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楷简史

 石安说 2021-04-07

小楷形成于魏晋(如:钟王),发展于南北朝,成熟于隋唐(如:钟绍京),元明以降,小楷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小楷作品,为后人学习小楷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范本。

在谈历代小楷名家名作之前,先简单归纳小楷书体。在我看来,小楷书体大体可归为两大类:一是写经体小楷,二是书家小楷。可视为一野一朝,一民间一官方,相映成辉。当然这种分法未必严谨,论及小楷发展史,多以书家小楷为主体脉胳。

一、写经体小楷

魏晋时期已有民间写经小楷,雏形,带有隶书的遗意。

写经小楷成熟和繁盛是南北朝到唐朝时期,尤其是隋唐时期。写经手由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担任,甚至往往是民间书法高手,他们虽然在书法正史上名不见经传,却不乏精于书道者。就书写水平而言,楷法多受时风影响。总体特点是虽失于规范精严,但又显得点画率性,字势灵动,有种自然简朴的特别美感。

图:六朝民间抄经《妙法莲华经卷》

小楷在隋唐时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作用,手抄小楷作为最主要的书写方式,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流行,这也是为什么隋唐民间小楷尤其写经小楷特别繁盛的原因。

隋唐时期的小楷形式和风格都趋完美,布局齐整,结字严谨,点画精劲,法度具备,如隋朝的小楷碑刻《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等等,都显得笔致古茂浑厚,对唐代楷书的完全成熟,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图:隋朝小楷《董美人墓志》

唐朝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等有了发展,这就为唐代书法的昌盛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帝王的爱好和以书取仕的刺激,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大量的书籍和经卷仍需依靠人工手抄,于是书法节术与实用相结合,在上层社会中出现许多的著名书家,写经小楷既保留了魏晋六朝时期的质朴雄强的特色,又掺合了隋唐时期的严谨精到的规矩,书风清秀工整,对繁荣唐代书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唐代写经中亦有高手,最著名的是钟绍京。

图:钟绍京《灵飞经》

钟绍京既是内府写经手,更是有名的大书法家,亦可归到书家小楷一类。由于《灵飞经》是唐代经书经典乃至代表之作,所以在这里先提一下。钟绍京小楷笔法精妙入神,点画妍媚遒劲,得二王神韵,传世作品《灵飞经》被誉为“小楷第一”。关于钟绍京及《灵飞经》,我们在后面具体课程里展开来讲。

到了宋以后,尤其北宋初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雕版印刷渐得流行,手写小楷相应渐渐式微。宋以后的小楷发展史中,书家小楷占据主导地位。

二、书家小楷

在我国的小楷艺术发展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些著名书家。他们往往经过规范和严格的书法训练,并以学问见长,以学识修养滋润着书法,相对民间写经,他们的小楷显得更“雅”,令小楷艺术在技法上更加精熟,格调上更具雅逸之气。这些书家在功力和法度的基础之上,注入了他们的精神、意趣,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对我国小楷书法发展起到主导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按时代的排列,来概括了解一下历代小楷代表书家的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以便大家对我国小楷发展史有个脉络上的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开拓自己的胸襟识见,大家在课程之外,也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适宜的字帖进行临摹,在小楷上做进一步精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小楷的发端是汉末魏晋时期,即三国前后时期,魏晋时期是小楷第一个发展高峰,以“钟王”为代表,“钟”即三国时期的钟繇,王是东晋时的王羲之。钟繇被称为“楷书鼻祖”,从结体看,钟繇小楷最明显的特点是字形取扁势,带有隶书笔意。

图:钟繇《宣示表》

三国归晋,尤其进入东晋,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在小楷上成就非常高。因为王羲之历史原因,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较大,他流传后世的小楷作品也比较多,如《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东方朔画像赞》等等。王羲之小楷既有很古朴的意味,又有现代小楷很成熟的形态,用笔很精致,确定了小楷的标准。

王羲之小楷的特点是“雅“,雅致或者说雅逸,这构成王羲之书风最主要特点,也是书法的最高格调。书家小楷讲究格调,品位要高。王羲之把书法最高境界的“雅”和“逸”做到极致。

他的儿子王献之的小楷成就也很高。父子的用笔不同,王羲之是内擫笔法,结构紧致,王献之是外拓笔法,结构和气息更萧散。对后世影响都非常大。但王献之小楷流传后世较少,小楷代表作是《玉版十三行》或者称《洛神赋》,足以反映王献之的小楷成就和体现他的风格。后世很多优秀书家喜欢王献之这个作品。钟王代表了魏晋时期的楷书的最高水平。

