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抻筋拔骨”----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1-04-08

“抻筋拔骨”并不是简单的开筋压腿。“抻筋拔骨”一词来源于古传太极拳“行气单操”(见附录1)。并且“抻筋”和“拔骨”是这个“行气单操”训练的两个不同阶段。

一)“抻筋”只是“行气单操”的外在表现状态

虽然“抻筋”它的确是指大筋的极度抻展状态,但是“抻筋”的同时,“行气单操”还要求我们通过调节呼吸的心法来“练气”,也就是常说的“行气训练”。只是这种“行气训练”,需要在大筋极度抻展的状态下来完成的。

“抻筋”只是“行气单操”在实操过程中的外在状态,而它的训练结果却是打开人体气机,培植人的清平之气;同时,还可以训练出贯穿人体周身的整条大筋和筋群,并且使整筋和筋群都变得更加强健粗壮和富有超强的弹性。

二)“拔骨”是“行气单操”的训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产物”

“拔骨”它是一个可以被明显感知的行功现象。古传单操设计精妙,充分体现古人智慧。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古传单操的招式设计和行功要领来习练,不自作聪明,这样就可以确保“筋不出槽,骨不错位”。日久,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拔骨”这个行功现象。

通过单操的日久习练,剥离“粘连”的大筋和筋群,就像揭开粘在我们皮肤上的创可贴一样容易。这就是我们真正体验到“拔骨”的时候。

三)“抻筋拔骨”的训练,既是“行气”训练,又是“气行”训练

“行气”训练通过“行气单操”“翻江倒海”1-5式来完成。它负责打开人体气机,产生清平之气;同时,这个练气的“行气单操”,也在练气的同时,训练出了强健粗壮和具有超强弹性的整筋。

而“气行”训练则是通过所有的“动作单操”来完成的。所有的“动作单操”都是“气行单操”。“气行单操”都是用来完成“气行于筋”的训练的。

在古传单操的训练体系里,“行气单操”只有“翻江倒海”1-5式,而“气行单操”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基础入门单操“膝外八揉足”外,还有其余的30式。

“抻筋拔骨”,最初体现在单操实操中的只是“抻筋”,习练者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后,才开始体现“拔骨”。但我们一定要明白:“翻江倒海”做为古传单操基础中的基础,它是确保其余所有单操的训练,都是太极拳训练的前提条件。因为离开了“翻江倒海”,也就没了“练气”,没了“练气”,哪来的行气?没有了“行气”,又谈何气行?

所有,有志于探求古传太极拳的习练者,都万万不可忽视“翻江倒海”这个最基础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抻筋拔骨”既是“行气训练”,又是“气行训练”。

四)“抻筋拔骨”不该被继续滥用

很多太极拳老师谈“抻筋拔骨”,却在实操细节上没有谈及“练气”,和“气行于筋”状态下的“练筋”。这就把古人“抻筋拔骨”的系统训练,等同于简单的压腿开筋了。

实际上,单纯的外在形式上的开腿压筋并不难。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肢体动作在套路习练过程中的美观和难度,把腿,腰,肩等局部的大筋压开并不难。但这仅仅是打开人体关节部位局部的大筋。这对养生和技击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还极易产生“筋出槽。骨错位”的后果。

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训练出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也就是整筋的被抻展,并且这个被抻展的整筋不但要强健粗壮,还需要有超强的弹性。这就需要接受古传单操的系统训练了。

我们的人体,是通过大筋来链接我们的骨骼系统的。人体的大筋,就像建筑物的钢梁。钢梁坚韧牢固,大厦才坚稳。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只有大筋强健和弹性超强,我们才会有强壮的筋骨,健康的身躯。才可以由此训练出绝好的养生效果,和强大的服务于技击的身体基础。

附录1:《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所有原创文章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均专指本门拳种。

古传太极拳单操分“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

“行气单操”开启人体气机,产生清平之气;同时开启和训练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使其变得强健粗壮和具有超强的弹性。

“动作单操”也叫“气行单操”,它是以“行气单操”的训练结果为基础,来完成“气行于筋”的筋骨训练。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