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刘禹锡的诗看长安洛阳的牡丹之争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1-04-07

西安兴庆公园的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作为人间富贵花,牡丹可谓受尽人们的青睐。历代写牡丹的诗,没有几千,也有几百。但要说排第一的,莫过于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在这首诗中,芍药和荷花也被比了下去,一个“动”字将牡丹的国色天香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所以这首诗一直以来有个悬念:那就是它“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这个“京城”到底是哪里?

唐朝一直以来有两个首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那他这首诗中的“京城”说的到底是哪个“京城”呢?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根据以上的考证,我们查阅《刘禹锡年谱》可以看到,

五十六岁 大和二年,(828)春,为主客郎中,至长安。裴度欲荐刘禹锡和制诰,未成。充集贤殿学士。

五十八岁 大和三年,己酉(829) 除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

五十九岁 大和四年,(830)在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任。求分司东都,未果。

六十岁 大和五年,(831) 在集贤殿期间供进新书二千余卷。十月,出为苏州刺史。姚合有诗送别。过河中府,与李程相会。过洛阳,与白居易相会。

从《刘禹锡年谱》我们可以看到,公元828—831这几年,刘禹锡基本在长安任职。如果诗人在此期间写的这首《赏牡丹》,无疑赏的是京城长安的牡丹。

长安的牡丹最早由山西引进。据舒元舆《牡丹赋序》云:“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天后之乡就是指武则天的家乡,山西文水县。“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2)时,宫中及民门况尚牡丹”(《事物纪原》)。达官显贵,无不着力多方搜求,如“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酉阳杂俎》)。”

当时寺庙道观也竞植牡丹,如慈恩寺、兴唐寺等。大慈恩寺的牡丹在京城就非常有名,“京师贵牡丹,佛宇、道观多游览者。慈恩浴室院有花两丛,每开及五六百朵。……会昌中朝士数人,同游僧舍。时东廊院有白花可爱,……至一院,小堂甚华洁,柏木为轩庑栏槛。有殷红牡丹一丛,婆娑数百朵。初日照辉,朝露半唏。众共嗟赏,及暮而去。(《唐语林·卷七》)长安富户和平民皆尊崇牡丹,酷爱牡丹,开花时节,万人空巷,“车马如狂,以不京观为耻”(李肇《国史补》)。所以,刘禹锡诗中所描写的观花盛况更贴近长安。

唐时牡丹就已有富贵之象征,这和当时官员的服饰有密切关系,唐朝官员服饰: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所以唐代牡丹以紫红两色为贵。

当然,除了长安,洛阳也是牡丹胜地。洛阳牡丹起源于隋炀帝,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洛阳是大运河上的主要城市,所以他大力发展洛阳,又将很多富户迁入,据传,他从古河州(今甘肃临洮)移植牡丹,在皇家西苑开始栽培。牡丹最初见于甘肃、陕北等地,主要是野生牡丹,可入药。柳宗元《龙城录》云:“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可见唐朝时洛阳的牡丹也很盛,唐明皇李隆基专门把洛阳的花匠招至长安种植牡丹。唐朝中期之前,洛阳牡丹主要是种在皇家宫苑,比如武皇生活了29年的上阳宫、神都苑等。但种植范围和长安相比,显然少很多。

令狐楚在外十年才调回长安,正值家中牡丹含苞待放时又调洛阳,《赴东都别牡丹》诗云:“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言外之意就是洛阳难以看到牡丹。当然令狐楚的这首诗或许别有所指,因为毕竟在当时来说,从长安去洛阳,是远离了政治权力的中心,拿牡丹来借题发挥也不无可能。

刘禹锡后来还写了好几首赏牡丹的诗。都是说洛阳牡丹的。比如《思黯南墅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思黯是牛僧孺的字。《旧唐书·牛僧孺传》说他在洛阳归仁里修造宅第,把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时搜集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馆宇清华,竹木幽邃。常与诗人白居易吟咏其间”。还有《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还有几首写长安牡丹的。当然因为这几首都不及《赏牡丹》好,所以大家就不太争了。

可以肯定的是,洛阳牡丹在唐中期前影响似乎确实不如长安大,但是唐中期以后,长安城战乱不断,东都洛阳被贬来、不受重用的官员诗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大力推广牡丹,洛阳牡丹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宋朝一个叫欧阳修的人终于将洛阳牡丹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牡丹记·花品叙第一》)至此,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名头已无人能撼动。长安牡丹至此已经籍籍无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