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德终始说,千年间的朝代更替尽在其中

 则宬 2021-04-08
五德终始说”源自于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是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发展观。
“五德”具体展示的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既是结束和开始,“五德终始说”是指用“五德”往替来解读周而复始、循环运转的历史、社会发展变化规律。

“五行”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系统观,是对物质系统状态的取象比类,是物质系统内涵的五种状态属性。而这五种物质系统属性两两之间又存在着相生、相克两个状态,使其整个体系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自周朝伊始,“以德配天”的君权理论逐渐深入人心。权利不再单是霸权与力量的象征,而是要和“德”成正比。所谓“厚德载物”,统治者一旦失“德”,将不能承载天下万物,则失“天命”。而后自会有配“德”之人代承“天命”。
邹衍则将“德”具象化,将德配以五行,成为“五德”。“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当承载了“相胜”之德运的王朝,就能替代德运所克制的王朝。
至此,后世的经学家们常用“五德终始说”来解释王朝更替、历史变迁。并通过“五德相承”、“制正朔”来解释王朝更替的合法性及正统性。
明太祖朱元璋诰/敕命首称“奉天承运皇帝” ,而“天承运”便是“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五德终始说”不但符合君子“德行配位”的理念,也方便小人献祥瑞,更有利于朝代初创集团的舆论造势。所以此理论不但对当时,乃至对后世中国政治的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五德终始说”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其诞生之初没多久,就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了。
被篡改了的五德始说
《邹子》有云:“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邹子认为,朝代的替换,是前朝之“德”被后朝之“德”所替代的结果。之所以能替代,是后朝有胜于前朝的地方。故此“五德之次,从所不胜”。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便全面接受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代火德周,故自称以“水德”君临天下。
十月为亥月,水旺于亥月,故以十月为年始;河图一、六为水,因此在数字上也崇尚用“六”;黑色为水,因此在服饰颜色上也尚黑。只能贴近水的,都和水有关。
而过分的强调“水德”的“刚毅戾深”,也造成了秦二而亡的局面。
汉代秦后,汉朝到底是哪德,当时的经学家们争论不休。直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正式宣布改制,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纪五。正式确认了汉朝为“土德”形象。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
为了证明自己是“被禅让”而非篡夺的正统性,王莽必须给自己在天道层面找出强有力的佐证。所以此时邹衍的“五行相胜”说就略显不合时宜了。因此王莽弃用了邹衍的富有竞争色彩的斗争历史发展观,而让刘歆建立了以“五行相生”为核心的“新五德终始说”。
至此,“五德终始说”从原来的“相胜”变为了“相乘”,也就是从原来的相克,变为了相生。并影响后世。
如南朝宋,就自称为“水宋”。《南齐书·高帝纪上》:“昔金德既沦,而传祚於我有宋,历数告终,寔在兹日,亦以水德而传於齐。” 
而恰恰是这次篡改,让“五德终始说”成为了一个天坑。新朝代以何德来继承大统,则变成了政治家们的一种说辞,制定起来也略显随意,只是服务于政治,而无学术脉络可言。
但整体而已,后期的“五德终始说”都是朝代相生的关系,而这个学说一直延续到元代。
在汉经学家的眼中,元代宋,清代明,丝毫没有继承的成分。所以对“五德终始说”也多持否定态度。因此其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了。
五德说中的天坑
秦汉以降,谶纬神学与五德终始随着儒家的国教化发展,成为经学家解释朝代更替的理论依据。但由于个人喜好、朝代更替及天下分裂,所以导致德运传承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刘邦醉酒斩白蛇,老妇人言之:“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直接为还在落草的刘邦加上了天命的buff。所以刘邦在前期,一直宣称自己继承的是“火德”,并延续了一阵尚赤的阶段。
但此时秦朝已以“水德”示人,只是刘邦当时认为“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昚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当属金,所以自己应为赤帝之子,可胜之。
但是到了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东击项籍而还入关,又开始自称为“黑帝”,以示代周德。
后到汉文帝时期,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但遭到了时任丞相的张苍反对,认为“汉乃水德之始”。
三年后,“黄龙见成纪”。这明显是土德的征兆呀!于是文帝拜公孙臣为博士,开始了草拟改历服色之事。直到汉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汉朝土德之运。
至此,刘邦挖的坑终于被他的曾孙给填上了。
王莽篡汉后,自认为“天予人归”,王莽便推出“五德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并将之前的朝代德运直接推翻重新排过。
在《汉书·律历志》中,便详细记载了五德相生的历史更替体系:
太昊木德(起源推到伏羲)→火德炎帝→土德黄帝→金德少昊→水德颛顼→木德高辛→火德唐尧→土德虞舜→金德夏禹→水德商汤→木德周朝→火德汉朝
之所以体系中没有出现秦朝的身影,是因为汉“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将秦朝直接跳过了。(但你用的可是秦朝的玉玺,你怎么能把秦朝置闰呢?!)
而新朝是代替汉朝的,所以应为“土德”。
而后来的汉光武帝建立西汉后,则沿用了“新五德终始说”汉朝“火德”的德运,并未改回“土德”,这里面主要也有《赤伏符》的原因。可见在坊间,民间故事比政令的影响性大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因为黄为土,代表土德。太平道将取而代之。
而魏蜀吴立国后也争相喊着自己继承“土德”。