图:王羲之《乐毅论》

图:王献之《洛神赋》

从魏晋以后,南北朝到隋朝,民间书法发展得非常好。包括小楷,如民间经生抄经写经在这一时期发展得非常好。隋朝小楷代表作象《董美人墓志》,大楷如《龙藏寺碑》,都是隋朝的经典楷书,以北碑书风为主,但又开始融合南帖书风,非常精彩,包括小楷在内。

隋朝对唐朝尤其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影响很大。大家如果去对比这两个时期的书法,会发现隋朝书法其实应该有更重要的成就和书史地位。另外,如果想学小众一点的小楷,从这一时期的小楷入手是不错的选择。

然后是唐代小楷。唐楷《灵飞经》是我们本期小楷班的学习重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时期,无论从文化到书法都是这样。这一时期的楷书法度非常成熟,中国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唐代书家占了三个,初唐四家欧虞褚薛也都是非常优秀的楷书家等等。

初唐四家总体写得比较瘦硬,受隋书风影响较明显,他们也都有小楷名作传世,欧阳询有个《心经》小楷,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有小楷版本,相对来说他们的小楷和大楷风格相近,算是他们大楷的缩小版。

图: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

楷书四家中,柳公权大楷非常险峻,肖刚瘦劲,“颜筋柳骨”名世。柳公权的小楷字也非常好,而且和欧颜不同的是,柳的小楷不完全是大楷的缩小版,不象他的大楷那么清刚险绝,笔画长枪大戟,而是更加萧散一些,更加灵动和圆润一些,气息非常好,柳公权的《护命经》是他小楷传世之作。

图:柳公权小楷《护命经》

初唐还有两个人的小楷很好——初唐四家中的虞世南和褚遂良,成就很高,虽然同样小楷和大楷风格也相近——本身书法风格决定的。虞世南非常好地传承了二王的书风,虞世南学王羲之非常到位,是王氏书风的忠实传承者,也是他为什么成为唐太宗的书法老师的一个原因。

虞世南书法带有很好的雅逸或者说儒雅之气,更加萧散,这和他为人处事有关,虞进入唐朝时,年纪已经较大,六七十岁入唐,人书俱老,做人又低调,看淡一切。字如其人,所以虞世南的书法气息有那种很萧散的感觉,仿佛无欲无求,看淡一切,没有人间烟火气,飘飘欲仙,很宁和平静的感觉。他的小楷名作有《破邪论序》点画圆润,写得非常萧散,虽是王羲之的传承,但用笔又有王献之的意味,显得散淡冲和。

图:虞世南《破邪论序》

褚遂良小楷好在于他的技法大大扩展了书写的灵动性,无论是大楷的《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都点画精到,变化很丰富,字势灵动,非常秀逸的感觉。也取自二王。褚遂良也有小楷名作《小字阴符经》传世。

顺便提一下,钟绍京的老师是薛谡,薛谡的老师是褚遂良,从这个角度来讲,钟绍京是褚遂良的再传弟子。所以钟绍京的字字势也非常灵动,点画非常精到,是和师承有一定的关系,褚遂良的字有曲势,曲线为美,显得很灵动飘逸。其秀劲,不柔弱,秀逸灵动。所以,褚遂良的字也是很多同学会喜欢的,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褚遂良的字,感受那种灵动多变、秀劲雅逸之气,对把字写灵动会有帮助。

图:褚遂良小楷《阴符经》

讲唐代小楷必须要说钟绍京,钟绍京从唐睿宗到唐玄宗时期都是当朝高官,唐睿宗是中书令,唐玄宗时期被封为越国公,已经做到非常大的官了,他的书法非常好。尤其传世小楷名作《灵飞经》,被称为小楷第一。通过钟绍京,包括前面提到的那些大书家家,都有个特点就是都是朝廷重臣或者大官。

从某种角度看,书法要有大成就还是要有好的客观条件,象这些书家在朝廷做大官,物质上不愁吃穿,又喜欢做学问或者艺术,所以可静心写字,以书法为日课,往往成就会更高。所以纵观历史书法大家,高官书家是主体。从另一角度说,书法成就要高,一定要花时间,舍得下功夫。

到了宋朝,宋江人尚意,宋四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以抒情写意为主,他们以行书见长,尤其是信札类。他们也写小楷,但总体成就不算高,有小楷作品流传于世,但他们的小楷其实带有行书意味,比如苏轼苏东坡,黄庭坚的小楷写得非常好,也带有行书笔意,而且长枪大戟,气势开张,结字宽博,其小楷如《苦笋帖》,是其大字的缩小版。

图:苏轼小楷《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

图:黄庭坚小楷《苦笋赋》

因为宋人写字更注重意,注意情感的表达,虽然法度不那么严谨,但整篇气息往往很协调,看起来很舒服,这是宋代书家的特点。先做学问,再追求书法,这样的人技法不一定很精准,但作品给人气息很好的,小楷也一样。

