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人看见——《三字经》笔记(十五)

 tjboyue 2021-04-05
如果没有人看见——《三字经》笔记(十五)
如果没有人看见——《三字经》笔记(十五)

深夜里,一辆车也没有,你还等不等红绿灯?只有两个人买票,你还是不是规规矩矩地排队?深山里无人,是不是就可以随地大小便?星期天独自在家,你是不是中午十二点才想起洗脸?……

《大学》最讲慎独,甚至专门花了三分之一的章节,毕竟修养的是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儒家思想是立足长远,要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才能治人,攘外必先安内。

2000的多年以前的春秋末期,儒家“四圣”以天下为己任,反躬自省,在深夜孤灯下苦思冥想,寻求做人的道理,推演人生的真谛。

春秋战国时期,纷乱的社会导致更多人无所适从,却激发哲人踊跃地思考,他们深掘自己的内心,俯瞰芸芸众生,发现宇宙苍生不问因果,始终在一如既往地运转,事物发展迟缓而坚决,浩荡而有序,没有人能游离其外。

拯救君王不如拯救众生。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谁也不比谁高明多少,区别在于用不用心。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颜子是“复圣”,曾子是“宗圣”。儒家四圣里,颜回和曾参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大学》取材《礼记》第四十二篇,抒发三纲领:明明德,亲民,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2212个字,文词简约,多用骈体,内涵深刻,影响深远。

如果没有人看见——《三字经》笔记(十五)

在台湾,《大学》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国内部分高校也把该文列为本科和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必修课。

《中庸》和《大学》都出自戴圣的《礼记》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主要写先秦的礼制,讲言语行为的进退之法,是“五经”之一。

如果没有人看见——《三字经》笔记(十五)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儒家十三经有《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孝道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知孝才能尽忠,所以许多公司招聘,经过社调之后发现不孝敬老人的坚决不要,父母都交不下的人,谁能放心呢?

《孝经》2369个字,《大学》2212个字,《中庸》3568个字。不用太费神,就能啃下来。

孔子作《孝经》,把伦理纲常到忠君爱国中,彻底说到历届君王的心坎儿上,“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的通用版本就是李隆基亲手校订。

人人都有老人需要孝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这是人伦。

如果没有人看见——《三字经》笔记(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