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县政府 是旧上海市县分治的特殊产物 也是闵行区境内 唯一完整保存的旧政府大楼 本周老底子 白相哥哥将带你重温 这具有厚重历史厚重感的政府旧址 不 简 单 的 院 子 它在沪闵路2550 号,马路对面是5号线北桥站。需要步行,才能看到门口立着的白底红字的木牌,上面写着“军事重地,严禁拍照”的字样。 外表看似平常无疑,里面却有着面积不小的院子。院子里绿植茂密,十分安静,并且有部队驻守,戒备森严。 这个地方的前身并不简单,它曾经是民国上海县政府的所在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又成了上海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这个院子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光景,岁月侵蚀了它原本的风貌,如今只看得见院子里北面南的主体建筑为中西结合式楼房,当年分别作过新旧两个上海县政府的机关办公楼,如今则是部队的办公楼,里面的结构倒是没有动过,保持了原样,连双向的木质楼梯也是老的,甚为结实。 几 经 变 迁 的 旧 址 民国十七年(1928)7 月,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上海市从上海县中析出,成为独立的行政区,从此市县分治。 民国二十年(1931)6 月上海县治决定从已划归上海市的南市蓬莱路171 号迁出,选址北桥,并开始在这里进行新的县政府各机关场所的建设。机关大楼于当年奠基,次年12 月竣工,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1 月入驻。 机关大楼为砖混结构,主体为二层,中部加建一层纵向阁楼。面阔63 米,进深14.70 米,青瓦多坡屋面。南立面正门外侧建有前凸门廊,以四根圆形带棱立柱支撑长方形座的花式廊,窗裙均有简单花饰。 1937 年,上海沦陷,上海县被日伪分拆,上海县府也被日军占领。直到抗战胜利,1948 年7 月,北桥的县政府建筑修复完工,才迁回了原址办公。 次年,上海县解放,5 月19 日解放军进驻县政府,建立了新的上海县人民政府,直到1954 年4 月上海县治才迁往闵行建筑路1 号。但从法理上说,1933 年至1954 年北桥一直是新旧上海县的政府所在地。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出之后,这里就由驻北桥部队使用。 完 整 保 存 的 旧 政 府 大 楼 如今,作为旧上海市县分治的特殊产物和佐证,这幢主体大楼建筑风貌保持良好,它是闵行区境内唯一完整保存的旧政府大楼,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建筑艺术价值。 2000 年9 月,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升格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和原南京军区共同出资完成了全面修缮,加固了墙体,复原了建筑的本来面貌。 南墙右下角方位有块花岗石碑,上面有阴刻的红色繁体字,写着“上海县政府新屋奠基,时中华民国贰拾年伍月伍日”的字样。在东墙根处,另有一块外罩有机玻璃的青石刻碑,字迹有些模糊不清,细读之下,原来是当年刊立的记迁建楼的《上海县迁治志略》。 上面简述了选址、购地、筹款及建造经过,还有中标建筑方的名字。据相关史料记载,此青石刻碑本来是立在北墙根处的,整修时才迁到这里的。 在后院东北角,有一座文保纪念碑,赫然刻着“北桥侵华日军杀人塘”的字样。当年,这里就是日军秘密杀害抗日志士、乡民的地方。 □ 来源|《百年沪闵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