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风景:耍耗子

 江山携手 2021-04-10
老北京风景:耍耗子


     我小时候常唱一首儿歌:“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儿,叫奶奶,奶奶抱猫来。”这首十分有趣的儿歌,把小耗子偷食的特点和可笑的结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小耗子又馋嘴又可爱的模样,就这样在童年时代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京、津、冀一带把老鼠俗称耗子。老鼠的品种很多,人们说的耗子专指和人寄生在一起的小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因为它偷吃粮食,啃坏家里的物品,而且还传播疾病,所以成了“四害”之一。但是小耗子也有可爱的一面,就是聪明伶俐,人们早就发现老鼠是可以驯化的。准确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是在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一书中就有记载“耍耗子者,木箱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声为起止。此杂耍主要在胡同表演,深受儿童的喜爱”。这是我见到的最早对耍耗子的文字记载。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每当农闲时节,就有京城周边的农民带着耗子,背着木箱道具,吹着唢呐走街串巷,打围表演挣钱。农民里确有能人,他们能把耗子调教训练得按人的口令,作出各种可爱灵巧的动作,真让人叹服。而且这些人会吹唢呐,会唱些有趣的民间小调配合耗子的表演,使演出的气氛十分热闹喜庆。所有的道具也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所以用民间艺人来称呼他们一点儿也不为过,有句俗话“高手在民间”,真是十分确切。

    我小时候一听到胡同里传来唢呐嘹亮的吹奏声,就知道是耍耗子的来了。跑出家门,顺着声儿很快就找到开始打围表演的艺人。只见一农民打扮的老汉,他身背木箱,内装鼠匣,里面有十几只仓鼠、白鼠、花鼠。箱上面装置起油漆彩绘的木质小舞台,舞台上横挑着的木棍上面架着桃形屋、小宝塔、小楼等,还系着几条线绳,下面吊着木鱼、小水桶、小秋千。在最高处是用铁丝做的转轮。老汉在演出前从木架子的上端斜拉下两个小软梯,用长钉钉在地上。这是给小耗子准备的软梯子,然后吹起唢呐招揽看客,待人聚多了,开始表演。

    只见老汉打开木箱,把一只耗子托在手上,口念道:“白猿偷桃”,那只耗子就会顺着梯子爬上去,钻进横木上已塑好的桃形洞中里,瞪着小眼睛看着观众。老汉又吆喝“状元祭塔”,又一只小耗子钻入小宝塔中,如此念下耗子们各就各位。然后又托起几只耗子,大喝一声“姜太公钓鱼”,只见一只闻声就攀上横木梁,垂下身子,用两条前爪儿捯着预先拴好木鱼的线绳,一下一下地抖动。他再喊一声“李三娘打水”,另一只则攀上横梁用爪子往上拽小水桶,做打水状。等老汉大喝一声“双美打秋千”时,待命的两只耗子立马从左右两个梯子爬上来,坠到秋千上,左右配合地荡起来。如此演下去,精彩纷呈,自然掌声笑声不断。演出结束,一声“讨赏!”,小耗子们排成一行,见到人们投掷零钱,就都站立起来,齐拱前爪儿,作揖致谢。小小老鼠如此通人性,也太神奇了。

    这类街头演出的杂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绝迹了。改革开放后,偶尔在春节庙会上还能见到。(何大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