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拉松赛前避坑指南,经验版

 黑跑 2021-04-09

发掘力量最深处

On Running

马拉松是一场开卷考试,为啥还有人总是往坑里跳?马拉松距离太长,任何小的“不靠谱”累积起来都可能是灾难。

马拉松赛季到啦,可以预见的是,每周都有比赛,还有可能有背靠背的比赛,你做好准备了吗?

马拉松是一场开卷考试,路就在那里,距离就在那里,但总会有人会向面对未知事物一样迷茫,即使跑过很多场比赛,仍有些明坑、暗坑、连环坑等在前面。以下是我跑了很多比赛总结出来的避坑经验,每一个都刻骨铭心,即便是老司机,也可以对号入座,看看有没有你曾经的画面在飘荡。

1、尝试没用过的新装备

把穿新装备跑比赛列在大坑之首,相信没人会反对。跑全马一定不要穿没磨合过的鞋子。即使鞋子再贵,宣传的再好,到底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因为鞋楦和脚型的关系,即使其他人无比舒适,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合脚,马拉松42.195公里,哪怕一点点不舒服,累积起来都会是灾难。

新买的鞋子,一定要磨合过后再去跑,至少穿它跑过几次长距离,才能知道是否真的适合跑全马。

当然,这里有一种情况是特例,就是某双鞋特别合你的脚型,而且还是同款。已经穿过的同款新鞋,只要厂家的品控合格,一般也都会合脚。不过,马拉松是一个非常长的距离,我建议无论什么鞋子,最好上脚跑过几次再上比赛。

新袜子也是类似情况,有些袜子与鞋垫之间摩擦系数比较小,会造成脚在鞋子里滑动,刚开始还没啥感觉,但是四五个小时的奔波,双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背心短裤等,最好也是穿过的,赛场磨胸磨裆就麻烦了。

还有就是如能量胶等,赛前也最好试吃一下,看看身体感觉,有没有肠胃不习惯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都会为一场重要的比赛购买添置新装备,但是最好不要拿到你的比赛场上去开光。

2、赛前休息不够

有人赛前兴奋,有人赛前紧张,毫无情绪变化的人少之又少,毕竟,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比赛。焦虑、压力都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第二天发挥。赛前休息不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适度的紧张对进入比赛状态大有裨益,但是过度紧张影响休息就得不偿失了。马拉松起跑时间都很早,如果赛事规模较大,进入起跑区都要1小时,需要早起。赛前早睡就必不可少。

不少跑友把参加马拉松当做一次聚会,赛前大吃大喝。强烈建议大家把聚会放在赛后,可以肆意放松和疯狂(如果你还有力气),赛前还是要谨小慎微。毕竟已经为比赛做了长时间的训练,因为头天没有休息好而造成发挥失常是挺可惜的事儿。大学高考怎么休息,赛前就怎么休息就对了。

早起的关键是早睡,睡前泡泡脚能帮助睡眠。

3、赛前吃不熟悉的食物

参加外地比赛,品尝当地美食乃一大乐事,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颇具风险的坑,赛前不要吃不熟悉的食物!万一不适合拉肚子呢?比如有人不能吃辣,参加重庆马拉松一顿火锅下肚,第二天连着上厕所,根本无法进入比赛状态。英勇善战的跑友最后被肠胃打败,该有多么无奈。

国外比赛,有时当地食品就是没啥可以适应的,于是麦当劳或者方便面很可能就成了你的最佳选择,至少熟悉啊。

赛前不吃不熟悉的食物,值得反复强调,这都是惨痛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

4、早饭吃太少

如果你是跑步高手,请忽略,如果你的马拉松要跑4个小时以上,那我劝你一定要重视早饭,早饭吃太少,后面一定会饿。就算肌肉里的糖元补充充足,也不过1400卡左右,也就能支持我们跑20公里,再远的路,都是边补充边消耗。路上补给品该吃还是要吃的。

5、临近比赛才去起点

把这条放在跑步大坑里,源于我的多次比赛经验。有些赛事的集合地,看上去简单,真要到了现场可能真会抓狂。比如北京马拉松,导航是到了,可要进入场地,依旧路漫漫。你能想象吗,从前门地铁站到进入天安门广场存好包并到达起跑区,可能隔着至少半个小时的距离,这还不包括你上厕所,约朋友需要留出的富余量。一个靠谱的时间,至少提前一个小时抵达马拉松集合地点,并且赛前仔细阅读赛事手册,找好动线(如何到达的路径)。

就在3月底的宿迁马拉松,也有江苏的跑友一早开车去宿迁,结果路上堵车,抵达起点时候,起点的计时都撤了。早点去比赛现场,十分值得强调,几万人的活动,流程严密,不会等任何人。

也有的比赛会封路,路面交通根本无法到达,你也要做好徒步一公里到现场的准备。

踩着点到达赛场,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也会过多的消耗力气,乱了方阵。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没有来得及存包,然后背着存衣包跑上一个全程。每次看到这样的人我都会默默地在心里说一句:好可怜。

6、起跑太过兴奋

是不是跑马老手,一出发就能分辨出来,沉稳,不夸张,有自己的节奏都是老手。新手也很容易看出来,起跑特别兴奋,见到镜头大呼小叫,10公里后趋于平静,20公里咬牙坚持,30公里跑崩,勉强熬到终点,热血沸腾,痛哭流涕,大书特书。这种前快后慢然后崩的状态就是“前面自己挖坑,后面自己填坑”的典型。

