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我们讲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今天第二章:发散思维详解 我们讲下,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什么? 举个例子,发散思维就像一个棵大树。 我们可以具体一点,是一颗苹果树,那你会想到什么样的苹果? 青苹果、红苹果、半红半青的苹果...... 大的、小的...圆的、方的、椭圆的...... 打农药的、不打农药...... 野生的、果园的...... ...... 你还能想到哪些? 如果不具体,就是说一颗大树。那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会把自己身边见到的树的名字,都说一个遍; 也有人会根据树的年龄来区分; 也有人会根据树叶的茂密情况来区分; 也有人会根据结出的果子来区分; ......区分 你对发散思维是不是有了概念呢?发散思维就是听到一个概念,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被限制的说出来。这也是头脑风暴的原型。 讲完了发散思维的定义,那怎么使用,是我们所关心的,应用中我们要避开那些坑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解读。 第一步:区分类型 面对礼物清单,根据身边可以的人选,逐步罗列,并且区分优先顺序。 第二步:罗列信息 根据重要性,把具体的信息罗列出来。 或者根据某一个逻辑,把事情表达具体。 第三步:评估 把看似不清晰的问题,这样一步步的逐步列清,我们最后一步就是评估,这个事情能不能干,哪些需要优化?哪些需要直接删除?一切的根据都来自于自身的实力与需要。 发散思维简单三步:区分、罗列、评估 我们上面详细描述了,发散思维应用的三步:区分、罗列、评估。 思维导图在学生应用中,是很广泛的,我们就拿初中数学、物理,两张思维地图来举例,再次分析。 第一步:区分。 数学中从三角形、四边形、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物理中从声、光、热、力、电。 初中数学全知识地图 初中物理全知识地图 第二步:罗列。 把知识点都尽可能的罗列出来。能罗列出来,最起码你对这个知识是清楚。仅仅清楚用处不大,如何更加清晰呢?就需要我们第三步了。 第三步:评估。 把那些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一定要找下原因,想尽办法去掌握,琢磨透了,再删除或者简化到最简。直到把内容简化到一句话。 我们举了个例子,我觉得还不够让你彻底理解发散思维,我又找了五个模型,你现在想到了什么?我希望你在这个地方,思考数分钟,再向下看。 总分、总分总,是不是我们小学老师总讲的。有没有和你共鸣? 我曾经也像你这样,面对众多的知识,而不能找到核心原点,盲目的学习各种原则。 当我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整理了《99本全球经典图书》思维导图后【共读《99本全球经典》©用思维导图理清内容逻辑,快速落地实践】我发现了殊途同归的秘密。 其实这个秘密,你也知道,只不过缺少跟一个人去分享,去确认。 我们下一篇文章分享,如何探寻【核心原点】。 探寻核心首先要让内心安静 2021年5月静心写作的地方,期待再次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