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44天|【现代文】小说突破(3)——人物形象

 胖胖老师图书馆 2021-04-08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处理好四重关系

1.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

人物形象特征分内外两部分。外在部分包括身份、衣着、相貌、年龄、习惯、技艺技能等,这一般都与内在紧密相连。内在特征是其核心部分,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二是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如豁达乐观、勤俭;三是待人接物,如大方、善良、斤斤计较等;四是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形象特点是否都要进行“内”“外”结合,这由题干而定:只要是问“形象”特点的,就必须“内”“外”兼顾,以“内”为主;反之,问“思想性格”特点,就只能分析内在特征。

2.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

人物形象特点的表现总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在众多的特点中总是有主有次,所以分析概括时首先要分清主要特点与次要特点。这一点看似很容易,但在不少考生那里,往往只是简单地抓住文本描写的只言片语,罗列出多条细枝末节的形象特征,却偏偏遗漏了最核心、最重要的特点。那么,什么是人物的核心重要特点呢?简单地说,凡是指向主要情节、尤其是情节结局,小说标题与主题的那部分的特点均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为此,就必须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梳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出小说的主题。惟其如此,才能分清主次。

3.处理好优与缺的关系

生活中的人物总是复杂、多侧面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小说中的人物由于作者塑造的目的不同,可能展现出其优点或缺点的一面,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塑造的,更何况人的性格总显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等,所以,分析概括时不能只看其优点,也不可只看出缺点,应全面分析。如《俄勒冈州火山爆发》中的主编既有其行事干练、有职业敏感性的一面,也有其不顾职业操守、自私的一面。

4.处理好“圆”与“扁”的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性格较为复杂的称为“圆形人物”,性格较为简单的称为“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往往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艺术价值较高,“扁平人物”往往单纯。在人物众多的小说中,一般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也有的主要人物为“扁平人物”。高考多选“圆形人物”为考查对象,这是学习的重点。

二、掌握对“圆形人物”“扁平人物”这两类人物的分析概括方法

分析概括“圆形人物”

高考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圆形人物”,他们都有鲜活、血肉丰满、复杂圆通的特点。既有其丰富的一面,也有其变化的一面。对他们进行分析概括要抓住两个方面:

1.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丰富、变化

(1)通过场景的变换抓住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

场景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形成的人物活动的场面,人物是场景的中心要素。小说情节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场景描写,一般为两到四个,而场景的变化也承载着故事情节的波澜、逆差、陡转,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也渐渐清晰。因此,抓住这些不同的场景,就能抓住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

(2)通过场景的变化描写抓住人物性格的变化性

高考所选小说,篇幅较短,一般只能静态描摹人物性格,很难细致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但也有部分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由于外力的推动,在性格的某一层面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蜕变,前后“判若两人”的情景。主人公性格发生巨变就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圆形”,其中,蜕变后的人物性格是人物形象的重点。为此,要抓住情节的陡转、场景的变化,去体悟人物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把握住人物的“变化性”。

2.从人物间的互动关系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处在众多社会关系的节点上,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功能,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一个人可能既是父亲,也是丈夫、儿子,同时也是朋友、同事,不同的社会角色,人物形象体现的内涵也不同。理解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与人物的互动关系、行为表现来总结人物的丰富内涵。

(1)通过“相似”“相对”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主要性格内涵

微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多会以一人为主人公(偶尔也会将具有某一性格类型群体作为主人公),并用一人或多人为次要人物映衬、烘托主人公。仔细分析会发现,拥有自我形象内涵的次要人物一般是单质人物,即由于篇幅的原因,他们的性格形象常被作者突出夸张为某一点特征,其他的性格特征则模糊不清;其次,次要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主人公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比较相似,笔者称之为“相似性次要人物”,一类与主人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完全不同,可以称之为“相对性次要人物”。在人物较多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依靠这两种人物完成对小说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的理解。

(2)通过“功能性人物”理解主人公形象的复杂内涵

小说在刻画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时,除了刻画出性格鲜明的“相似性次要人物”“相对性次要人物”,还会借助“功能性人物”。“功能性人物”,顾名思义,人物本身没有性格特征,它在文章中只承担“推动情节发展”等功能。如果说,主人公与次要人物是双向互动关系,那么主人公与功能性人物就是一种单向线性关系,即主人公对待功能性人物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也可能无法反映;功能性人物不会与主人公互动,不会对主人公的行为产生反射性行为,更不会推动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变化。功能性人物的存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但是这些性格特征只是主人公的次要性格,并非作者要刻画的主要内涵。

(二)分析概括“扁平人物”

大多数小说追求主人公的形象丰富生动,人物形象概念化、脸谱化,很难被认为是成功的作品。但在微型小说或散文化小说中,作者会有意识地塑造扁平化的人物形象,借助扁平化人物形象,或实现某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意义,或实现某种含蓄蕴藉的象征内涵。

扁平人物往往是单质型性格的人物,一般出现在场景固定的小说中,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挑选出一个性格元素,作为主人公性格的定点,抛却或淡化人物的其他性格元素,用主人公在某一特定场面下的行为来重点突出这个性格元素,在小说中反复加以强化,使之鲜明突出,并具有某种典型性,甚至上升到象征意义。分析概括这种“扁平人物”,固然要准确抓住这一“单质”性格,更要深入理解这一“单质”性格的丰富内涵,并作出准确评价,进而理解小说主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