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关于矿热炉生产过程中电极与炉料的判断问题

 耐材百科全书 2021-04-06

为什么要求电极较深地插入炉料?

电极较深的插放炉料,可以提高炉温和扩大坩埚,为冶炼反应充分进行,创造了必要的热量条件。因此,使电极较深的插入炉料,是冶炼操作中的重要环节。

当电极插入炉料较深时,热量损失少,炉温高,坩埚大,炉内化学反应速度快,于是出铁量多,单位电耗低。反之,电极插入炉料较浅时,刺火和塌料现象均较多,热量损失大,炉温低,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因此,就不会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电极的插入深度,主要与冶炼品种和炉容量大小有关。

据实践经验,冶炼75硅铁,较大容量炉子的电极插入深度一般为1000—1200毫米,较小容量的矿热炉,一般为700---1000毫米。冶炼45硅铁较大容量矿热炉的电极插入深度,一般为800---1000毫米,较小容量炉子一般为500---800毫米较为合适。

影响电极插入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⒈焦碳加入量

焦碳的导电性比硅强。如果焦碳加入量过多,会影响电极深插。因此,在满足硅石中的二氧化碳充分还原的条件下,焦碳加入不要过多,以利于电极插入。

⒉焦碳粒度

焦碳的粒度小,表面积增大,增加接触面,炉料的电阻大,则电极插入深;反之,焦碳的粒度大,表面积减少,炉料的电阻小,则电极的插入深度就变浅。

⒊焦碳性质

这里主要是指焦碳本身的电阻。如果焦碳的电阻小,通过炉料的电流大,使电极上升,电极插入深度就浅。反之,焦碳的电阻大,例如使用煤气焦等,因其电阻大,电极则可深插。

⒋二次电压

当冶炼采用较高的二次电压时,电弧较长,电极在炉料内插入较浅。反之,采用较低的二次电压,电极插入炉料就比较深。

⒌操作情况

如果操作不当,诸如混料不均,偏加料,不及时捣炉。炉况发粘,料面过高或炉内缺料等等,都会妨碍电极插入炉料的深度和稳定程度。

⒍出铁时间

在炉况正常情况下,出铁间隔时间延长或铁水出不干净,炉内积存铁水势必较多,电极要上升,电极插入炉料内较浅。

⒎炉内积渣量

排渣不好,炉内积渣过多,炉底上涨,电极的插入深度变浅。

⒏电极间的极心圆直径

相同容量的矿热炉,极心圆的直径较大时,电极间距离较远,炉料的电阻增加,电极插入炉料内较深,反之极心圆直径较小时,电极插入深度变浅。

如何判断电极出入深度?

实践经验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判断电极出入深度:

1. 电弧响声

电炉冶炼过程中,如果电弧的响声很大,则说明电极插入炉料过浅/。一般来说电极插入深度超过800毫米,电弧响声较小。

2. 塌料和刺火情况

正常配料情况下,如果塌料和“刺火”现象频繁,说明电极插入炉料太浅。

3. 坩埚区域大小

正常配料比情况下,如果炉料下降慢,说明电极插的浅,由于电极插的浅,高温区则上移,热量损失大,因此坩埚区域较小。

4. 炉口温度

炉口料表面温度高,操作条件较差,说明电极插入浅。

5. 出铁情况

正常配料比情况下,出铁口不易打开,铁水流速慢,温度较低,炉渣发粘流动性不好,不易排出,说明电极往料内插入较浅。

综上所述,电极插入炉料深度不够,往往是由于焦炭加入量过多或电极工作断过短,此时就要相应的减少焦炭加入量或酌情下放电极。

正常炉况应是什么样的?

冶炼工基本任务之一,应当善于正确判断炉况,即使地调整和处理炉况,使炉况经常处于正常状态。

正常炉况的特征如下:

1. 电极深而稳地插入炉料中。此时坩埚较大,料面的透气性好,料层松软,炉气从炉口均匀地送出,火焰呈桔黄色,料面没有发暗和烧结的区域,没有大刺火和塌料现象。料面较低并比较平缓,椎体宽大。炉料下降较快,较大容量电炉的炉心料面稍呈下陷。

2. 电流比较均衡和稳定,并能给足负荷。

3. 出铁工作比较顺利。出铁口好开,路眼畅通,铁水流速快,打开出铁口后电流明显地下降,铁水温度高,炉渣流动性和排渣情况均良好。出铁的后期,从出铁口喷出的炉气压力不大,炉气自然地溢出。出铁完毕,出铁口好堵。

出铁量正常,成份稳定。

为什么炉况有时发粘,怎样处理?

炉内还原剂不足,料面透气性不好的情况,叫炉况发粘,有的单位将炉况发粘叫炉况黑,亦即料面光泽较暗。

炉况发粘的特征如下:

1. 电极工作不稳定,符合波动较大,仪表不好操纵,电流表指针摇摆频繁,有时还出现给不足负荷的现象。

2. 料面的透气性不好,一出的炉气不均匀并且微弱无力。料层较硬。刺火现象严重,局部刺出的是呈灼白色强烈的火焰。大面的火焰很少。

3. 捣炉时会掘出粘结的大块料,甚至捣完炉之后,大面仍不冒火。

4. 电极工作端的根部沾结较难清除,即使清除了又易沾结。

5. 出铁工作不顺利。出铁口不易打开,铁水流速慢,出铁口不畅通,炉渣粘,不易排出,从出铁口喷出炉气的压力大。

铁水温度较低,出铁量较少,硅铁中含硅量偏低。

炉况发粘的原因如下:

