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战2018】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讲评版)

 胖胖老师图书馆 2021-04-08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讲评版)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2012静安一模】

忆秦娥李之仪

清溪。霜风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赏析】

《忆秦娥》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像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字: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云归”、“云别”两句,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凌歊”,即凌歊台,遗址位于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双阙”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卜算子》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14.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       ,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2分)

小令,对恋人的思念(2分)

15.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C2分)

16.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相同点:

1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

2《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不同点:

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 忆秦娥采用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

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忆秦娥》如写以动衬静,酌情给分)

(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作品,完成1416题。(8分) 【2012卢湾一模】

甲、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潘妃曲 商挺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

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赏析】

《醉花阴》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2分)

14.词(宋词)、曲(元曲)

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可见相思之深。

B.《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

C.“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

D.“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

15. D

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

16.《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小题。(11分)【2012浦东一模】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沙换洲。

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关注注释的分析,了解咏史诗的创作背景】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眼前景物。诗人此日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脚下的一座空台。台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这联意思实际上相当于李白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但由于郭祥正的诗以二句扩展一句的内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缀以“浩浩”、“入海”二词,来壮大长江的气势,使永恒的江山与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强烈对比。首联的意思并非仅仅如此而已。在古代。凤凰向来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现。此时,此地已“不见凤凰游”了,当年建都此地、盛极一时的六朝也相继随凤之去而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唯有高台、大江在作着历史的见证人。

这首发挥李白诗神韵的怀古伤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诗思追念古昔,叙述今朝,用独特的方式抒发吊古讽今的感慨,其蕴意使人回味不尽。

14. 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       (古称金陵)

14. 南京(1分)

【文学常识,南京古称有:秣陵(秦汉)、石头城(三国)、建业(三国)、建邺(西晋)、建康(东晋、南朝)江宁(晋、南朝、唐、宋、元、明、清)、应天(明初)、南京(明初)】

15. 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 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古墓中。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15.3分)C

试题分析:与那寻欢作乐的陈后主一样,都无处寻觅了。楼阁的故址处,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不是人们诉说愁意。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故洲”一句。(4分)

16.4分)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

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试题分析:第三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岂不是唯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

点评: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题。(8分)【2012青浦一模】

朝天子·西湖

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释】①里湖、外湖:西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赏析】

这是支描景小曲,描写西湖之美。作者眼中的西湖,有如“天堂”,诗融宋苏轼、林逋状西湖诗词为一体,绘出西湖碧波荡漾、荷花飘香、晴阴皆美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全曲赞美西湖生气盎然、甜美和熙、胜似“天堂”,展示出一派欢歌笑语、天顺民昌的盛世之景,溢美之词漾溢其间。

开头“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总览西湖之春,写出了武林胜境韶光好趁、春色满眼的诱人景象。西湖以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和外湖。“无处是无春处”句,并不避讳两个“无”字,自然巧妙,虽不去写具体景观,却展示了一个春到西湖,生机盎然的总印象。“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两句进一步渲染春满西湖的景象,先以画图作比,又以美玉相喻,景象就更为具体了。仍然是总览全景,不求细致描画。“真山真水真画图”句甚妙,明明是真山真水,而不是图画,偏说是“真图画”。三个“真”字,与上句的两个“无”字,又造成了呼应,使语言呈现出故意重复用字的规律美。“一片玲珑玉”,总括西湖之澄澈明净,犹如玲珑剔透的美玉,而且是一片,不是一块。这种写法局部上有所模糊,总体感却是十分突出的。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两句,是写西湖的迷人风景无时无处不撩人心动。诗酒唱和于西湖之上,面对绮丽景致,更发人豪兴,牵惹诗魂。“销金锅”,喻西湖是个挥金如土用钱如沙的胜地;“锦绣窟”,喻西湖如衣锦披绣的窟穴。二句极写繁盛,含无限感慨,有赞叹,也有思索。结尾“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以林逋和苏轼二人的高节,映衬西湖的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孤山作为西湖有代表性的景观,以收束全曲。如果说全曲前半部分写西湖是一片玉,后半部分就是具体写西湖的两个珠:苏堤和孤山。有全景也有局部,写轮廓也写细部,整个西湖春色就尽收眼底了。

