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群雄一致认为,一切都是瞎扯,解密《三字经》才是正经事,这才是最具说服力的理由。 我不矫情,也没想在任何隐秘的山洞里折腾一遍傻小子才扭扭捏捏地端出来。 列为明公,且听我细细道来。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故鸡有三足,尧舜三眸,天有三光,世有三才,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三是一和二两个对立面互相冲突激荡而产生的,万事万物从三开始裂变,以至无穷。 《三字经》以其字为题,以其数为句,意在表述这门冲和的武功看似平淡温婉,其实是流静水深,深入浅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切凌厉的招式都以此为根基,在不知不觉中峥嵘毕露,叫敌人不能自拔。 万事万物从三开始,以至无穷,究其源也浅,探其根也深,易学难精,大巧不工,前望迢迢,关山万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纠结于“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靡不有初,其实良善的本性不能算本性,更谈不上对错。先有无,然后无中生有,有人之初,才有人性,有了人性,才有规矩,有规律才有方圆。 从武功方面来讲,对阵有稽首,起势有缓急,而一开始都是从容启动,越来越快,越来越险。 人人都是如此,到后天学艺渠道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风格变化。 教育学里说,影响人的因素有遗传、教育和环境,《三字经》开篇就是从遗传这个角度来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武术对战双方都要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以期事半功倍,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外力作用。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破绽是在变化运动中显露出来的,两军交战,如果看不到对方阵营的弱点,就使用小股军队试探,想办法叫他的军队运动起来。 在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因素中,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标性,不这样做,放任自流,就会跑偏。 技击之道行云流水地施展开来,如果不去阻挡,就会有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有其明确的目标性,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环境的重要性。 掌故是:孟子之母,初住墓地附近,孟子开始学习祭祀;二迁集市,孟子学习商贾;三迁学校旁,孟子由是致力读书。 招数名称:“孟母三迁”,杀技:“断机杼”。 进手招数,取下中上三盘,墓地为下,集市为中,学校为上。刺下,盘中,撩上。 敌必阻挠,抽刃横扫,以“断机杼”完成腰斩。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为五代后晋人,有家庭图书馆,招贤纳士,教授五子八孙,皆有建树。 招数名称:“五子登科”,分五剑制敌,均可化为实招,制人死地。 窦燕山高寿,死前沐浴更衣,谈笑而终。招数始终是手段,是否达成目的,疏难料知,是以需为人达观,不可轻燥冒进。徐徐图之,终能有所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持续攻击。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抢得先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实战出经验。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父与师,是人生两个重要人物,教育要从小抓起,亦步亦趋,别无谿径。学习的目的是琢石成玉,因此要放空自身,虚位以待,懂得尊敬,尤其是尊重你的敌人,知道人外有人。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廿四孝之黄香,字文强,东汉人,曾任魏郡太守。香九岁,母逝。此取法于“孝”。 招数名称:“扇枕温衾”,一扫于头,一覆于身。覆他以攻,覆己以守,推己及人,角色互换模拟,大爱大恨,倜傥决绝。 黄香为江夏安陆人,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之称。以其全力以赴,成就天下盛名。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东汉山东曲阜人,高祖孔尚,钜鹿太守,父孔宙,泰山都尉。 着法名称:“孔融让梨”,守势,前番攻击无果,有必要放缓节奏,控制场上进程,观察对方状况,以退为进。 前者孝,后者悌,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以此过渡,发起新一轮攻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