1. 配量比不适当,还原剂不足,炉内的化学反应没能充分进行,造成炉内硅石过剩,经溶化后便形成粘稠的炉渣。

2. 有时为了增加电极插入炉料中的深度,加入过多地硬料(硅石较多的炉料),造成炉况发粘。

3. 由于原料质量较差,诸如焦炭粉末多或其水分含量增多;柜式的力度过碎或其抗爆性能差(即高温下强度差),使炉内却炭火料面透气性变坏,造成了炉况发粘

4. 操作中没有及时捣炉,料面透气性不好,造成炉况发粘。

炉况发粘的危害性如下:

1. 炉况发粘,造成严重刺火,热量损失大。炉内的过剩硅石,经溶化便形成炉渣,消耗热量增多。因此,生产硅铁的单位电耗增加。

炉况发粘,还原剂不足,加之料面透气性不好,坩埚小,炉温低,使炉内化学反应速度减慢,炉料下沉缓慢,则出铁量减少。

2. 炉况发粘,说明坩埚附近有较多未被还原的二氧化硅,料层的透气性不好倒是刺火严重,干过缩小,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炉底上涨,电极深上升,路况进一步恶化。

炉况发粘时,首先要稳定电极,然后处理炉况。否则,点击上升后,路况将会更加恶化。

1. 如果由于配料比不当造成炉况发粘,应及时调整,增加焦炭加入量,或者是当地附加焦炭,最好是边捣炉,边附加焦炭。

2. 加强料层透气性,彻底捣炉。如果炉况过粘,产生严重刺火,应彻底捣炉。同时加强扎气眼操作,引出高温炉气,放宽椎体,以利于增加透气性和扩大坩埚。

3. 炉况发粘,给不足负荷时,可生气电极,适当地增加焦炭。

较大容量的电炉,炉渣发粘时,可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1. 炉况发粘,炉渣排不出去,出铁口不畅通,在出铁前应向出铁口相电极附近,加萤石100~200公斤,以稀释炉渣。

2. 炉况过粘,点击插的浅,炉底温度低,炉渣不易排出,此时可加石灰块300~400公斤,稀释炉渣,扩大坩埚和提高炉温,已逐渐消除炉况发粘的现象。

较小容量电炉,路况发粘,捣炉时可将粘料挑出,并且附加些焦炭。出铁口不好开时,可用氧气烧眼,扩大出铁口,以利于炉渣排出。

炉况发粘是炉况不正常现象之一,处理也比较困难,处理后约需8~16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因此,操作人员要经常观察炉况,即使地调整不正常的炉况,从而减少炉况发粘现象。

为什么有时刺火,如何处理?

硅铁冶炼过程中,由于炉料粘,料面透气性不好,或电极工作短,电极跟部或其周围的薄弱部位,喷出较大压力的高温热气流,形成灼白色火焰,这种现象叫“刺火”,也叫跑火。

比较容易刺火的部位:

1.当炉况发粘,料面透气性不好或锥体过尖,刺火 往往发生在电极沾结粘料的地方,或料面某一尖峰薄弱之处。

2.当电极工作端过短时,这时热量集中在电极周围,刺火多发生在电极根部。

刺火的原因

刺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虽配料比正常,但由于操作不当,列如偏加料,加料速度过急或料面形状过尖等,加上捣炉不及时,不彻底,使料面透气性变坏,炉内气体压力比较大,突破薄弱的料层而产生刺火现象。

2.配料中的还原剂不足,炉况发粘,透气性不好而产生刺火现象。

3.电极工作端过短,热量集中在电极根部周围,甚至埋不住电弧,而在电极根部产生刺火现象。

4.配料比中的还原剂过多,电极在炉料中插的较浅,或在电极根部沾结碳化硅(SiC导电性很强)处,产生刺火现象。

刺火的危害:

1. 刺火时喷出大量的高温热气流,热损失很大,增加电耗。

2. 炉气多集中在刺火之外挽出,其他的部位炉气迤出的很少,透气性不均匀,不利于扩大坩埚,从而炉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3. 炉口温度高,操作条件较为困难。

4. 刺火严重时,如果铜瓦距料面较近,则容易烧坏铜瓦或冷却水管,造成热停炉。

5. 刺火严重时,大量的一氧化硅气体逸出,易使硅铁中的含硅量降低。

刺火的处理方法:

刺火现象是冶炼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炉况。处理刺火往往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有时由于处理不彻底,连续出现刺火。因此,首先要找出山声刺火的原因,然后进行彻底处理,这样,减少热量损失,减轻劳动强度,使生产顺利进行。

1.采取下列方法处理刺火,及时要和适当的扎透气眼的方法结合起来,以利于增加透气性和扩大坩埚。

2.如因电极工作端表面沾结粘料产生刺火时,应将沾后加入新料。

3.如因料面锥体过尖产生刺火,应及时变料,增加焦碳加入量,或边捣炉边附加焦碳。

4.如因电极工作端过短产生刺火,应酌情放电极。

5.如因偏加料产生局部刺火,应适当扎几个透气眼,如不见效,挑出粘料,推向炉心。加入炉料后再扎几个透气眼。

6.长时间的刺火,刺火的部位料层已经很薄,接近要塌料时,应彻底挑开,先用炉内热料填平,再加入新料。

为什么炉况过粘时电极不易深插?

炉况过粘,坩埚必然缩小,使电极不易交深地插入炉料中,主要原因:

1. 电极与坩埚间的距离缩短,电阻减少,导电性增强,点击不易深插,尤其是坩埚缩小,炉底上涨后,铁水距电极较近,电极更不易深插。

2. 透气性不好,热量多集中于坩埚内,局部温度过高,并且是过剩的硅石被溶化成为了导电性良好的液体,使电极不易深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