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做运动,这些情况下要谨慎

 肝博士杨明博 2021-04-09

1.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

这类病人的运动处方特别是运动强度的确定应建立在严密评估的基础上,在运动过程中应参考主观体力感觉 (RPE,又称自觉疲劳程度) 评分。

可参照我国的RPE量表:

RPE< 12(轻松),40%~60% 最大心率;RPE=12~13(有点累),60%~75% 最大心率;RPE=14~16(累),75%~90% 最大心率。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应先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运动治疗,运动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有周围神经病变但无急性溃疡形成的患者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负重运动;

有足部损伤或溃疡的患者建议进行非承重的上肢运动训练。

2 .心肌缺血。

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接受运动时心肌缺血反应、心肌缺血阈值、心律失常倾向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严密评估。

近年国内外一致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锻炼的趋势是采用低强度,运动强度取决于病情,必须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制订须根据患者的NYHA分级、心电运动试验所获得的最高心率,再取其60%~65%作为靶心率。长期进行低强度锻炼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频率因人而异,一般每次20~45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每周3~4次。

3 .心律失常。

2型糖尿病患者比起无糖尿病人群会面临更高的致死性心律失常风险,这主要是由隐匿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带来的。进行任何运动之前,患者都需要完善一系列相关检查,包括Holter监测、心电图压力测试、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等。

4.  左心室功能障碍。

运动对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能有一定效果。病人应先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开展短期锻炼,确保安全后才能进行无人监督的锻炼。

5.  外周动脉疾病或其他血管病变。

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根据我国指南,可进行上肢和躯干肌的运动锻炼,以中等运动强度为主,每天一次。有研究表明,对PAD患者进行监督下的平板训练和下肢抗阻训练,能增加其最大运动时间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6.高血压。

很大一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都存在血压异常,在进行运动之前需要先接受药物治疗。

我国指南规定,糖尿病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血压≥180/120mmHg属未被控制的高血压,禁忌运动;血压≤160/100 mmHg时,建议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放松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和有氧运动,如步行、功率自行车、游泳。

不论是哪国指南,这一点上意见是完全一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运动前都需要仔细评估身体状态,筛查出不适宜运动或可能增加风险的情况。运动应遵循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稀到繁和周期性原则,运动后注意适度恢复。

我院推出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针对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症都有显著效果。中医无饥饿疗法实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通过禁食日常食物,配合中医外治(针灸,穴位埋线...)、中药内服等多种中医理疗方式,达到减肥减脂,预防及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其效果显著,吸引了众多肥胖患者的前来。

杨明博,医学博士。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肝病科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免肝,肝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