从写法上看,此曲最突出的特点是用笔简淡而又粗豪,多以全景和远景出之,不弄小巧,使画面具有淋漓酣畅之美,即使写具体景观,也以写意笔法为之,点到即止,全是远眺式的。在风格上,此曲一反《朝天子》曲牌“感叹伤悲”的传统,变为粗豪酣畅,颇有创造性。

14.作品标题中的“朝天子”是      “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诗句“              ”“梅花墓”指      的墓地。(3分)

14、(3分)曲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林逋墓。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5.对作品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首两句总写西湖之春,虽不具体写景物,却给人一个春到西湖、生机盎然的总印象。 B.“真山真水真画图”一句甚妙。明明是真山真水,不是图画,作者偏说是真图画,来喻其美。

C.“销金锅”喻西湖是一个挥金如土的地方,“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两

句极写繁盛,有赞叹,有感慨,也有思考。

D.最后以两位人物的高洁,映衬西湖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白堤【应是孤山】作为西湖代表性景观收束作品。

15、(2分)D

16.末句作者把两个人名、两个地名罗列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据此揣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6、(3分)表达了词人一方面希望像苏轼一样出仕为国出力,但另一方面又企图像林逋一样过着隐居避世的日子的矛盾心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厉响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①遥来归。劲风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翮:鸟的翅膀。

【赏析】

此诗全用比体,继承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创作手法,如《诗经》中的《魏风·硕鼠》和《豳风·鸱鴞》就是全用比体的作品,楚辞中的《橘颂》也是如此。陶渊明就是接受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以孤鸟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从尘世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较之直接的陈述更加耐人寻味,意蕴深长。他另有《归鸟》四言诗一组,也抒发了相类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说:“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也寄寓了诗人倦而知返的经历。这种借鸟的归栖来象征诗人自己由出仕到归隐的说法在渊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都以归鸟喻自己的回归田园。此诗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启导了后代以鸟喻人的无数诗作,如鲍照的《赠傅都曹别》、韩愈的《鸣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为比,与渊明此诗的创作手法一脉相承。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强烈的对照手法,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鸟既失群,自然栖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令人倍感凄凉。再说它徘徊无定,是目之所见;续说它鸣声转悲,是耳之所闻,最后又从其鸣声而推测其心之所思,层叠写来,将孤鸟无地可容的窘迫处境写得淋漓尽致。然“因值孤生松”以下陡然折回,敛归息荫,自然有无限乐趣,更何况在举世无繁荣之木的情况下,得一挺拔劲直、浓荫铺地之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载不离。下六句写鸟的得其所哉也极尽其能事。然惟有在前半极言失意的基础上,才更深刻地感到后半所写境遇的可贵,前后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令诗意更加鲜明,这便是诗歌创作中比照的妙用,相反相成,达到更为感人的效果。

至于前人解释此诗的寓意时往往以为渊明在此不仅表示了甘愿隐退,绝意出仕刘宋的高尚气节,而且也有意地讽刺了殷景仁、颜延之等出仕新朝的士人,其根据主要在“劲风无荣木”诸句。然细味全诗,其旨趣在于以鸟自况“劲风”云云固然隐喻时世乱离,然未必确有所指。读以比体所写之诗最忌过份穿凿附会,这又是在诗歌鉴赏中宜加注意的。

14.陶渊明,       (朝代)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1分)

14.(1分)东晋。

15.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叠词“栖栖”“夜夜”“依依”写出离群之鸟日夜无所归依的恓惶。

B.前六句写鸟的失意与后六句写鸟遇到松树的境况构成鲜明的对照。

C“值”通“植”(此处应是“遇到”的意思)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

D.离群之鸟将临风不凋的松树作为托身之地,愿与之相守,不再分离。

15.(3分)C

16.《归去来兮辞》中有写“鸟”和“松”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试分析其在写法上与本诗的主要区别。(4分)

