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诗词创作注意的一些问题

 江山携手 2021-04-05

浅谈诗词创作注意的一些问题

   诗者,适时撰写有关诗词的论文,方为诗家。建议诗友们有空也写写,把在生活及工作实践中用诗歌表达的感受和文艺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总结概括起来,这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及丰富理论知识等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一、要避免“老干体”

“老干体”是传统诗词创作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这类诗词套话连篇、毫无生气。主要是指欠形象思维,政治语言、公共语言、大众熟语,充塞作品。创作诗词,需要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古代诗人无不博通经史;今人同样应该多读诗词之外的典籍,培根固本,取精用宏,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早明斯理。只有下苦功读书,不断积累诗的语言,方能克服“老干体”倾向,挥洒自如。

    二、勿制造“新古董”

格律诗词首先要讲求合律合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艺术创新和美化都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但有些诗词作者在严守古人所定格律的基础上,乐此不疲地制造着种种“新古董”作品。他们的作品有传统味,但缺乏当代生活气息。有些诗写得很深澳,大量用生僻的典,大量用生僻的古汉语。分不清这些诗词是今人还是古人写的。有人为此还很高兴,觉得有古人风范,达到古典境界。诗应该让人读懂。艺术首先诉诸人的感官,要一读就感动。如果看起来吃力,要反复查词典才能看得懂,那怎么感动人、深入人心呢。今人做旧体诗词,还是力争做到雅俗共赏。

    三、不要公式化、概念化

套话、空话、假话,类似于口号,是诗词界常见的又一固疾。人们把这些诗称为“三应诗”: 应酬、应景、应时。“三应诗” 大多无真情实感,没有燃起真正的诗情。对于有一定造诣的人来讲,就要慎重,要“厚积薄发”,不轻易出手。写出来后,要经过认真推敲、修改,感到确有新意,才公之于众。

    四、认识地域关照和审美观照

诗人的天赋与才情姑且不论,单单就创作的心态和知识层面,诗人们几乎不为读者着想,自己的应酬之作、唱和之作,只体现了生活的表层化,无关痛痒的作品泛滥成灾。对社会人生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缺乏深刻的思考,浮浅而不沉着,立意不高,创造不了有境界的作品。

    五、注意过于平庸旅游诗

旅游诗是现代的提法,其实就是前人所谓的山水诗。这种诗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毫无主题,四句写四个意思,八句写八个意思;毫无新意,基本上是拆装前人意境。写旅游诗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缺乏个人独特的感受,抒情极为一般,经常出现相近乃至雷同的情感。2、单纯写景,成为景点说明书,未能写出山水景点的特色和精魂。旅游诗既要有诗味,又要有画意。要使景点的内涵更加丰腴,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色彩。更多地去触发读者的艺术联想,增添读者的审美情绪。人与景在长期相处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共振。山光水色,人文景观,要把他写得“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语)

六、不能违背格律形式

有人认为新时代了,不要泥古,失律失韵现象常出现,还借着“不因词害意”或个别名人之作就堂而皇之,认为出现失律失粘可通过,随意性乱为,对待诗词创作不尊重也很不严肃。据统计,目前每天至少都有数以万计的诗词发在微群网站,但除了“蜡人体”和“老干体”外,剩下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式了,真正接地气的,有血有肉的合乎规范的佳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若任由持有这种观点现状泛滥成灾,那么古体诗词的未来发展就无从谈起了。

七、深入生活创作诗词

中国传统诗词历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家国之怀与民生之忧,是诗词的主题。不能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采取绕开走的态度。要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也不能忽略诗词的社会功利作用。写诗词不是闭门造车,而应深入生活,关注民生和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警醒世人。

八、具有丰富诗意和鲜明个性

不论是诗词、散文、还是现代自由诗都要有丰富的诗意,各具特色,彰显作品韵味,升华意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人言亦言,千人一面。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新颖独特方式是写出好诗的源动力,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独特的视觉,陌生的内容,灵动的语言,写出诗歌体裁优势。快速捕捉读者的心,具有强大感染力,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运用诗词无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新上之境界与高底的异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