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旅行日记:自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至今两千多年,科技不断发展,用纸量激增,机器造纸几乎取代了手工造纸,但是中国民间仍然有很多人传承着古法造纸。 上个月去云南腾冲界头看油菜花,发现那里有一栋别致的房子,不像是一般人居住的房子,像是小厂房,走进里面,看见一位阿姨在捣腾着不知什么,经了解才知道原来她是在使用古法手工造纸。 在这样远离城镇的乡村,怎么会有古法造纸呢?阿姨说她祖上来自湖南长沙,明朝克取大理随军定居云南,后调入腾冲,同时也把先祖的造纸工艺带到了腾冲,代代相传,到阿姨这一代已经是第20代了,他们用古法手工造的纸薄如蝉翼千年不腐,当地人称为“手抄纸”,也称腾冲宣纸。 “手抄纸”经过捣、抄、烘等工序,很好地传承了东汉时期蔡伦的造纸技术,他们因地制宜,选择了腾冲当地一种叫构树的小灌木为原材料,取其皮,晒干,一层树皮一层石灰放入池中浸泡一星期,再放入大缸中用柴火蒸煮一天,最后取出拿到河里清洗浸泡,捣烂成浆,进行抄纸,背纸,晒纸,撕纸,最后才成为可供写字画画的宣纸,整个过程要经过33道工序共18天,非常费时费力。 这就是“手抄纸”的原材料构树,为常绿灌木,会开花结果,常见于滇西,云南当地也叫滇结香,树皮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因此被用来做人造棉和造纸的原料。 这是手工造纸最重要的工序——抄纸,池子里是纸浆加一定比例的水组成的浆水,里面加入了仙人掌的汁液加以润滑,使纸张不会粘在一起。用力适中,浆水需铺均匀,否则纸张会出现漏洞。 图为晒纸和撕纸,纸张需在通风阳光处晒干,然后进行手抄纸的最后一步——撕纸,撕成一张张的纸就可以包装进行销售了。 现在机器造纸这么方便快捷,为什么还要手工造纸呢?阿姨说采用古法手工造出来的宣纸,可以很好地融合笔墨颜料,非常适合书法和绘画,而且非常坚韧不易腐烂,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用阿姨的话说是薄如蝉翼,千年不腐。 这是阿姨家祖上保存下来的《地母真经》,就是用他们家造的纸书写的,已经有200多年了,虽然泛黄了,但是没有任何损毁腐坏,依然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 经过33道工序花费18天才造出来的纸贵不贵?包装好的卷纸300元一筒,里面有10张纸,也就是一张10元钱,一个人一天大概可以造200张纸左右。购买、使用者多为学校、书法绘画机构、书法绘画个人爱好者。 除了国内,阿姨的手抄纸还远销到国外如意大利、韩国、英国等六个国家,如今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姨还在上大学的儿子继续传承,成为第21代传人。 ![]() 古法手工造纸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幸好有这些具有匠人精神的人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不至于消亡,为他们点个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