还有就是米芾,米芾的小楷成就我认为在宋四家中最高。米芾这个比较特别,人是疯疯颠颠的,有“米颠”之称,但其实他在当时是做朝廷大官的,做到礼部员外郎。

大家都知道,宋代皇帝重文轻武,从宋太宗起,内府就不断收集历代书家名作,包括王羲之等的,内府里大量好的法帖,从宋太宗时期编的《淳化阁帖》可见一斑,宋以前的有名的碑帖往往都被收到内府,而米芾的礼部员外郎相当于文化部副部长,所以有机会大量观摩甚至对照临习前朝经典碑帖。

米芾40岁前是不写自己的作品的,都是在临摹。把历代原帖都临了个遍,做到几可乱真,到了五六十岁才有自己的风格,然后成就很高,但40岁前对前人的书法下了很深的功夫。从这个角度讲,米芾的小楷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但少有名作流传于世,传世墨迹本有个《皇太后挽词》,笔画非常精到,比苏黄在小楷上更加精到,笔力沉着,也字势飞动,字虽不多,但写得非常精彩,体现了米芾的功底很深。虽然总体也是宋人风格,带有行书笔意。

图:米芾小楷《皇太后挽词》

宋四家最后一位蔡襄,蔡襄的小楷也写得非常好。蔡的书法继承了王羲之、虞世南的书风,并且相对保守一点,所以传承的成份多些,自己的个人书风特点没有宋四家中其他几位那么明显,但就功力而言,却是扎根比较深的。

蔡襄的小楷也带些行书意味,写得更加随性,灵动一些,点画还是蛮精到的。蔡襄的字看起来很舒服,技法很精熟,不失为书法大家,虽然有时后人会对宋四家中蔡是蔡襄还是蔡京有争议,认为蔡京被排除在宋四家之外主要是因为奸臣的原因。但我以为蔡襄无论为人还是书法成就,都名符其实列符合名列宋四家的地位的。

图:蔡襄小楷《谢赐御书表》

北宋还有个小楷书法家张即之,他的书法学米芾,带有唐人写经的笔意,显得清劲绝俗,笔方势圆,也写得很不错。流传于世的墨迹主要是写经,象《金刚经》、《华严经》、《佛遗教经》、《楞严经》等等,清静雅致,虽然相对小众一点,但也值得有空时看看。

图:张即之小楷《金刚经》

北宋后到南宋,南宋小楷里有名的书法家不多,姜夔,姜白石算一个,严格来讲姜夔是个很有名的南宋词人,当然他也是很好的书法家,他的小楷名作《跋王献之保母帖》写得很正,写得瘦硬,清瘦端正的风格,但也比较小众,也会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小楷。

图: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

到了元朝。大家提到元朝书法,基本就是说赵孟頫了,赵孟頫是元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和最高峰, 集大成的艺术大家,是元代艺坛的旗手,书法位列中国楷书四大家,成就非常高,而赵孟頫的小楷写得非常好。

赵是宋皇族后裔,生不逢时,不得不在元代做高官。他政治上有很好的独到见解,但他把更多精力放在艺术上,包括书法方面——宋代皇族可能在艺术上有基因,艺术方面都很有天赋。讲元代书家,讲赵基本就可以了。

但其实元代有很多优秀小楷书法家,比如康里巎巎、鲜于枢、杨维桢、张雨、莫友芝、倪瓒等等,小楷都写得非常好,但都无法超过赵孟頫。

赵孟頫的艺术主张是复古,他的书法也是跳过宋朝,直取唐朝及魏晋,赵的书法从二王中来,对王羲之的用功很深,比如《黄庭经》等都临过无数遍。赵的字在秀润外表之下,骨力劲健,并非有人以其身份而觉得其媚。小楷写得非常精到,用笔秀劲,结字工整,整篇水平始终如一高质量发挥,即使日写两万字,也能从头到尾把字写得非常精到和保持高水平,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写得多不是本事,写得好才是本事!关键他既得既多又好,既多又精。

孟頫有很多小楷传世之作,而且都是墨迹本,比如《道德经》《汉黯传》,墨迹本更让我们学起来有代入感,更便于我们去学习。赵的小楷和钟绍京有的一拼,钟绍京的《灵飞经》气息更自在,赵则在技法上达到顶峰,这点和文征明有些象,技法非常精熟。看赵的小楷,你会发现,原来小楷可以写得这么精致,点画这么精到,整篇还如此工整。赵孟頫的小楷在温文尔雅基础之上写得很精致,这是他的特点。

图:赵孟頫小楷《道德经》 

图:赵孟頫小楷《汲黯传》

明朝小楷书法的重点人物是文征明。文征明的书法成就很高,命也很长,活了九十岁,他和赵孟頫有很多地方相像,相对来讲,赵孟頫是从小很聪明,天份很高的艺术天才,而文征明天份并不算高,八九岁还口吃话说不清楚,他主要靠后天的努力达到很高成就的。

