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朗斯特罗姆敬畏诗歌态度值得学习  赋予音乐性

 江山携手 2021-04-08


          来源:京华时报

 “瑞典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于当地时间326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医院中病逝,享年84岁。诺贝尔文学奖官网上发布了特朗斯特罗姆去世的消息,这位“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曾两次到访中国,并对中国的白酒产生浓厚兴趣。

   专访诗人、译者李笠

去年8月见面身体已不好

  很多中国读者对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并不了解,不过在中国的诗人圈里他却赫赫有名,北岛、王家新、陈东东、于坚等中国诗人也曾受过他的影响,这与其诗歌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分不开。现居北京的诗人、翻译家李笠是翻译其诗歌最多的译者,包括诗歌选集《绿树与天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等200多首诗歌。

李笠曾在瑞典旅居多年,他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昨天上午得知了特朗斯特罗姆去世的消息。最近五年我主要在国内,每次回瑞典都会去看望一下他。最后一次见他是去年的8月,那时候发现他的状态已经不是很好了,主要还是中风瘫痪的原因。1990年,李笠曾经跟这位诗人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当时他问:诗的本质是什么?特朗斯特罗姆回答: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他赋予诗歌音乐性和意象美

  1985年,李笠翻译的《树和天空》等发表在上海的《外国文艺》上。李笠回忆,当时是被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所打动,他的诗歌跟一般的人不一样,有很多意象的表达,这个可能跟北欧人的生活有关系,观察能力很强,语言很简洁。

  特朗斯特罗姆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李笠表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传递的意象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记得有一句'风春来,玫瑰紧紧地抓住光这种瞬间的感触太了不起了

在翻译过程中,李笠还有一个感受是音乐性他是会弹钢琴的,诗歌的音乐感很好,这种东西翻译成中文时很难处理,包括西方古诗的韵律,翻译过来难免有缺陷。

敬畏诗歌的态度值得学习

  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写作诗歌并不多,他曾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迄今只写过163首诗的标签。2012年再版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中,李笠添加了特朗斯特罗姆1999年以后的60多首诗歌作品。他认为,这位瑞典桂冠诗人对待诗歌的创作态度值得当下的中国诗人学习。

  李笠说:他对诗歌始终是敬畏和认真的,把它当做一个工艺品去处理。他通常四五年才出一本诗集,一首诗往往就会花费很大的工夫去修改、雕琢,每本诗集通常只收录20首诗。相比之下,中国的一些诗人就太浮夸了,两三年就能出本两三百页的诗集,还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