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VB演员廖启智因胃癌去世!黄穗平主任:这种菌,要警惕!

 roselihong 2021-04-05
图片

01

 传染性超强的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它往往存在于人的胃中,传播方式是胃口传播,特别是各种聚餐,更是为这种病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图片

幽门螺杆菌,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就是——“一人得病 全家感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成人感染率高达50%左右,中国、日本、韩国的感染率要比欧美国家高,原因就在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不但包括饮食种类,还包括共餐习惯。

疫情当前,公勺公筷制成为热词。那么,从专业医生来看,餐馆甚至家中使用公勺公筷能避免哪些病菌?它们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多大?“餐桌革命”对防控食源性疾病有何作用?

聚餐期间,共享美食可谓是人间一大快事,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其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幽门螺杆菌感染。说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它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02

 幽门螺杆菌战斗力,太强!

幽门螺杆菌(Hp)的危害有多大?

幽门螺杆菌(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可增加2至5倍,而在发展中国家,约有63%的胃癌病例与Hp感染有关。

此外,幽门螺杆菌(Hp)的“战斗力”也很强。除胃黏膜外,人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中,都有幽门螺杆菌(Hp)的“身影”。宿主感染Hp后,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胃黏膜损伤,包括幽门螺杆菌(Hp)定植、损害胃黏膜屏障、炎症与免疫反应、毒力基因造成的损害、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等。

鉴于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炎症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一旦出现上腹不适、饱胀等消化道症状,要及时就诊。

而幽门螺杆菌(Hp)的预防尤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实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筷制、分餐制。

03

 如何避免儿童也被感染? 

由于中国家长常常为孩子配备专勺专筷,所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还好,不过近来也呈现出感染趋势,比如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儿童被感染。

当然,共餐制还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的传播,比如甲肝、霍乱、戊肝、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脊髓灰质炎等,其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当属幽门螺杆菌。

随着疫情促使分餐制再度成为热词,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推行“餐桌革命”,守护“舌尖上的健康”。然而,这场“餐桌革命”目前看起来还有一些难题需要破解。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人们的接受度。

图片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黄穗平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患者因上腹胀痛来到医院,通过胃镜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最终判断为幽门螺杆菌。在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前,医生建议他暂时和家人分餐。不过,效果并不好,病人认为一家人还要用公筷太矫情,搞得像外人一样。等到检查结果明确说明是病菌感染,向他申明不分餐的后果后,他才接受了建议 。

黄主任建议,即使在家中,也最好实行公筷制,减少细菌病毒的相互传染。吃饭使用专碗专筷、夹菜使用公筷公勺的方式,尽量不要相互夹菜,这样是能够避免细菌病毒交叉传染的。

除了分餐之外,日常生活中,建议通过以下方法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勤洗手,可以有效避免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手部进入口中;

1、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

2、严格刷牙,牙具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避免使用手喂送食物以及口口喂养幼儿;

4、进食定时定量,食用易消化、细软的食物,忌辛辣食物;

5、每餐过后及时清洗餐具,经常进行消毒处理。

幽门螺杆菌如何防治效果最好?抗生素杀菌,病菌抗药性强,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中药如何发挥作用?点开视频详细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