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个孩子没脾气?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亲子学乐 2021-04-06

Your Child Deserves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晨晓言

最近心血来潮剪去长发,理了一个干练的职场短发造型。女儿刚上一年级,为了早上能多睡10分钟,也为了跟我一样,也要剪短发。

理发之前我再三跟她确认了想法,她还是很坚定,我就陪着她去剪了短发。谁知道短发剪了没几天,就闹了不开心。

一天下午学完游泳,刚到家她就开始哭哭啼啼。我问她怎么了,她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游泳班上的男生都笑我,说我剪了短发就像男生。

我立即明白她委屈的原因了,女儿遇到了难过的事情,现在正处于负面情绪当中。

本来我想告诉女儿不要理会那些男生,但转念想想,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开心,而且是让她做埋头的鸵鸟——忍耐负面情绪。

我抱住女儿,告诉她很理解她现在的伤心,所以现在我们要把这些伤心统统丢掉。我找来家里无用的旧报纸,把报纸裁成A4纸大小,然后跟女儿说:

“现在你可以把说你坏话的男生名字写在这些纸上,然后把纸团起来用力扔掉,同时大声喊出来:’某某某,你没见过女生剪短发吗?’越大声越好哦。”

女儿按照我说的写下名字,用力把纸团扔出去。她力气小,也就只能从客厅这头扔到客厅那头,而且一开始声音也不大,但是扔了几次之后喊得越来越大声,也不哭了,表情越来越轻松。

扔完十几个纸团,我问她现在还难受吗,女儿擦擦脸说:“现在心情好多了。”我又问她:“那明天那个男生还这样说你怎么办?”

女儿一脸“彪悍”地回答:“我就说,你没见过女生剪短发吗?真是幼稚。”

看着女儿开心地把满地的纸团捡起来,我知道她肯定变勇敢了很多。

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快,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良好的把控。当坏情绪产生时,千万不要让孩子一味的忍耐、压抑,而是正确引导孩子表达发泄出来。

如果你还没有教过孩子“摔东西”,说明孩子的负面情绪可能被忽略了。

负面情绪不一定是坏事

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也讲了关于情绪的作用。主人公莱莉出生的那一刻起,主管快乐的情绪小精灵“乐乐”就住在莱莉的大脑总部里,陪伴着莱莉开心的成长。

随着莱莉渐渐长大,情绪小灵精“惊惊”“怒怒”和“忧忧”也来到了大脑总部,分管着恐惧、愤怒和忧伤的情绪。

转眼莱莉要上中学了,因为爸爸要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大人们决定举家搬迁到新城市生活。莱莉离开了朋友和她热爱的曲棍球队,来到了新城市和新学校,可这时“乐乐”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让莱莉心情好起来了。

终于在一天晚饭时,莱莉和父母大吵了一架,第二天想要乘坐大巴离家出走。这下可急坏了情绪小精灵们,“乐乐”拼了命地想将快乐的核心记忆球送回总部,觉得这样才可以挽回莱莉,可毫无作用。

就在“乐乐”束手无策的时候,“忧忧”走上了情绪控制台,将曾经因为她使得全队输掉曲棍球比赛的忧伤记忆呈现在了莱莉脑海里。

莱莉想起父母和队友没有因为输掉比赛责备她,而是给她安慰和理解,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唤醒了她对父母的依恋和爱,让她走下即将开车的大巴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开心快乐,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只会简单地去避免孩子的坏情绪,可现实的世界不允许啊,你能一辈子护着孩子吗?你能保证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包容孩子吗?

所以说啊,负面情绪也不是就一定对孩子不好,家长也不要只想着帮孩子屏蔽掉所有的负面情绪。只有正确的引导,负面情绪才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的助力。

感知情绪和表达情绪

在犯罪心理研究当中,有一种犯罪行为叫做“情绪型犯罪”。很多犯罪新闻的犯罪者都是因为不能管控好当时的情绪,而导致了犯罪行为。这类的犯罪行为甚至占伤害案件总数的70%-80%。

一旦情绪来临,有些人还没有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就已经做出了冲动的行为。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面情绪通常是被压抑和忽略的,所以不知道如何去感知情绪,表达情绪。

作为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小时候就会对各种情绪有身体和心理反映,但孩子不知道那是什么,不要说管控情绪,连表达情绪都是不易的。

这时候就需要教导孩子,让他知道玩具被抢时的不高兴、皱眉头、撅嘴巴、心里好像有火一样,眼睛瞪着对方想要打人的心理状态叫“愤怒”。你也可以模仿那样的表情,甚至是更夸张的表演,孩子自然能明白“愤怒”一词。下次再有人抢TA玩具或是被欺负的时候,TA就能轻松地表达出来“我很愤怒”了。

如果孩子产生了负面情绪,千万不要转移话题或者视而不见,家长要接纳和认可孩子,让孩子知道“原来我的感觉是正常的,原来妈妈也有这样的感受啊”,从而坦然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适当的情绪表达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发泄,这样孩子才不会把自己憋坏。

练习正确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

在心理学上,情绪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宣泄、理智控制,这样才能真正的驾驭情绪,管理情绪。

我们都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行为就很容易被情绪控制,会让我们变得不理性、容易冲动。所以,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练习,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而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孩子的安全。

有的孩子可能会用撞头去表达愤怒,这时候就要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太危险,会撞伤自己。有的孩子生气了就真的摔杯子摔玩具,或是对着家里人拳打脚踢,这样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如果不加以制止和调整,孩子极有可能会养成暴力行为。

女儿有阵子特别爱发脾气,嘟着嘴也不肯说原因。我就教她对着“生气袋”(就是普通的塑料袋)把怒气吼叫出来,然后系上节扔掉或者踩破。渐渐的她不开心也不会乱发脾气了,而是先对我倾诉她不开心的原因。

“摔东西”也要讲究方法,家长要帮助孩子练习一种安全的发泄方式。可以找一些废旧纸团让孩子扔,或者让孩子摔枕头、软垫,一遍摔的同时一遍把心里的委屈要喊出来,这样才有快速疏解的作用。

发泄情绪是控制情绪的前提,经过练习孩子可以安全的发泄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渐渐地孩子就能控制住负面情绪。

痛苦、生气这些都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管理负面情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所以让孩子去成长吧,不要让孩子变得不堪一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