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那你就能照顾好生活中80%的事。 “三焦”是藏象,首见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与“心包经”联系。包含“上焦、中焦、下焦”。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 “那什么是三焦呢?” 熟悉中医经络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阳三焦经。而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焦。那么如何划分三焦? “三焦的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见下图图示。 1、通行元气 三焦通行元气之说,首见于《难经》。如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八难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 2、运行水谷 《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 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3、运行水液 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这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 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也可以说,三焦运行水液,是对脾、肺、肾等脏腑主管水液代谢作用的综合概括。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三焦的分功能” 前面,我们详细说明了三焦的总体功能和作用,下面,我们将详细说明三焦的各“焦”的功能。 上焦如雾。所谓“如雾”,是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 根据三焦部位划分,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脏。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将水谷精气布散于全身。因此,上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布水谷精微(气血)。此外,《难经》认为上焦有受纳水谷的作用,如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 下焦如渎(dú)。下焦主要指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及大小肠。《难经〃三十一难》说:“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是说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就是说下焦有排泄二便的作用。糟粕的排泄,一是从大肠排出大便,二是从膀胱排出小便。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问题是中焦堵住了。因此,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惯通起来了,气血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都说打通任督二脉的重要性就是如此。 因此,三焦如果不通,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三焦统领全身,有一个地方不通,则整个气体就紊乱了,那么如何调理疏通三焦呢?只要拍打手臂上的手少阳三焦经就可。 手少阳三焦经,一侧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肩颈头部。 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阿强老师推荐的循经拍打法!直接拍打三焦经即可,一般从上到下拍打。具体参考阿强老师讲解示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