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钟和志社

 love趣味对联 2021-04-07

一、诗钟是什么

诗钟是福州文人在诗歌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创造。诗钟所以得名,是因为诗人在集会写作时利用特制工具焚香限时,在香上系钱,下端缀以铜钱,香焚线断,钱落下面承接铜盘中,发声如钟,便立即收卷,这种创作方式就称为诗钟。诗钟,福州通称折枝诗,一般认为它是严格按照诗词格律关于平仄和对偶的要求写成七言一联,相当于七言律诗的颔联或颈联,如同从七律诗中折下一枝,故称折枝。

福州西湖宛在堂诗钟雅集活动

根据现有资料考证,福州诗钟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道光、咸丰间开始盛行,不少学养甚高的名宦硕儒如林则徐、陈宝琛、沈葆桢、林纾、陈衍等亦喜以此消闲,无数专工诗钟的诗社相继成立,佳句迭出。诗钟创始于福州,后来逐渐推行到全国和海外华人聚集之处,但多以福州人为之最工,至今仍然是福州最为盛行,因此福州曾经有“诗钟国”的赞誉。

诗钟所以能为人们所广泛喜爱,是因为它是具有特殊价值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是文学创作上艺术性、应用性和娱乐性的完善结合。

诗钟的艺术性表现在它体现了中国方块字一字一音、音分平仄、便于吟唱、可以随意组合、排列整齐的特点,也体现了它可以借助语法的知识和各种修辞技巧的应用炼字遣词,用精美的文字来构造诗歌的美妙意境,反映内在丰富的感情。

诗钟的应用性,首先是因为诗钟相当于七律诗中有对偶的一联,体现古典诗歌的精粹和特色。学写诗钟,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诗词格律,积累大量词语,熟悉汉语语法和修辞技巧,提高文学修养,懂得如何炼字遣词,为初学诗者提供入门阶梯,并不断提高创作水平。此外,诗钟虽然只寥寥14 字,同样可以言志、抒情、写景、叙事、说理,发挥文学创作的多方面功能,因此有广泛的应用性:它可以用于文人雅集,以联络感情、切磋文字;用于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婚嫁、寿诞、迁居等庆祝活动;用于社会团体举办某种纪念活动。

诗钟的娱乐性首先表现在创造了花样繁多的创作方式,既饶有趣味又有相当难度。诗钟分空咏、分咏、专咏三类。空咏即嵌字,最为流行,它又有正格和别格之别。正格即随意指定两个字称为“眼字”,分别嵌于上下联一至七字对应位置上组成一联,称一至七唱。“眼字”一般都是临时翻书信手指定的,其词性或词类往往差异甚大。别格则不限二字且分嵌在上下联的不同位置上,如两字分嵌在上联之首和下联之末的“魁斗格”, 两字分嵌在上联之末和下联之首的“蝉联格”,三字分嵌在上下联并不得连缀的“鼎峙格”,四字以上分嵌于上下联之中亦不得连缀的“碎锦格”等,共有十余种之多。分咏则是随意指定两个题目分别作为上下联吟咏内容,这两个题目往往毫不相干,甚至或庄或谐,大异其趣。专咏则是临时指定一个题目来写或限以某字嵌入联中。分咏和专咏都要求避题字,以增加难度。

同时,诗钟利用特制工具,即席创作,限时交卷,隐名评选,创造了特有的文字竞赛方式。限时交卷,一般要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内至少要完成空咏三首或分咏二首。因此作者要快速反应,全神贯注,展开想象,发挥联想,充分调动平时积累的全部书本知识、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来炼字遣词,营造意境,写好作品,这个过程是十分紧张的。及至鸣钟交卷,则又如释重负,而在突破了某种创作难度之后更有一种胜利者的喜悦。最后在评选宣唱阶段,在悠扬吟声中,欣赏评选出来的佳作,回顾自己作品的得失,更充分领略到这一文字竞赛方式带给人们的无穷乐趣。

由此可见,诗钟的娱乐性是来于高雅的文学创作活动,并非单纯的文字游戏。那么,诗钟是不是诗?当代最负盛名的诗钟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俗文学学会诗钟研委会主任王鹤龄认为诗钟应归入杂体诗一类,我认为这是可以商榷的。当然诗钟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留待另文说了。

