑是狼在这里吃了什么动物,但又没有看到皮毛或骨头之类的痕迹,这件事始终是个迷,至今也没有找出是什么原因。

有一天傍晚,天已经快黑了,我正赶着牛往回走,在丁字路口拐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后面有一只狼在二十米开外和我们同样的速度跟着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跟上我们的,牛群在前面走并没有发现,我手里只有一根短鞭子,想找根棍子也没有,我心头一紧,又不能表现出来,最好的办法是按原来的速度行进。我把几头小牛往前赶赶,不时的回头查看狼的状态,随时准备和狼搏斗,甚至想好了万一狼扑上来就抠它眼睛。幸亏狼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跟了几百米后我们看到了牛圈和马厩,狼终于止步了。

夏天放牛受蚊子小咬的干扰很严重,有些天气蚊子小咬特别多,特别是在草丛里,几十只蚊子猖狂地追着你,同时向你蜂拥而来,我不得已买了驱蚊药水、一顶蚊帐帽,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还喷些药水。就这样手上脸上还是被咬得东一块西一块的。另外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有时突然下起雨来,根本找不到躲雨的地方,只能被雨淋几个小时。

秋天到了,考虑到上一年春天缺少饲料的情况,我向连队建议准备一些饲料帮助牛群过冬,这一年连队在穆棱河边割了几大车牛群爱吃的青饲料,干燥后拉回去了。

图片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放牛的同时,我们可以采摘野生的榛子,榛子是灌木,经常是几棵、十几棵连在一起生长,有时一次就能采好几斤。还有一种当地人叫“黑黝黝”的植物,果实像小葡萄似得有很多汁,成熟后很甜,只能现吃,一碰就破无法携带。秋天牛的饲料很充分,但这个季节牛经过庄稼地的时候最容易糟蹋庄稼,而我们把牛赶回牛圈时必须要路过庄稼地,此时我们要看得很紧,有任何一头牛表现出有拐向庄稼地的迹象时,要立即跑过去制止,一旦有多头牛都走向庄稼地,局面就很难控制了。

当草变黄倒伏的季节,我们经常能看到狍子群飞奔跳跃的身影,当你大声一吆喝,狍子便会站住,回头寻找声源,然后继续跑,你再吆喝一声,它们还会站住回头,可以反复多次,最后扬长而去。

冬天到了天气变冷,放牛多在秋收后的玉米地上,牛群自己会扒开雪进食,晚上赶进牛圈前要给牛喂水喂盐,马厩有井,把水压出后给牛食用,牛看到盐后哈喇子流的老长老长的。平时牛都不肯靠近人,只有这个时候才会围着你,如果你手里有豆饼,牛馋的样子也是这样的,非常可爱。

图片

牛圈边路的东侧起了一幢房子,还没有安装门窗,有一天突然受到寒流袭击,经连队领导同意,我把牛群暂时安置在里面躲避几天,第二天我去放牛快到这幢房子的时候,脚边的草地里突然飞起了一只野鸡,搅起的雪落到了我的裤子和鞋面上。野鸡径直向房子飞去,慌不择路一头撞到了房梁上,晕了过去,我跑过去捡了个现成。当天晚上我们宿舍的人把它烧了大家改善了伙食。

寒流过后,我们在牛圈的边上用每块约50厘米×80厘米的草皮当土坯,盖了个新牛圈,东西北三面防风,还加了屋顶,这样牛群的冬天就好过多了。

在我放牛的一年里,牛群很少生病,记得只有一次,黄膘子不知吃了什么东西肚子胀得滚圆滚圆,看上去很痛苦,当时连队的兽医是我的同学吴文兔,我们把牛赶到了固定牛马用的架子里,给牛灌了药,第二天问题就解决了。

图片

我在15连放牛正好满一年,一年里,牛群的数量从24头发展到30头,到我71年3月10日离开15连时,牛群的状态比我接手时要好得多了,离开15连后,偶尔回去我总要到牛圈看看这些无言的伙伴,是它们相伴我经历了这一年四季的风风雨雨。


文章由作者提供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