分析:表现手法+思想主旨

16.(4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但《归》中有比有兴,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由鸟倦飞知返比喻自己厌倦官场而归隐,抚孤松而盘桓既是实写作者行动,又暗指诗人向往高洁。本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鸟自喻,无枝可依,终于找到高洁的松树作为依托,并甘愿永远相守。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橹

草遮回dènɡ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赏析】

吴融《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杜牧《过华清宫》很是相似,表现手法上与杜诗有某些类似之处,都是以小显大,这首诗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崔橹的《华清宫》,首句“草遮回磴绝鸣銮",从华清宫的磴道写起。入眼便是“草遮”二字。这二字极富特征,它说明华清宫的磴道上不仅仅是生有杂草,而且是杂草丛生,多而且大,已经把磴道给“遮”住了。“绝鸣銮”,是说皇帝根本就不到这里来了。这一句系自为因果句,又是因果倒装句。“绝鸣銮”是因,“草遮回磴”是果。诗人特意将因果倒装,目的是让读者由“果”想“因”,作深长之思。次句“云树深深碧殿寒”,紧承首句,由磴草写到云树。一个“寒”字,语意多关。首先是点明时令,当在秋天,此有末句“人倚玉栏干”可证。其次,说明皇帝久久不来,若大的宫殿久无人住,自然充满清寒的气氛。再次,昔日这里有皇帝常住,自是一片繁闹景象,而今人去殿空,自然感到心寒。以上二句写骊山磴道、华清宫殿,均为白昼之景。第三句“明月自来还自去",将笔一转,写骊山夜景,并逗出结句“更无人倚玉栏干"。骊山夜空的明月,以前是“自来还自去”,现在仍然是“自来还自去”,这看来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以前“明月自来还自去”时,还有“人倚玉栏干",而今却是“更无人倚玉拦干”。今非昔比,物在人亡,感伤。

14.晚唐诗人          (填写作者)也写过《过华清宫》,其中的名句是          ,无人知是荔枝来”。(2分)

【补充:元稹《连昌宫词》“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

2分)杜牧(杜牧之、杜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11分)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后篇咏史,重在怀古伤今 

2分)D

16. 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4分)

4分)要点:

【手法】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

【内容表现】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

【情感效果】鞭挞了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前浦,波澜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赏析】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这首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本诗属近体诗中的              ,有首联、颔联、         、尾联组成。(2分)

14.(2分)律诗(五言律诗)  颈联(一处1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湘”、“九派”极言荆楚大地河流纵横、水势浩淼,为“汉江”勾勒出雄浑壮阔的背景。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间。

C、全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大气磅礴、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D、诗中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喜爱,流露出遁世隐逸的消极情绪

【补充: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15.(2分)D

简析第3联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要点:

【语境义探究】“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1分)

【注意浅表义与隐含义】“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l分)

【表现手法】诗人借用动与静的错觉渲染了磅礴水势。(2分)(意思对即可)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满江红·题送死领域岳武穆手敕墨本①

【明】 文徵明

     拂拭碑,敕飞字,依稀堪读。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②。最无辜,堪更堪,风波狱。

     不念,中原③。岂不惜,徽钦。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区区一桧④亦何能,逢其欲

【注】①这首词有四个通用版本流传,这里选用的是杭州碑刻版。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书。②难赎,指难以挽回损失。③蹙:(疆域)缩小,指疆域一天天减少。④桧:指秦桧。

【赏析】

《词苑丛读》引《词统》记载:有人掘地,发现了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的刻石。文征明读了,认为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害是“最无辜、堪恨又堪悲”的冤案,指出岳飞被害的原因,是宋高宗怕中原恢复,徽宗、钦宗皇帝回来,自己的帝位不保。作者认为区区一个秦桧是没有能力置岳飞于死地的,言下之意是,宋高宗才是风波狱冤案的制造者。文征明不禁感慨盈怀,写了这首词。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14、题目中的“武穆”是岳飞的            号。(1分)

14.(1分)谥(号)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阙“果是功成身合死”一句,已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岳飞是死于功高震主。

B.下阙以来年哥哥“岂”字领起,分析岳飞被杀的原因,字词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

