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治痹证6法,临床见效良...

 再现红尘111 2021-04-05


1、益肾蠲痹法
此法适用于顽痹,症见身体尪瘦,怯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 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筋挛,骨松,关节变形,甚则“脊以代头,尻以代踵”。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软弱。
方药:常用熟地黄、全当归、鸡血藤、仙灵脾、乌梢蛇、炙蜂房、炙蜈蚣、炙全蝎、徐长卿、甘草等,另配服益肾蠲痹丸。
按语:朱师主张“从肾论治慢性痹证”, 创益肾蠲痹丸,补肾强本,集虫类搜剔窜透深伏之邪,散癖涤痰,标本兼治,为痹证治疗另辟蹊径,开此法门。

2、温经蠲痹法
此法适用于痛痹。症见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得温则减,气交之变增剧,关节肿胀,但局部不红不肿,苔薄白或薄白腻,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弦。
方药:常用制川乌、制草乌、川桂枝、细辛、全当归、 仙灵脾、鸡血藤、熟地黄、乌梢蛇、炙蜈蚣、徐长卿、甘草等。
按语:方中川乌配桂枝,既可散卫表之风寒,又可除深伏之痛冷,且无过汗伤阳之弊。佐以温肾壮阳之品,真阳煦熙,寒凝可释。

3、祛风蠲痹法
此法适用于行痹。症见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酸胀、肿胀,脉浮弦或浮紧。
方药:常用全当归、鸡血藤、寻骨风、羌活、独活、豨莶草、仙灵脾、炒玄胡、地鳖虫等。
按语:行痹以“风气胜”为主,治以疏风为主,治血为辅。方中当归、鸡血藤养血以充之,桃仁、红花祛瘀以通之,深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与疏风之品相伍,收效甚捷。

4、化湿蠲痹法
此法适用于着痹。症见肢体重著,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或兼麻木,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方药:常用防己、薏苡仁、白术、茯苓、法半夏、晚蚕砂、豨莶草、青风藤、甘草等。
按语:湿为阴邪,重浊粘腻,易伤脾阳。着痹为湿邪留滞,闭阻气血,治以除湿通络。方中薏苡仁、茯苓、白术、法夏等味,祛湿健脾。脾健湿邪可去,着痹可除。

5、清热蠲痹法
适用于风湿热痹。症见发热,关节肿胀,灼热,关节活动受限, 或有畸形,甚则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舌质红、苔黄,脉数。
方药:常用一支黄花、银花、 连翘、晚蚕砂、板蓝根、马鞭草、土茯苓、 僵蚕、地龙等。
按语:少风湿袭于营分郁久化热,治以清热佐以祛风除湿之品,分而治之,不使风、湿、 热邪搏结为害,可谓“共敌不如分敌也”。

6、化痰瘀蠲痹法
适用于痛风。症见关节疼痛,夜半居多,以四肢末端为甚,痛如虎啮,可见痛风结节,溃流脂浊,腰酸尿血,甚则尿闭呕吐,舌红、苔腻,脉滑数或弦。
方药:常用土茯苓、萆薢、苡米、泽兰、泽泻、全当归、桃仁、红花、蜂房、僵蚕、地鳖虫等。
按语:朱师推究病源指出:“痛风乃湿浊瘀滞所致,并非风邪作祟,治宜降泄浊毒,化瘀活血为主。”推崇土茯苓、萆薢二味。考土茯苓甘淡性平,主入脾胃二经,升清降浊。萆薢苦甘性平,主入肾、膀胧二经,利于分清泄浊,佐以祛风通络之品,奏效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