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偃与苏州地名

 苏迷 2021-04-05
《姑苏晚报》2021年03月29日 B08版

  潘君明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尊称言子。春秋末吴国(今常熟)人,孔子三千弟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孔门十哲之一。言偃以文学见长。曾任鲁国武城(今山东营县西南)宰,阐扬孔子学说,提倡礼乐教化士民。后回吴地办学,开门收徒,传授知识,称为“南方夫子”,被誉为“吴地教育的始祖”。唐代以后,多次被追封为吴公、吴国公等。言偃在江南一带影响很大,尤其是苏州和常熟,至今留有许多古迹,有多处地名与言子有关。

  言子祠,亦称言子庙。在苏州城内乐桥东侧,祀言子。言子原祀于学道书院内(今旧学前),明嘉靖中废。万历二十二年(1594)申时行在此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赐御书“文开吴会”,祠前立有“学道”“爱人”两坊。乾隆二年(1737)修葺。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光绪元年(1875)由巡抚吴炳元重建。民国时期,祠改为小学。今故址尚在,为言子书院。

  言桥,在苏州城内乐桥东侧,跨城内第二横河干将河。原名阎桥,阎氏是个古老的姓,与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有关。后因桥在言子祠东南,故改称言桥。这是一座古桥,历代均有修建。宋开禧元年(1205)、延祐二年(1315)重建。1954年改建,保留原石基,两侧加钢筋混凝土板梁。1994年改造干将路时重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花岗石桥栏,望柱上雕有石狮,边柱上书写桥名。

  言桥下塘,在苏州城内五卅路北端东侧沿第二横河干将河,东起公园路,西出五卅路。这是一条小巷,因在言桥南堍东侧,故名。1993年拓宽干将路时,房屋拆除,此巷并入,名遂废。

  弦歌里,即今之旧学前。在苏州城内临顿路中段西侧,东起临顿路,西至因果巷。弦歌,是指礼乐教化。语出《论语·阳货》:“(孔)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若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后世以“弦歌”喻教学。旧时,这里有学道书院,祠供言偃,故名弦歌里。明嘉靖二十年(1541),县学迁至新址,此处即称“旧学前”。

  学道书院,原位于长洲县学南(今旧学前)。南宋咸淳五年(1269),为纪念言偃而建。知府赵贤孙始建,未成。后由知府黄镛向朝廷奏而建之。取“爱人”“易使”之义,名“学道书院”。明嘉靖二年(1523),知府胡缵宗在景德寺废址上改建,门匾曰“东南邹鲁”,仪门曰“学道书院”,塞门曰“学得精华”,堂曰“学孔堂”。塑言子像于其中。

  言子巷,在常熟城内,寺后街、县后街北侧。巷内有言子故居,并以和平街为界,分东言子巷、西言子巷。东言子巷13号、17号为言子故居,第三进场上有“言子故宅记”石刻。第四进有言子像、碑亭,故居中有一口古井,名言公井。井水墨而味甘,井旁湖石上刻“墨井”字样。现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言子桥,在常熟城内中部、河东街西侧,跨四弦河。至清代后期,因四弦河逐渐淤塞,桥已不存。但近处之小巷,至今仍名言子桥(巷)。

  文学桥,在常熟言子墓前影娥池上。长12.7米,宽3米,为单孔石桥。因言子名列孔门“文学”类翘楚,故名。

  言子故里碑亭,在常熟塘桥东岸、昆承湖边。原来,这里是言偃的故里,他的童年、少年生活在此度过,二十多岁离家北上求学,在卫国遇见孔子并拜师。清乾隆初,常熟知县陈荀纕专门为其立碑,碑高1.8米,宽0.9米,厚0.22米,上镌“先贤言子故里”。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亭,花岗石建筑,方形,单檐歇山顶,高约4米,宽深各3米。亭内挂有常熟知县刘沅题的对联“邑里崇名迹,东南钟大贤”。1994年,亭迁建于城区人民桥、元和桥之间沿河绿化区。为花岗石筑,方形,单檐歇山顶,高约4米,宽深各3米。2003年初迁建于碑刻博物馆。1982年被列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言里村,在常熟莫城,曾是言偃故里。今之言里村,东临昆承湖,南靠集镇,西连三瑭村,北接安定村。面积3.2平方公里,有900多户人家3000余人。村区域内有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言子专祠,原在常熟县治东北文学桥左,后废。南宋庆元三年(1197),知县孙应时重建言子祠于学宫内明伦堂之东。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言子被封为“丹阳公”,故又名“丹阳公祠”。有屋三十余楹,规模之广,竟超过了文庙,识者认为其位次失宜。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建于文庙之内。元大德间,言子被封为“吴国公”,即改称为“吴国公祠”。明成化年间,将祠移至文庙东路,并修葺一新。康熙、乾隆南巡时先后赐御书“文开吴会”“道启东南”额,悬于祠内。临街原有石坊一座,额题“言子专祠坊”。

  言偃墓,在常熟虞山东麓。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墓前有三座牌坊和一座石亭组成。第一座牌坊面临北门大街,上书“言子墓道”。入内有影娥池、文学桥。过桥为第二座牌坊,额为“道启东南”。第三道牌坊题“南方夫子”。还有半山亭,亭内有匾额,为康熙御书“文开吴会”(吴郡与会稽)。言偃墓筑有罗城、祭台、飨堂等,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