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书购藏 |《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

 清晨海云 2021-04-09

编者按

拿到此书时,分量不轻,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因为除了装帧郑重精致,当我翻开它时,还有一股殷实厚重的、来自上古青铜文化的气象正遥远地、徐徐地映入心田。对于欣赏青铜器,若抱以柔和、优雅的审美视角是无法理解青铜器之美的。商周青铜器是华夏美学中阳刚雄浑的代表作,是文明征程中列阵前行的步卒车兵,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衡、与侵略者抗衡、与天地间邪灵恶鬼抗衡,没有丝毫胆怯。青铜器反映的不是个体地位,而是先民的集体意识—祈神拜天,维护礼法秩序,在神秘的动物变形中制造敬畏天地、威震四方的气势,青铜艺术必然带着历史开创者的命运和人类童年的放胆天真,凝聚成为独一无二的造型与后世无法企及的拙朴、开创、超人的力量感,成为一种美的-崇高典范。

在宗法时期,它们是诚惶诚恐、顶礼奉天,维护社会秩序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旧时有谓钟鼎为祟而毁器之事,盖即缘于此等形象之可骇怪而致。”只有在文明高度发展,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成为后世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真正审美对象。

青铜器中包含的古代文化信息也积极影响过中国绘画。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陈师曾和吴昌硕两位大师,凭借深厚的学养,都曾感应金石入画,从铜器、金石、碑碣而来,兼容甲骨、兵器,靠“金石学”的功夫,将古篆、金文的笔法移到画上来,开创过一种古劲、刚健的绘画美学形态,突破了以往文人画的单一风格。

今天,青铜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又是雕塑、绘画、冶炼、铸造等综合劳动的产物,由于条件人们很难近距离观察大量青铜器。得到详实、清晰的资料就显得极为宝贵。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欣赏和评价远古青铜器愈成为一件赏心乐事。

图片

此书题名《山右吉金》,“山右”即地处太行山之右的山西省,山西别称山右。“吉金”指的就是铜,在商周时代青铜被称为“金”,因为用铜和锡所制造出来的青铜器在完成之初金光闪闪,殷人们陶醉于青铜器的璀璨与光辉,因而称其为“吉金”。

山西是中国商周青铜器存世最多的省区之一,此书向读者展示的正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以晋地为界,自上古、殷商至西周、东周的青铜文化-图录纵览涵盖了现知绝大部分器类,遴选400余件青铜器。其中一大亮点是将新田和侯马铸铜遗址做了详细介绍,笔功精细地以线描展示200余件花纹各异的铸铜陶范

此图录集合最新考古成果、文物知识、600余幅考古实测图、线描图、高清影像资料释放出许许多多古代文化信息,可成为考古工作者、造型艺术家、工艺师、设计师抛砖引玉、启迪灵感的必备资料。

上古及商代晋地青铜器

图片

方鼎

鼎是放在宗庙里祭祀最重要的一种礼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该鼎通高82厘米,口宽50厘米×50厘米,腹深44,壁厚0.6-1厘米,腹面饰饕餮纹和乳钉纹,足跟饰饕餮纹,商代早期器,山西博物院藏。

中国青铜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在商王朝。商王朝神政合一,王室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丧葬等礼仪活动时常常要向神灵寻求答案。这种仪式上使用的便是青铜器,因此商代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昌盛。青铜甲胄、斧钺、戈矛、剑戟、弓矢以及青铜装饰的马拉战车见证了商王朝叱咤神州的军事力量,而举世无双的艺术成就大多来源于青铜礼器。

图片

龙形觥

龙形觥是山西博物院国宝级文物。觥是酒器,它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高18.8、长43、宽13厘米。

