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十分注重信义。在中国古代人们很少签合同,订契约,相互间的合作凭的就是一句诺言,所以中国人极力用道德上的强化来使这类模糊的诺言确定下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从正面鼓励人们要谨守信义,不能违背诺言。你不违诺就是一个君子,就是人上之人,就能受到人们的敬重,便会从中受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从反面警告人们不能不讲信义,不能违背诺言,如果你出尔反尔,就会遭到人们的鄙夷,会被排斥到主流社会之外。由于这些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领导者向来都极讲究信用,言出必行。三国时,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命人制造木牛流马运输军粮,再次出兵祁山,第四次攻魏。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指挥战斗,命令司马懿统帅诸将领,带领大军直奔祁山。面对兵多将广、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敌,于是命令士兵占据险要地势,严阵以待。魏蜀两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斗随时可能打响。在这紧要关头,蜀军中有八万人服役期满,已有新兵接替,老兵们都整装待发,盼望着能早点返回故乡。魏军有三十余万人马,兵力众多,连营数里。如果蜀军放走这八万老兵,那么他们的势力就会更加单薄,取胜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众将领都为此感到十分忧虑。这些整装待发的老兵也深感担心,生怕盼望已久的回乡愿望不能立即实现,担心要到这场战争结束才能回去。不少的蜀军将领向诸葛亮进言,希望留下这八万老兵,延期一个月,等打完这场战争再走。诸葛亮断然拒绝道:“统帅三军必须以绝对守信为本,我岂能以一时之需,而失信于军心?”停了一停,又说:“何况常年征战在外的士兵早已归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儿也终日倚门而望,盼望着他们早日回家团聚。”遂下令各部,催促老兵返乡。此令一下,所有准备还乡的老兵在意外之余也欣喜异常,感激得涕泪交流,反而都主动要求留下参加战斗。那些在队的士兵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士气高昂,摩拳擦掌,准备痛歼魏军。诸葛亮在紧要关头不改原令,收拢了军心,使还乡的命令变成了战斗的动员令。他运筹帷幄,巧设奇计,在木门设下伏兵。魏军先锋张颌,是一员勇将,被诱入木门埋伏圈中,弓弩齐发,死于乱箭之下。蜀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魏军大败,司马懿被迫引军撤退。犒劳三军之时,诸葛亮尤其褒奖了那些放弃回乡、主动参战的士兵,蜀营中一片欢腾。诸葛亮取信于士兵,宁使自己一时为难,也要对士兵、百姓讲诚信,让役满士兵还乡。因为他深知,一次欺诈行为也许会解决暂时的危机,但是这背后所隐伏的灾患却比危机本身更危险。当然,现代的管理者也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的,因此在诚信与欺诈之间都会倾向于前者。记得不久前看到过一则消息:大连富士电线公司,是一家电子线圈、漆包线的加工制造企业。一次,与一家马来西亚的客户签订了送货合同,但因为种种原因,公司拖延了货物发送时间,眼看就要延误交货期了,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送货,结果,客户按期接到了供货,而公司却赔上了一大笔钱。不过,公司由此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业务量迅速上升,并获得了辽宁省“双优”外商投资企业的殊荣。无独有偶,在诸暨,提起海亮集团的冯亚丽,在人们心中就会涌起浓浓的暖意和敬意。作为董事长的冯亚丽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低调朴素的个性,但正是她,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和韧性,坚持诚信立业、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走过商海的光辉岁月,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在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众多民企艰难爬坡之际,海亮集团在行业内业绩却一枝独秀。在冯亚丽看来,“海亮”的底气不仅来自于企业良好的经济运行状况,更源自十几年如一日的诚信经营。受金融危机影响,坚挺的电解铜价一下降低了40%以上。不少与外商签订DP(货物到港后,依银行凭证提货的一种购销方式)购销合同的铜加工企业,在货物到港后,选择了“放弃提单”,致使供方货物压港严重。这时,陆续有智利、巴西的供货商找到冯亚丽,希望能帮他们解燃眉之急,降低损失。冯亚丽即刻召开董事会,经过商讨,决定“不乘人之危,按市场价格接货”。此举使得“海亮”的信誉和品牌在业界得到了提升。2007年,海亮集团在建设华东汽配水暖城过程中,山下湖镇某建材供应商赵老板,由于经营原因,将砖厂转包给了别人。后来,水暖城在盘点过程中,发现赵老板有一笔到期应收账款,此时赵老板已经返回山西老家,手机换了号,电话断了线。冯亚丽获悉情况后,派人到工商部门查寻赵老板注册登记时的身份证地址,然后与山西当地户籍部门联系,辗转找到了赵老板,13万元账款“完璧归赵”。赵老板感激地说,现在许多债务人都是能拖就拖,没想到“海亮”会主动把钱打过来。早在2002年,海亮集团就在集团门口立起了诚信牌,公开向社会承诺“失信赔偿”。8年来,公司在应付款项上从未接到过一起索赔和投诉。冯亚丽一次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失信赔偿”的民营企业家。中国人有着“守信”的深厚传统,把讲究信义当做人生的基本行为规范之一。所以,领导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信誉,切忌不可乱开空头支票。常有些人喜欢顺口答应别人的事情,而事实上都无法做到。有些刚上任的领导,总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很轻易地就会答应那些下属:“……我可以帮你这样做。”最后却往往做不到,这样就很容易在下属心中留下一个“不守信”的印象。一般说来,当领导听到下属的请求时,不要认为事情容易实现,就一口应承,而应当详细地考虑各种情况。这样,即使后来由于情况变化或本身判断错误,以致发生执行上的困难时,也不至于失信于部属。这样也就保持了自己的信誉,让下属觉得自己可以信赖。企业的领导人如能以信为本,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就会很快赢得员工的爱戴和支持,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反之,如果领导首先不讲信用,说过的话不算数,那企业的凝聚力就会日渐涣散,企业绩效就无法搞好。在讲信用方面,企业领导人应该带头起表率作用,千万不能“说了不算”。现代的企业领导者一定要记住:诺言是必须信守的,不管诺言是在何种情况下许下的都一定要信守。即使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许下的诺言,也不能只当作权宜之计,因为别人只会看重你是否对自己说过的话持有负责的态度这一点。只有以信待人,与下属坦诚相见,任之以专,信之以坚,不为谗言所惑,才能抓住下属的心,力求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成就一番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