文征明象米芾一样,几乎把天下优秀碑帖临完,文征明年轻时是那种可以足不出户,一月不下楼的,很用功的人,整天呆在房间里写字读书,他年轻时,别人都在外面玩,他独自呆在房间里一天临一遍甚至数遍《千字文》,对书法他下了大苦功,非常勤奋,命又长,最终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诸体书法中,文征明的小楷成就最高,清代朱和羹称他“明朝小楷第一”,清代有不少书家把明楷第一给了文征明。

文征明继续了魏晋时期的书风特点,法度谨严,点画也很精到,笔画精致、结体严谨。一个人到了八十几岁近九十岁还能写出一手非常漂亮的小楷,这是文征明的过人之处,非同凡响,也是很不了起的成就!大家可以多看看文征明的传记,努力、用功、为人谦和、低调、不求名利,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品质。尤其成就还这么高,非常令人敬佩。

虽然后世有书法家不喜欢文征明的小楷,批评他起笔处露锋过盛,起笔太尖。但这其实也是文征明小楷的特点。文的小楷毛笔也不一样,笔锋较长较尖,用比较尖的毛笔拿来写文征明小楷更合适。

文征明书风虽然不是很鲜明,但仍有其个人特点。有很多小楷名作流传于世,如《草堂十志》、《琴赋》《清静经》《老子列传》《前后赤壁赋》《心经》《醉翁亭记》等等,有非常多好的小楷作品流传下来,是明代小楷的宝库。

图:文征明小楷《草堂十志》

元末明初的王宠也是小楷大家,王宠命比较短,三十九岁就死了,但他的艺术二十几岁就已经达到顶峰,传世名作也有不少。最有名的《游包山集》,这个原作在上海博物馆,大家有空可到上海博物馆二楼书法馆看他的原迹,是个长卷,写得非常好。

纵观历史上的小楷书风,主体特点无非紧致与萧散,王宠的小楷风格是外拓用笔,结体疏朗,气息很萧散,有种散逸的意味,非常雅,有二王的书风特点,但又很自然。点画不一定那么精致,但很从容,这点和虞世南有点相似。有一部分人会喜欢王宠的小楷。

图:王宠小楷《游包山集》

明朝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祝枝山、董其昌、黄道周等等。祝枝山和米芾有点像,在传统临摹上下了很大功夫。董的小楷带有钟王小楷的意味,又有虞世南的气息。略带有行书的意味,用淡墨来写,整个字看起来更散淡、淡雅的感觉,不是完全规整的小楷,但也写得很好。说到这里,可以看到,写好小楷要字势飞动,气息流畅,这点很重要。

图:祝枝山小楷《孝女曹娥碑》

图:董其昌小楷《洛神赋》

黄道周的小楷也非常好,有自己的特点,黄道周小楷,从钟王来,带有魏晋古意,更加质朴自然,结体上追求变化,平中见奇,气息朴茂,是很有味道的小楷。

图:黄道周小楷《孝经颂》

清朝书坛复古运动,主要在大楷方面,小楷总体成就并不算高,小楷总体是明朝小楷的延续。主要还是明末清初的几位书家小楷很不错,代表书家比如傅山、王铎、何绍基等等。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和书法家。傅山小楷初学赵孟頫和董其昌,后面学颜真卿及钟王。所以他的小楷更有古意,而且笔力拙朴浑厚,寓巧于拙。“作书要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就是他的书学主张。

图:傅山小楷《金刚经》

王铎的小楷很有特点,很小众,但很漂亮,被当代很多书法家喜欢,取法高古,和傅山相似,拙朴古茂,而且他的结字很有特点,写得参差错落,富于变化,率性自然,有种特别的天趣,加上气息淳厚,很有味道。当代不少人喜欢他的书风,也是入展流行书体之一。

图:王铎小楷《韩愈答李翊书册》

顺便说一下,清代沈度小楷也很好,他的《心经》很漂亮。不过有点“甜”,有点头重脚轻,偏台阁体,工整有余,堪称当时的标准体书法。他49岁的小楷《心经》写得很不错,可供学习和参考。

图:沈度小楷《心经》

到了近代和当代,虽然少有创新型的小楷书家,但小楷水平很高的不少。比如傅濡、邓散木等等,象傅濡的小楷《心经》、邓散木的小楷《篆刻学》都写得很不错,路子也很正,因为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大家可以自已去找来参阅。

图:傅濡小楷《心经》

以上简要把小楷简史给大家梳理了一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注:本文根据石安在“石安书法”小楷学习班的《小楷发展简史》直播课程实录内容整理,根据行文需要有所删节。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