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嘴与尬聊的微妙学问

 读书作乐 2021-04-06

图片

© Mother Jones

利维坦按:


想必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场面:对面这个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你实在是对他的聊天内容毫无兴趣,但出于某种显而易见的礼节,你依旧面带微笑频频点头附和着对方的谈话。或许,对方也早就不愿再继续这样的谈话,但或许正是因为你的礼貌性回应,使得他产生了(这个人对此话题感兴趣)“我还可以继续聊下去”的幻觉……于是,充满煎熬与客气、彼此错位的聊天就这样继续了下去。

Prelude to a Crawl Primus - Green Naugahyde

图片

一天晚上,亚当·马斯楚安尼(Adam Mastroianni)不情不愿地打好领结,准备去牛津大学参加一场他毫无兴趣的正式宴会。那时,马斯楚安尼还在该校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他深知晚上又将陷入一些无休止的谈话,且不可能彬彬有礼地从这些无趣的对话中抽身。突然,他意识到情况可能更糟,也许他在无意之间也为别人制造了废话陷阱。他想知道,“要是双方都意识到这点,但在实质性谈话结束后仍深陷废话泥潭,这又该怎么办?”

马斯楚安尼的直觉可能是正确的。3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为PNAS)刊发了一篇文章,展示了谈话者觉得一段谈话应该持续多久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发现当谈话双方都不想结束时,谈话几乎不会终止;而且人们极度不擅长判断对方是否想叫停对话。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谈话者会因为谈话时间太短而感到不满,而非时间过长。

(www.pnas.org/content/118/10/e2011809118)

图片

© Tenor

马斯楚安尼目前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他表示:“不管你怎么揣测别人的想法,你都可能是错的。因此,一旦出现合适时机,就应该终止对话,因为留在嘴里的废话越多越好。

过去大多数关于谈话的研究都是由语言学家或社会学家所做。而心理学家大多是为了解决其他议题才研究谈话,例如人们如何用言语说服对方。有些研究探讨了人们在谈话即将结束时使用何种短语,但其重点并非人们在何时用这些短语。马斯楚安尼说:“心理学领域才刚刚意识到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基本社交行为。”

他和同事做了两个实验以探究谈话中的动态变化。在第一个实验中,他们向806名网络受试者询问最近的一次谈话持续多久。结果表明大多数谈话的对象是其重要亲友。参与调查的人详细说明了他们在谈话中是否有想过结束谈话,并根据实际结束时间,估测他们想结束谈话的时间点。

第二个实验则在实验室进行,研究者将252名受试者两两分组,并叫他们在1至45分钟的时间里随意聊天。之后,研究者询问受试者他们何时想要结束谈话,并猜测对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图片

© Giphy

马斯楚安尼及同事发现,只有2%的谈话在双方都意欲终止的时间结束,只有30%的谈话在一方想要终止的时间结束。在大约半数的谈话中,双方都想过缩减谈话时间,但他们想要结束的时间点不同。在两项实验的受试者中,平均而言,理想谈话时长大约是实际时长的一半。令研究者诧异的是,他们还发现人们并非都是想逃离谈话的:10%的谈话中,双方都希望延长谈话时间;31%的对话中,至少一方想要继续下去。

多数人关于对方想法的直觉判断同样不准。当受试者猜测对方何时想要终止对话时,他们猜测的时间与实际时间的偏差达64%。

塔莉亚·惠特利(Thalia Wheatley)是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虽然她未参与到此项研究中,但她表示,人们会错误判断对方想何时终止谈话的发现“令人震惊,意义重大”。谈话是“对相互协调的优雅表达,但却因为我们想不出何时该终止,让对话到最后分崩离析”。这一难题可能是人们喜欢边喝咖啡饮料或边就餐边谈天的原因之一,因为“空空如也的杯子或账单提供了终止对话的重要契机”。

图片

© NBC News

尼古拉斯·埃普利(Nicholas Epley)是芝加哥大学的行为学家,他同样未参与此项研究。他很好奇如果多数谈话在我们的理想时间点及时结束,情况会如何。“就因为我们避免和另一个人聊得更久或更深入,我们错过了多少崭新洞见、新颖观点和生活趣事?”

日常交流千千万,我们无从得知答案。但是科学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谈话要么在一方初次想要结束时就终止,要么再延迟一些时间。

埃普利表示:“那些及时终止的谈话,是否比延时的谈话更让人满意?我不知道,但我很想看到这个实验的结果。”

这些发现同样引发了许多其他问题。谈话规则在其他文化中是否更为清晰?娴熟的谈话者会采用何种暗示性话语(如果有的话)?群聊的动态变化又是如何?

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艾利森·伍德·布鲁克斯(Alison Wood Brooks)表示:“新兴的对话科学需要这样严谨的描述性论文,但也需进行因果实验寻找可能的应对策略,以便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重要且普遍的谈话难题。人类将漫游者探测器发射至火星已是壮举,但同时,我们却才刚开始从细微之处理解人们如何交谈。”



文/Rachel Nuwer

译/Yord

校对/Amanda

原文/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eople-literally-dont-know-when-to-shut-up-or-keep-talking-science-confirms/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Yord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