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设计要注重体验性

 木香草堂 2021-04-06

许兴亮

随着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微课教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如何才能把握好微课设计的体验性?

微课设计要注重体验性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是理论界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微课的突出特点是短小精悍。“短”,即微课程用时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小”,即微课程聚焦问题,内容单一,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如学生学习重难点、易错点等;“精”,即微课程多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悍”,即微课程教学富有成效,以极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教学效益。基于微课的特点,微课设计要注重体验性:

一要注重情境体验。情境化是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其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课程制作同样需要创设知识产生发展的情境,演绎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寓知识于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彤”字时展现了这样的情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上,万道霞光射向大地。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彤”字的含义。汉字是表意文字,按照造字法,“彤”属于会意字,左边“丹”字表示颜色,右边三撇表示形状。这样的微课程,既能引导学生领会字义,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还能开启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要注重交互体验。不少人对微课有这样的疑惑:微课不也是教师讲解吗?与传统教学相比,只不过改变了讲解方式而已。由于缺少师生现实情境互动和情感交流,这种讲解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种忧虑反映了时下微课教学的一大问题——教师讲解枯燥,也提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微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

学生主动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没有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便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参与,既要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动手时间。因此,微课制作要目中有人,当问则问,当停则停。尤其是课程结尾,不仅要进行知识小结,还要留下学习任务进行迁移训练,或运用“你学会了吗?”“相信你做的更好”等激励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交互体验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微课活起来的关键。

一位小学教师执教三年级语文微课《爬山虎的脚》,在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系列动词的方法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做一次家务,运用系列动词写一段话或者讲一个事件,动词要准确,且不能重复。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一言以蔽之,只有注重体验性,微课教学才能步入全新而生动的教学境地,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许兴亮,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