二、志社昂立有诗楼

在福州南台大庙山上雄峙着一座诗楼,是全国仅有的由福州志社诗人创建的诗楼。

志社为福州著名诗社,创立于1908 年,由蒋逢午、翁心组,张一琴(鹤廉)等主其事。1916 年由社人集资在大庙山去毒社戒烟局原址建起砖木结构二层诗楼,作为集吟之所。诗楼由陈宝琛题匾“志社”,立有碑记三处:一为陈衍撰,洪亮书;一为林苍撰,萧梦馥书; 又一为唐瀚波撰,陈谦撝书。1922 年大庙失火, 诗楼亦遭焚毁,翌年重建,当年林纾题匾“诗楼”亦毁,后由萧梦馥于1934 年为补题匾。陈衍作有《志社诗楼触景偶作》一联:“最怜是秋色西来,剩此满林黄叶;有感者大江东去,尚余几个闲鸥。”1994 年,诗楼又因倒塌拆建后恢复原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诗楼因在福州第四中学校区内,划归校方管理。

大庙山上有不少著名古迹。秦末,无诸从诸侯灭秦,又助刘邦伐楚有功,汉高祖五年(前202)被封为闽越王。无诸在此山上建台受汉册封,台遂称为越王台。山旧名惠泽山,因后人为纪念无诸,曾在山上建有闽越王庙,俗称大庙而改名大庙山。又传说无诸之子余善曾在山下大江钓得白龙,遂在山上建钓龙台,江亦称为白龙江。现在庙、台均已无存。大庙山还是登高胜地,山上有陨石所遗的巨石,名登高石。年年重九,人们来此登高,踩踏登高石,引发乡愁。山上尚立有摹刻米芾字迹的“全闽第一江山”石碑,更令人流连胜景,豪情满怀。人们追念当年志社诗人在诗楼联吟之余,在山上寻幽访胜,赏花步月,真是何等快意的事。

西湖宛在堂

志社成立即以诗言志为宗旨。1958 年值60 周年社庆,即以“言、志”一唱征诗集吟纪念, 征诗共分十门评取,另遗珠评取四门。选句有: “洗愆转德人言酷,卫道难滛我志纯”(魏道涵), “贬褒旨或微言寓,黜陟名无大志关”(高茶禅), “本色不殭吾志砺,直声如炙一言规”(江瘦影), “喜谀易被谗言入,知耻能教斗志持”(郭洪子)。1998 年值百年社庆,由中国俗文学学会诗钟研究委员会、省诗词学会、福四中、省地方志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举行“厚、今”六唱征诗, 应征者有25 个县市及港台诗人共200 余人,得诗1224 首,由正捐取十二门词宗评取。选句有: “敷仁庶可恢今局,植德无难固厚基”(台湾陈实懽),“起衰世尽讴今政,问暖人犹感厚情”,“但得言行存厚道,莫教俯仰愧今生”。众人在福四中会议室评唱给奖后,集体到邻近志社诗楼参观。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志社停止活动,其成员基本上都转入福州三山诗社。

三、诗人高会吉祥山

过去为庆祝私人寿诞而举行的诗钟集会规模最大的,应是1948年萨镇冰90 诞辰的祝寿活动这一次。

1948 年2 月,萨老90 寿诞时, 省政府、省参议会及各界知名人士联合为其祝寿,举行“高、远”六唱征诗,参加者数达千人,投诗万联以上,由二十多门词宗评卷,评唱发奖会场设在福州吉祥山救火联合会大礼堂内,历时三天两夜,盛况空前。萨老亲自上台吟唱其所作诗钟一首,“欲平物价唯高压,滥出金圆岂远图”,指责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物价飞涨,滥发金圆券,民不聊生,抒发老人的爱国情怀。老人还在会上展示了他近日新拍的一帧骑马照片和上面所题诗句:“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是他老当益壮的生动写照。

福州著名诗人陈海瀛特为诗会撰写一联: “山本吉祥,诗人高会;堂称仁寿,将军远名。”联中嵌入“高、远”两个诗钟“眼字”和“吉祥山”“仁寿堂”两词。吉祥山为福州著名制高点, 气象雄伟,此次诗会即选址于此。仁寿堂为萨老晚年所居处,在冶山东麓中山大院内,系1938 年2 月,为庆祝萨老80 寿辰,福州人士及旧时袍泽陈兆锵等50 余人捐资购置。堂上下两层,依岩而建,岩有石刻“唐裴刺史毬场故址”。1948年萨老90 寿辰时,原捐资建堂人士又立碑“海军上将萨公仁寿堂碑”,碑文由陈兆锵撰写,丁超五书丹。萨老晚年在仁寿堂安居,直到1952 年4 月10 日病逝,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其侄伯森、侄孙本珪辑其遗诗为《仁寿堂吟草》,黄寿祺作序。

(闽都文化2016第五期)

欢迎关注闽都文化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