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能致远

 高骏森 2021-04-05

读     书

文/吴琼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前,担心太子不能将大汉基业永久延续,曾给他留下这样一道遗诏:“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意思是我年轻时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代开国君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给下一代继承人的最宝贵的话,竟然不是在教他如何治国、如何驾驭臣子、如何开拓疆土,而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告诉儿子读书的重要性。

唐代章碣在《焚书坑》一诗中这样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秦王朝历时不过十五年,刘邦比秦始皇才小三岁,两人实属同一代人,在刚刚历经焚书坑儒之际,刘邦纵然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他完全是凭武力和计谋取胜,这样的获胜途径,打江山可以,但要坐稳这个江山,将一代基业尽可能地持续得更为长久,是离不开文治的。其实面对着秦朝这个短命王朝的前车之鉴,他也是十分害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再重蹈覆辙的。

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是4.67本,美国人是9本,而日本人则是40本。若是将时光倒退十几二十几年,可能每个人闲下来的时候都会靠着床头或者歪在沙发上随手摸起一本书来翻阅,这并不是在刻意的做某件事情,而是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举动。但时光流转到今天,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不得不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的为生计而奔波,偶尔闲暇时,高科技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填充,读书,不再占据着一个人大部分的下班时间。

但我始终认为,好的习惯是不应该丢弃的。就拿法国女性来讲,她们始终认为自己是贵族的后裔,真正的贵族并不是有高贵的物质生活,而是精神世界的与众不同。法国女性的人均阅读量为每年20本,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在地铁里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的这段时间,在咖啡厅里等待约好了的朋友到来的时候,她们不会掏出手机来打游戏,也不会四处张望干巴巴的等待,而是读书。对于她们而言,读书并不是要有一整块的大时间,而是要善加利用每一次点滴的容易被我们虚度的光阴。而且她们阅读的范围不分性别,什么书都看,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还能评论最近发生的任何一件国际大事,有着独立的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中国人读书最多的当是学生,但他们读书都带有目的性和时间性,譬如考试。包括我在内,任何一个人都曾经历过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在考试之前格外奋发读书的阶段。带着这种心态,是无法爱上读书的,当若干年之后,自己已不再是个学生,学校里的考试已离我们很远,那些我们曾经为了考试而读过的书,又能记住多少呢?只有当你喜欢读书、接受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从书中吸取能量和养分,才能感受到读书在一天一天的改变你的气质和修为。

《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一天,孔子的儿子从庭院中走过,孔子问他有没有读《诗》,他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怎么去和别人交流,怎么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儿子于是去读《诗》。又一日,儿子从门前走过,孔子见了他问道有没有学《礼》,儿子回答说没有,孔子又说,不学《礼》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儿子听了于是便去学《礼》。孔子对其儿子的教育是从做人开始,并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诵多少文字,做对多少个题,而是从《诗》《礼》入手。为何要学《诗》?诗发自心生,能表达人的最真实、真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能够把话说的更好;为何要学礼,就是要教育孩子有道德,懂礼貌,不争不抢,与人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所以,读书,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群体性的共处。

书香能致远,读书,该是我们一生的事业。

作者简介 

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漂河镇人民政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