到了晋朝,司马家受魏禅,自然承接的就是“金德”了。正所谓:金灵运,天符发。圣征见,参日月。惟我皇,体神圣。受魏禅,应天命。

而到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给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则禅位玺书中写到“昔土德告沴,传祚于我有晋,今历运改卜,永终于兹,亦以金德而传于宋。”
慢慢的,五德终始说便顺着相生的路子越跑越偏,越跑越远
虽然“新五德终始说”同“五德终始说”的本源产生了质的差异,但“禅让”总比“篡位”好听,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均以相生为五德替换的动力。
而后来唐朝自称“土德”,号称继承的是“汉朝”,直接跳过了魏晋南北朝及隋
宋朝自称“炎宋”,为“火德”,继承的是后周的“木德”,而后周继承的是后汉的“水德”,后汉继承的是后晋的“金德”,后晋继承的是后唐的“土德”,而后唐则是继承的唐朝的“土德”,至于什么后梁,那是篡逆,直接跳过~~
五德终始说的坑也越挖越大~~
反正当权者需要一个冠冕堂皇且好听的传承理由,至于填“坑”嘛,就是经学家需要负责填的内容了。
五德与朝代更替
生有情,克有义”,事物都是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发展。
所谓的朝代相承、禅让只是古代统治者们为自己获取政权找的遮羞布而已。所以五德的终始还是应该遵从邹衍最初的相胜之说。
而唐承汉、宋承唐亦不可取。这个和“早知道直接吃第七个饼”的人有何分别。
但是现存邹子的五德终始说也并不完备。至于为何虞土夏木?之前五德从何而起?现存的资料中也未见说明。我们只能暂以此为基准推之。
因此五德终始与朝代更替的最终对应如下:
夏朝,为木德;
天命玄鸟,商汤灭夏,金胜木,为金德;
凤鸣岐山,周朝灭商,火胜金,为火德;
秦朝灭周,一统战国,水胜火,为水德;
刘邦(西汉)灭秦,土胜水,为土德;(刘邦灭秦后,虽然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但并未称帝,亦未成为公认的中原共主,所以项羽并不算继承秦朝的道统。)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木胜土,为木德;(王莽虽不被后世儒家学者所容,未列正统。但王莽可是拿着传国玉玺正式登基的。如果不是激进的改革动了氏族阶级的奶酪,现在可能还被称为“在世周公”呢)
东汉刘秀,败王莽,复兴汉室,金胜木,为金德。延续“汉”的国号,亦承接西汉之道统;
曹丕篡汉,建立曹魏,火胜金,为火德;
三分归晋,两晋相承,道统未断,水胜于火,具为水德;
南朝宋,土胜水,为土德;
南朝齐,木胜土,为木德;
南朝梁,金胜木,为金德;
南朝陈,火胜金,为火德;
隋受周,南下灭陈,水胜火,为水德;
太原起兵,唐朝灭隋,土胜水,为土德;
梁唐晋汉周,五代更替,木金火水土,五德始终;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代后周,木胜土,为木德;
靖康之耻,金灭北宋,金,金也,金胜木,为金德;
南宋偏安,南北相承,道统未断,亦为木德;
崖山海战,大元灭宋,金胜木,为金德;
红巾起义,大明灭元,火胜金,为火德;
废金改清,入关灭明,水胜火,为水德。(崇祯帝虽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逼死在煤山歪脖树上,但南京亦有南明朝廷,大顺政权未能继承明朝道统。)
朝代更替推毕,至于五德学说除了方便不法之徒人为制造祥瑞之外,还有什么用途,有喜欢研究皇极经世的朋友可以把每个朝代的德运带入、对照参详一下。

更多民俗禁忌,欢迎关注公众号【元亨泰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