C.这首词咏史怀古,视角独特,抚今追昔,实乃论史之妙笔,千古之绝唱。

D.这首词一针见血道破风波亭冤案的历史真相,有情、有据,有理、有力。

153分)C(没有抚今追昔) 

16、下阙画线句“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6.(4分)作者以清醒的认识痛快淋,漓地揭露岳飞冤案真相,(1分)

一笑世人愚昧,不解真相(区区秦桧只是替罪羊,他有什么能耐和权力杀害岳飞?)(1分)

二笑统治阶级推卸责任,掩盖历史真相,造成世人偏见的阴险狠毒。(1分)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岳飞冤案没有得到真正昭雪悲愤之情。(1分)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五洲①夜发

【陈】阴铿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注】五洲:地名,在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大江中。溜船:顺流而下的船。榜:船桨。

【赏析】

《五洲夜发》系南朝诗人阴铿所作。此诗描写了江舟夜行的情景。作者描绘了一系列景物,雾霭、新月、渔火、惊鸟,直到最后才点出“愁人”,这些景物为“愁人”所观览,他们便也带着愁情了。全诗以“夜发”为线索,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语言凝炼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五洲位于湖北浠水县西兰溪西大江中,阴铿另有一首《晚泊五洲》作于自建康赴江陵的路途之中,描绘了江行晚泊,暮色如画的图景,色彩浓艳,引人入胜。《五洲夜发》也是此类作品。

此诗写江舟夜行的情景。开头句写诗人所见:宽阔的江面上夜雾迷朦,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夜空,江面上闪烁着点点灯火,只有从灯火的移动,才能觉察船只在行驶。然后写所闻:江面上不时传来一两声鸟叫,那是为行船所惊醒的夜栖的水鸟,发出嘎嘎的叫声飞向远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写人。为减轻夜行的劳顿,船夫一边摇橹,一边唱起悠扬的歌。而在这幽静清寂的夜里,对于行舟水上,急于赶路的诗人来说,却是愁苦难耐,难以安眠的,亟待早早天明。

14.请根据你对开头两句的理解,对“夜发”的环境作简要描述。(2分)

夜来临了,宽阔的江面,笼罩着浓浓的雾气。高远而深蓝的天空,挂着一弯明亮的新月。

     (符合描述的特征1分,内容1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以“夜发”为线索,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B.本诗中的“阔”和“迥”展现了寥廓、清空的境界。

C.本诗的语言凝练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D.诗中的“惟”、“但”两字意在突出“愁人”的孤独无依。

D

16.最后两句采用        的手法,简析其作用。(4分)

表现手法对比(或:衬托)(1分)  

内容分析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的歌唱与“愁人”的内心急切、焦灼不安形成鲜明对比(1分)

情感表达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2分)。

补充作品善于从细微处表现江上夜景,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内容概述】画线句巧妙地捕捉到夜晚江面上的丁点渔火和水鸭子的鸣叫声

【表现手法】用一个“唯”字和一个“但”字细腻微地刻画(反衬)出周围漆黑一片的视觉景象和寂静无声的听觉效果,视听结合

【表达效果】营造出一种幽静孤寂的独特氛围,令人印象深刻。(4分)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②?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汉代刘向曾有《杖铭》诗:“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赏析】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郭璞《蜜蜂赋》),一生不曾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从不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出句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则从“想”字着笔,是虚写。相传鹤是君子所化(见《抱朴子》),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在他另一首《鹤叹》诗里有:“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两句,就可以想象出“鹤仪形”的神态,及诗人曲折表达的高尚人格。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澹荡。“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几杖”在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是说“杖”。此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_____________

1.五言律诗(近体诗)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恬静优雅环境,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B.颈联借法酒清琴,形神兼备地刻画自已美好情操。

C.“浩然机已息”,作者于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

D.“几杖复何铭”,用反问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看注释2

2D

3.颔联“静看教诲,闲想仪形”颇有意味,请简要评析。

【人物形象】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

【意象选用】诗人从峰、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

【表达效果】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

【情感旨趣】可见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意对即可)    

高中语文混合式学习

一个高三老师的坚守与分享,值得你的推荐与转发。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