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了解脱敏治疗吗?关于脱敏治疗那些事

 ganhaiqiang 2021-04-06
来源:儿科医生胡亮
 
由于空气污染、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改变、寄生虫的发病率减低、药物化学制品的大量使用、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因素,在过去的30年,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4-5倍,以我国为例,保守估计,过敏人口占总人口的1/3,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图片


过敏性疾病是一组机制相同,表现在不同器官组织中,表现不同症状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并且这些疾病会在过敏原的诱发下,反复出现症状,严重影响过敏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曾经的一个小患者,就因为过敏几乎迁徙了大半个中国,可是最终的结局是非但没有逃脱过敏,反而过敏的东西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尘螨到花粉再到霉菌,各种过敏原在不同的时间摧残着小朋友和家人的心理防线,连基本的正常都无法进行,更别提学习了,妈妈几乎想把孩子罩在玻璃瓶子里养。

既往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对症药物,如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物等,但这些药物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药后反复

图片

那么是否有一种能够“去根”的方法呢?

其实为了应对过敏,早在1911年,抗敏的鼻祖英国医生Noon就开始尝试对过敏的患者进行脱敏治疗,至今这一技术在欧美等已经开展了上百年,并且非常成熟且普遍,即便一些小型诊所也可以完成脱敏治疗。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脱敏治疗还处在初始阶段,不仅普通患者不了解,即便是很多医生也不了解,甚至还有会对脱敏治疗产生各种误解,比如“脱敏治疗效果差”“脱敏治疗风险高”等。

图片

脱敏治疗也叫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用于修正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式。“唯一”说明了其不可替代性,“修正”则说明了其相比传统药物对症治疗而言,是针对免疫系统的的一种对因治疗。脱敏治疗的方式也好理解,就是针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增加过敏原剂量,直到免疫系统最终耐受剂量为止。

举个相似的例子,一个不常锻炼的人,突然被派去跑1万米,这个人肯定吃不消,如果一个人,每间隔一段都增加运动负荷,1千米、2千米、3千米.......直到1万米,并且每天都坚持跑这距离,就意味着他耐受了1万米,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他对一万米“脱敏了”。

虽然脱敏治疗不能够很快起效,但其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精准医学的典范。通过脱敏治疗,一旦完成免疫耐受,那么疾病的会在长期得到控制,目前有资料报道,患者可持续稳定长达20年未复发。

所以,脱敏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几乎所有的患者经过脱敏治疗后,都会有效,而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即便有个别患者脱敏后出现症状复发,我们再次启动治疗后,还是有效的。

图片

脱敏治疗的不良反应一直是很多医生诟病的“槽点”,但这只能说明其对脱敏治疗不甚了解。

首先按照发生反应是否仅局限于注射部位,我们分为局部反应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的意义更多是提示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开始产生耐受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局部反应提示治疗有效,只有局部反应足够明显时才提示可能存在发生全身反应,需要医生注意。

全身反应的发生几率本身并不高,就目前的数据显示大约为0.025-0.4%左右,而这在其中有几乎都为轻度(WAO将脱敏过程中产生全身反应分为5级别,1级为轻度,2级为中度,3级为重度)。

1级

存在一个器官系统的症状/体征

皮肤:全身瘙痒、荨麻疹、潮红,体温上升或者血管性水肿(非喉部、舌头)或者上呼吸道:鼻炎症状、清咽(喉咙痒)、咳嗽(来源于上气道或者气管,非肺部)或者结膜:红斑、瘙痒、流泪。其他:恶心、金属味或头疼 。



2级

存在一个器官以上系统的的症状/体征

或者系呼吸道:哮喘:咳嗽、喘息、气促(PEF或FEV1下降40%,对于支气管舒张剂有反应)或者胃肠道:腹部绞痛、呕吐或腹泻。或者子宫绞痛。

3级

下呼吸道:哮喘(PEF或FEV1下降40%对支气管扩张药物无反应)或者上呼吸道:伴或不伴喘鸣的喉部症状,悬雍垂或舌头水肿。



4级

系呼吸道或上呼吸道:有或没有意识的呼吸衰竭,或者心血管:有或没有意识的低血压。

5级

死亡                                                                                 


据美国AAAAI和美国过敏、哮喘免疫学会报道:

每10000次注射会发生6.7次1级全身反应,2.9次2级全身反应和0.4次3级全身反应,而因脱敏治疗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更是少之又少。

在美国2008年到2016年一共完成了5400万次注射,仅发生3起死亡事件,相比而言,我国因不合理使用抗菌素死亡每年达到8万人,因车祸死亡每年死亡达到6万。所以脱敏治疗导致的全身过敏反应本身就不高,而其中死亡病例更是屈指可数。
 
脱敏治疗不但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同样具备充分的有效性,更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典范,所以,如果你符合标准,一定尽早去接纳这种治疗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