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形象: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26 发布于甘肃

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两个概念,为一直以来小说人物形象的分类问题找到了解答。显然,这两种人物形象还适用于小说之外其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划分。

一、扁平人物

1.概念

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被创造出来,可以用一个句子描述殆尽的人物形象。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漫画人物。后来的学者又就将扁平人物分为观念型和特征型两种。更明确地说,观念型人物有着固定单一的思维观念,而特征型人物则具有极为突出的一种性格或行为特征。

扁平人物的概念应当是伴随着人物形象的产生而出现的,即只要有人物形象存在的文学作品当中,就会有扁平人物出现。

2.扁平人物的优势

第一是容易被辨认,扁平人物的形象单一,这样的人物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较深的印象;第二.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扁平人物更易于为作家所掌控,在不消耗过多笔墨的情况下起到最显著的作用。福斯特很早就认识到,同圆形人物一样,扁平人物在小说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他说: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出人其间。一位优秀作家笔下的扁平人物,虽然性格单一没有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描述殆尽,但永远不会丢失人性的深度,反而更加激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我们有理由相信,纵使曲线灵动美丽,但单纯的曲线永远不可能支撑起全部的体系,而会导致其最终崩塌。

3.扁平人物的作用

扁平人物往往被作者用来传达一种固定单一的价值观,或是被用作一种社会先进思想的容器。正因为这些形象易于辨认与记忆,在小说的故事里,最牵引着读者的情绪走向的往往正是他们。可以发现,在宗教神话当中,基本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扁平化的,这是因为撰写宗教故事的最终目的正是传达唯一且统一稳定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观念乃至它们所附体的人物形象会永远被人们记忆,即使小说本身已经湮灭无闻。要将思想传达于世,还有什么样的载体比扁平人物更加有效呢?

4.扁平人物的表现局限

扁平人物的最大弊端在于其不真实性,具有单一性格思想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社会中复杂而矛盾的人相距甚远,塑造这种形象所用的夸张手法控制失当很容易造成读者对小说整体情感意境的剥离。《三囯演义》状刘备长厚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刘备捧阿斗,让徐州等一系列绝对理想化的仁义行为完全剔除了人的天性,相同的,诸葛亮在小说中作为正派谋略家也被塑造得过于足智多谋,以至于让后世读者对事件本身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扁平人物的过分夸张与脱离实际,在造成隔阂的同时,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审美疲劳。福斯特也说道:扁平人物在成就上无法与圆形人物相提并论。”“一个悲剧性的扁平人物令人厌烦。扁平人物的性质决定了它永远无法担当作品艺术性主要承载者,但优秀的扁平人物会让作品更加动人心弦。

二、圆形人物

1.概念

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内容的人物形象。通俗地说,圆形人物就是更为贴近现实的人物,其性格和思想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而变化,随着小说剧情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不同于扁平人物,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不能脱离作品所创设的环境而单独存在,否则将失去其鲜活的灵魂及其所蕴含的价值。

2.圆形人物的作用

优秀的圆形人物往往具有三个特点——圆通性、真实感和新颖感。通俗地说圆形人物自由地出入一部作品的任何叙事阶段,巧妙自然地串联全文。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充满矛盾,他们从来不是这个社会中的某一个人。但他们也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读者看来符合常理,其思想发展让读者更加信服。圆形人物从来都是新颖的,只要一部作品中存在一个塑造成功的圆形人物,这部作品无论情节如何老套,也能带给读者以新鲜感。让读者不会感到枯燥,因为文学作品里的故事,从来都不会完全相同。正因为如此,圆形人物承担了作品艺术性的绝大部分,并在受情节影响的同时,对情节的发展起到自然的反作用。

3.圆形人物的局限

从作者的角度看,圆形人物不易塑造,即使作品创作已经结束,作者也无法完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创造出的人物全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人物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完全确定的,也就是说,圆形人物无法稳定地传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圆形人物成就于作品环境,因此圆形人物也离不开作品本身。其与作品的关系就像树根和泥土,树根被拔起,其深入的泥土也将不完整。当作品随着时间被一个读者淡忘,其中的圆形人物也不再真实,这种人物存在于读者脑中的印象很多时候会与读者对情节的片段记忆产生错位甚至是矛盾,即使他们被一直铭记,其形象也是以趋向于扁平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由此失去了本来的活力。

作用

1.圆形人物更加真实、立体、丰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

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更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更真实,更能打动人,更具有审美价值;让故事情节随人物而产生起伏变化,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期待;圆形人物性格的复杂多变,也让小说更真实,让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艺术性也更强。当然,圆形人物也常常让我们琢磨不透、难以概括。

2.扁平人物更加简单、抽象、典型——寄寓我们某种被放大了的情感。

扁平人物性情品质坚定不变,让人过目不忘。在讽刺小说中,“扁平人物”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讽刺的作用。作为小说主人公,他很容易为人们所辨识记忆,成为典型意义的类型人物;作为次要人物,他能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但是形象单薄、一望可即。

3.一般的长篇小说中这两种人物往往是缺一不可。扁平人物能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林冲应属于“圆形人物”,节选部分写出了林冲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首先,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选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都体现出他这一特点。

其次,刚烈、但隐忍、随遇而安占主导。买刀寻仇部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不过,当他寻了几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这时候隐忍、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

第三,委曲求全,随遇而安。他听从安排,接管草料场。而且作了长久打算,说明林冲的心里,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第四,性格刚烈、反抗激烈。山神庙复仇,手刃仇敌时,林冲威猛之中迸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崇尚正义的本质。

节选的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正是“圆形人物”的特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