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高考备考——小说知识清单

 gfergfer 2021-04-04
小说鉴赏总原则:四循环原则,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考察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可从另外三个要素入手分析寻找答案。
第一讲:情节
一、情节梳理
1、叙述顺序梳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线索梳理:人物线索、事物线索、矛盾冲突线索
如:以“项链”为线索,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项链是假
3、场面梳理: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通常可以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模板进行概括。
二、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1、题型:叙述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情节结构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2)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2、叙述手法
第一人称叙述,①有时“我” 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②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③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④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3、结构手法
①线索。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小说线索可为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一般来说,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2)悬念。
(3)铺垫。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作铺垫”。
(4)伏笔。
三、情节作用
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4)就结尾来说: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
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第二讲:人物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
提问方式:
(1)请简析××的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加以概括。
(3)××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思考方向: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如自私、虚荣;善良、无私等
(3)从分析情节入手。
(4)从分析环境入手。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5)从人物间的关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答题模式
▲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要用“××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的模式。
答题示例:简要概括陈老伯是一个怎样的人?(使用形容词归纳)
答:陈老伯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无私、有古道热肠的值得邻里敬佩和感激的老人。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修辞:夸张、对比等
2、描写
1)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
2)侧面描写:通过次要人物衬托、对比;通过环境烘托等
如:①小说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文中“……”将他内心的后悔、委屈等复杂的情感直白地展现出来;②运用细节描写,文中“……”突出主人公的落寞彷徨。
三、人物形象作用(四循环模式)
常见的提问方式:
(1)×××在文中有何作用?
(2)运用×××方法写×××有什么用意?
(3)小说刻画×××有何用意?
1.推动情节的发展
2.突出主题
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如《想起母亲》一文中“林雄”形象提示“不要为利忘义,要有正直的心灵”的主题。
3.提示社会意义
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如《想起母亲》中“林雄”形象的社会意义是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
4、次要人物还要考虑对主要人物的烘托作用。
 
第三讲:环境
一、环境特点的概括
根据景物的特点,用形容词进行归纳,如恬淡、寂静等。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四循环模式)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如[例二]文中环境描写就烘托了罗永才的心情。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模式:(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了……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看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等。
 
第四讲:主题与标题
一、主题
1.从题材内容着眼,题材中蕴涵着主题
 (1)抓标题。标题就是主题,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2)抓主要事件。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1)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2)人物性格看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细节。从细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题。如《面包》一文中,“妻子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这一细节就暗示了“宽容”的主题。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如《面包》一文后面小注中说本文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答题模式:通过……,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二、标题
1、标题含义:是否有双关、象征、比喻、讽刺上的含义。
2、标题作用: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关注以时间、地点、环境等为题的文章。
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关注以物象为题的文章。
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关注以人物为题的文章。
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关注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
⑤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以事件为题的文章。
⑥标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关注以情感为题的文章。
▲理解标题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有相关的意思。
▲标题的作用:①……②……③……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