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好好聊聊“腔圆” | 争鸣

 CZi5 2021-04-06

图片

王叔晖《西厢记·佳期》

文 | 张燚

不出所料,大家对“腔圆”还是充满误解——从《字正腔圆?然而“断”才是民族声乐的特色》一文下的留言很容易发现这一点。

民族声乐的特色

来自民族语言的特色

我国戏曲谚语除了“逢入必断”(前文已述),还有“上用霍、去用豁”,即演唱汉语声调为第三声的字要用“霍腔”,演唱汉语声调为第四声的字要用“豁腔”。“霍者,即古时所谓顿音”,要在曲折转腔之时“略断”。去声(第四声)的声调为高降,腔格为先升后降,有劲挫之势,也往往借之成“豁腔”的顿断之势。

除此之外,曲学大家曹绮园《昆曲之研究》还总结有阳平(汉语声调的第二声)之字的演唱规律:“阳平之腔,则第一腔须略断,不可接连第二腔,惟第二腔则须一气连下,直至腔格完而后止。”阳平字之腔格为“平-起”,后音较前音为高,为显错落有致,也多在“第一腔”(第一个核心音高)后“略断”。有读者朋友说“尊重休止符是对的”,然而,以上这些“断”都是不写成休止符的。

还有读者朋友说“以断为特色的曲目数量并不算多”,这恐怕是以民歌为观照对象,却忘记了戏曲和曲艺才是中国声乐的代表,忽视了中国语言声调习惯所形成的“断”的普遍性。比如南曲(昆曲)《西厢记·佳期》【十二红】“小姐小姐多丰采”一句七字,即有字末之断6处、字中小顿5处:小(断)姐(断)耶(断)小(断)姐(断)耶(断)多(顿)(顿)丰(顿)(顿)采(顿)。

北曲没有“逢入必断”的入声字,是不是就不如南曲多断呢?并非如此。整体来说,南曲之断乃“连中之断”,北曲则是“断中之连”,其“断”之运用更为显著。此在清代声乐理论名作《乐府传声》中即有论述:“北曲之唱,以断为主……南曲亦间而有之,然不若北曲之多。”

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国语言乃有声调的语言,西语则无一例外皆为无声调语言。这是中国声乐与西方声乐最大的区别,具有本质意义。所以,中国声乐的唱腔与西方声乐的唱腔具有迥异的语言基础,不考虑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腔圆”抑或“以断为特色”。

“腔断”带来的美丽

以上所述还是字中之断,其实中国声乐“字间之断”更为显著。

以戏曲为例,其最为常用的原板唱段中,五字句一般由一断(逗)分为两个腔句,七字句、十字句则由两断(逗)分为三个腔句。比如京剧最为常用的【西皮原板】七字句即由两逗分为三个腔句“X X(间奏)X X(间奏)X X X”。《失街亭》诸葛亮起手唱句即是如此,“两国(半拍休止)交锋(2拍休止)龙虎斗(16拍休止)”。

慢板音乐中,乐句还可以在原有腔句基础上继续断分。比如京剧《西施》【西皮慢板】“西施女生长在苎萝村里”,实际效果就是“西施(1拍休止)女(2拍休止)生长在(4拍休止)苎萝(1.5拍休止)村(半拍休止)里(“里”字两处顿断后是24拍休止)”。

为什么这样?一是为了突出语言的节奏,更重要的是丰富艺术表现手法,为舞蹈化身段的立体表达留出空间,为歌唱与器乐的对话提供条件。

总之,我们眼前重要的问题并非中国声乐的特色是或不是“断”——这一点已无需讨论,而是“如何断”。

“腔圆”到底指什么?

“腔圆”的“腔”是什么?我们总是想当然地理解为“唱腔”,但在中国传统声乐中并非如此。这在明清声乐典籍中早有论述,当代曲学家洛地在《词乐曲唱》中也有明确阐述:“'字腔’必须守腔格,是为'字正’;'过腔’须接得通顺,乃为'腔圆’。”如果不熟悉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和中国传统声乐理论,我们就很可能虽然都在说“腔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意思。

中国声乐中,演唱一个字——尤其是时值较长的一个字,一般分为“字腔”和“过腔”两部分。前一部分的“字腔”要按照字之声调行腔——此为“字正”;后一部分“过腔”接下一个字的“字腔”时,过渡不能“别扭”——此为“腔圆”。字腔和过腔之间宜“略断”来呈现错落之美。比如《长相知》一开始的“上邪”二字,每个字腔之后都需要小顿一下。然而很多歌唱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唱得拖泥带水,这就是只看谱“不审字”带来的后果。

中国传统声乐在一个字内部的行腔还往往有着多样“折”之姿彩,包括“垫”“断”“错”“绕”等,并非如“legato”那样简单“把音符连起来”;在小腔句与小腔句(每个腔句多为2至3个字)之间的连接上,则较多用到休止。此亦有戏曲谚语佐证,“词句准,不掉板;吐字清,不连线。”

还有人把歌唱连线称为“贯珠”,这更是对“贯珠”的误解——莫忘了即便是一条线串起来的珠子,珠子也是独立的而不是焊接起来的,何况珠子之间往往还要用线打出“疙瘩”用以隔开。这也有语言学基础:汉语与西语不同,是不允许连读的,否则西安音乐学院就成了“掀音乐学院”了,杨旎奥(杨紫原名)就成了“羊niào”了。

总之,期待读者在多听以戏曲、曲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后再来讨论“腔圆”或“以断为特色”,而不是只听过几首民歌(往往还是学院派的“民歌”),否则,我们的对话基础就未免太脆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