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专注于茶道,他认为茶道有极佳的潜力去推广侘寂。在仪式和美学上面他做了相当多的改动。他开始改进茶道的地点。通常,富人们在显眼的公共场所修建极为精致的茶室,作为世人聚会和展示身份的场所。千利休则主张茶馆应该缩小至仅一平方米,它应该坐落于清静的庭园,它的门应该被特意做得略微过小,让所有来者即使是最壮的人都不得不鞠躬从而感觉和他人平等。这个构想在茶室和外部世界构建了一道屏障。通往茶室的路径要穿越树木山石,以迂回曲折来帮助打破平凡境地的羁绊。
操作得宜的话,茶道应能够带来千利休所称的“wa”或者“和谐”,这种和谐会在当参与者重新认识到和自然的联系时油然而生:在庭园小屋里,闻着未涂清漆的木头、苔藓和茶叶,他们将能感受到风和聆听到外面的鸟叫 —— 感受到出尘之天籁。接着,会出现一种被称为“kei”或者“共情”的情感,这是同大家坐在狭窄的地方、可以不带任何世俗社会的压力和诡计地交流的收获。成功的茶道将留给参与者一种“jaku”或“静谧”的感受,这是千利休温和、宁静的哲学核心概念之一。
千利休关于仪式的方案也延伸到了使用的器具。他主张茶道从此以后不应该依赖于昂贵或世俗的漂亮茶杯或茶壶。他喜爱带着岁月洗炼之美的旧竹制茶勺。因为在禅宗哲学中,万物皆不永恒、不完美和不圆满,物品被镌刻上岁月痕迹,千利休认为这些不经意的痕迹透露出独特的智慧并在使用者手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