商代青铜文化的突出特点是酒器众多,这些酒器用来盛放祭典神灵的酒,也说明商人饮酒成风,有足够的余粮可供酿酒,传说中的“酒池肉林”可见一斑。

图片

觥 

酒器,通体饰云雷纹衬底的饕餮纹、凤鸟纹和夔纹。

图片

簋是用来盛放煮熟的粮食,相当于一只大碗,人们从簋中取食。

图片
图片

既可盛酒也可装清水。把辟邪的饕餮铸在器物上,上古时期的人期翼借助它的力量,吞噬怪兽,远离恶灵。

西周晋地青铜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以商纣王“无道”为由举兵讨伐,牧野一战之后,周王朝诞生。周王朝历经西周、东周两个时期,延续800余年。朝代发生了变化,青铜器的作用也随之逐渐变化。

图片

鸟盉

鸟盉是调酒用的盛酒器,鸟的脊背部有盖子,腹部有流,后有握把。周身饰羽纹,西周早中期器。

周是一个重视礼仪和秩序的国家,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周代国人从小要接受诗、书、礼、仪、御、射,“六艺”的教育,由于教化流行,周代也称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操守,行为规范全面建立的时期。

据研究者统计,商代铜器纪事铭文最多不超过50字,而在西周青铜器上,几百字的长篇铭文并不鲜见。如散氏盘在容器的底部刻上了375字,记录散国与邻国发生过的领土纷争,周公立于两国之间,使其订立和约,并叮嘱相互遵守。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图片

方壶

1992年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出土,同出两件,高68.8厘米,口径22.8厘米×18厘米,饰浮雕蟠龙纹。西周晚期器。山西博物院藏。

这一时期,青铜器主要担当着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到了西周中期,商代的人肃杀气氛全无踪影,周人开始雕铸长篇铭文,清新疏朗,呈现出一种“郁郁乎文哉”的新气象。

东周晋地青铜器

东周天子衰微,列国割据,各地青铜文化反而开始脱开了宗周模式,走向了各自发展的道路,呈现出百家争鸣、繁花似锦的气象,迎来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期,其中以晋和楚的青铜文化覆盖面最广,成就最高,维持繁荣200年左右。

图片

瓠壶

瓠壶是盛液体的大腹容器。盖为鹰掘蛇造型,壶体饰蟠虺纹。

图片

牛尊

牛颈背有三孔,当年出土的照片显示中间孔曾有盖。牛鼻子上套有一环,当是牛用于农耕的写照。

图片

错金盖豆

青铜豆是腌菜腌肉的器具,高19.2,口径17厘米,饰变形蟠螭纹,山西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铜牲立人擎盘

立人束发垂肩立在牺牲背部,手握套环,环内插着可以抽出的镂空盘。

图片

镂空蟠蛇纹鼎

20世纪70年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杨富斗先生在农户家歇息,发现该鼎作为喂猪的食槽后,以30元将其收购。并以此为线索,追寻发现柳泉东周墓地。

传世和流散晋地青铜器

中国商周青铜器大批流失海外始于晚清。专门搜集整理流散海外中国青铜器的,当首推陈梦家先生,陈先生遍访欧美各大博物馆、古董商、私人收藏家,将搜集的845件青铜器编成巨著《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正是在此书中,陈梦家先生首次使用了“晋式”铜器这一称谓。

图片
图片

子之弄鸟尊

造型为长有弯角、耳朵和冠的鹰,鹰眼用错金装饰,冠上有错金鸟书“子之弄鸟”。鸟尊身首可分离,据说海外学者不相信它会作于春秋时代,但经过热释光等现代科技手段测试,证明它的确作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晚期。

新田考工.侯马铸铜陶范

“新田”即今天山西省侯马市,晋国定都新田200余年间,其青铜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新田风格”。

侯马的陶范

“花纹镂雕夺天工,鬼神奔呼惊欲绝”,这是形容侯马陶范,陶范是铸造青铜器的“印模”。犹如印刷术活字版,可以将一块花纹模反复复制,拼合使用于器物不同部位甚至不同器物,大大提高了制造效率。

图片

夔龙衔虺纹陶模

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纹饰中口衔虺蛇的夔龙,其尾巴正与一只愤怒的凤鸟身体相勾连。

图片

蟠螭纹陶模

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纹饰为两条缠绕的蟠螭,它们的鼻子一长一短,还有一个生有尖牙。

实拍书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籍信息

名称: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 / 李夏廷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