路上遇到加油声猛跑,路上没有观众就打蔫,也是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合理的跑应该是节奏稳定的。

跑马多了,往往会经历一个“以情感为导向”到“以结果为导向”的过程,由任性跑到科学配速跑、由只想着远方到过程控制……怎么跑算成功,其实没有统一标准,各有所获,各有千秋。如果你想有个好成绩,请按照科学配速来进行,如果你想让自己痛苦点、看上去更拼点儿,保持初学者的状态也无不可。

励志的是故事,想励志而失控的是事故,理智的才能抵达成绩。

7、猛喝水被呛到

说这个可能很多人不信,边跑边喝水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我自己就喝水时呛到过!因为跑动时候人的呼吸是变快的,喝水时候吞咽动作也需要时间,与呼吸产生冲突,就可能呛到。马拉松喝水是个技术活,一个行之有效的经验是,把水杯捏扁,这样减少水的流量,避免喝得太快。另外如果不是追求成绩,不妨停下来喝,边跑边喝其实是很需要技巧和训练的。不然专业选手为啥用水壶,基普乔格3分以内的配速,用杯子真喝不了啊。

另外,如果用海绵擦水降温,也要注意避免弄湿鞋子。鞋子湿了、袜子湿了,脚磨出水泡都是应该避免的意外。

8、挤在第一个补水站补水

还是喝水的问题,有些人就是愿意挤在第一个补水站,即使后面有很多水站。挤在第一个水站的人,多半是跑累了,早就想休息,遇到水站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早早停下来,喝水是幌子,休息是真。如果你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节奏,大可不必非要在第一个补给站喝水。而你如果见到水站就急不可待的要在第一个站喝,请提醒自己,可能有点儿跑快了,有失控的风险。

做的好的组织委会,已经在每个水站写上多少张桌子了,只要不是最后一张桌子,去人少的那个拿水。

9、能力不够,强跟兔子

跟兔子(领跑员)跑,明智之选,一个靠谱的兔子能帮你稳定节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也能在意志薄弱的时候给些激励。这里的关键是,你的能力大致能跟上这个兔子。如果一个选手本身能力只有5小时,强跟4小时兔子并不能使他完赛。

兔子,也就是领跑员,可以看做是“以最优化的体能分陪来完成既定速度目标的全马跑者”。兔子在跑的全过程一定是最优化的,同样的完赛时间,比他快或者比他慢都是不经济的。

如何判断自己的全马能力,去跟哪个兔子合适?一个简单判断标准:如果你最近一个月内有过30公里以上的训练,可以用最近的10公里成绩来推测全马。“将10K的配速增加30秒~60秒,则可能是你完成全马的配速。”至于增加30秒还是60秒,看你的耐力水平。耐力好的可能加个30秒就够了,耐力差的可能要放宽到一分钟。比如你10公里50分钟,也就是5分钟/公里的配速,那么你成功跑马拉松的配速大概会在5分30到6分之间。

10、鞋带太紧或太松

我们一旦到了严肃的比赛,很多下意识的动作都会改变,比如有人会不自觉地把鞋带系的太紧。看上去很郑重,但是过紧的鞋带影响血液流动,并不会增加成绩。鞋带平时怎么系就怎么系,多用脚来感受松紧。另外为了防止鞋带路上散开,可以把鞋带的末端塞到前面鞋带里。如果路上鞋带散了,一定要到路边去系,不要原地停下来系鞋带,这会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跑动过程,一个急刹车,对谁都是难受的事情,甚至有人为了躲避系鞋带的人而意外受伤。

11、快到终点猛冲

快到终点,跑得筋疲力竭,最后阶段猛冲很可能造成风险。我亲眼见到过很多次猛冲倒下的人。那些冲的状态和眼神至今还记得:眼睛瞪大但无神,呼吸急促,仰着头,看上去很着急,似乎抵达终点就是一切的结束。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如果某个人瞪大眼睛仰着头跑,一定是呼吸跟不上了。在这种情况下猛冲容易发生危险。仰头是为了让呼吸更加顺畅,这个不正常的动作,一定要提醒,太拼命,高风险。

12、跑完马上停下来

与快到终点猛冲相反的一件事儿是到了终点马上停下来,这个动作风险也很高。运动时,肌肉收缩,能帮助血液回流,急停之后,肌肉收缩减少,血液回流的速度马上降下来,可能会造成短时间大脑缺血。甚至昏倒。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跑马拉松的坑,每一个都有大量的案例。马拉松赛季到了,希望大家都跑的开心!

你有什么刻骨铭心的案例,跟大家托付托付?


黑跑黑话

“马拉松坑很多,需要慢慢体会。”

马拉松的坑很多,距离太长,任何小概率事件,都可能在千万次重复过后变成了大概率问题。

相关文章:

前半程挖坑,后半程填坑,这样的马拉松过程你熟悉吗?
哈哈,跑者竟然有这么多类型?

跑步相面——如何在赛场上分辨一个高手

跑步的七个境界

青铜、黄金、王者……他们跑马拉松时,都是什么样子的?

 请少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