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泻下药

 鉴益堂 2021-04-11
功效: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用于实热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度,用于目赤咽痛、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用法用量: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消肿,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清热解毒。 泻热毒,破积滞:用于实热便秘、积食、反酸、水肿、淋病、小便不利、黄疸、咽喉肿痛、目赤、口舌生疮、内热呕吐、跌打损伤、热毒、烫伤等症。 行瘀血: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破一切瘀血,亦能调气,治各种瘀血,气瘀作疼。用于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泻下通便,利二便:大黄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通畅二便,用于便秘、小便不利、淋病等症。 泻脾湿,下气:据《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脾胃湿热,病发于阴而反下,所以心下痞满、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表面上是泻心,实则泻脾。 1.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积滞泻痢) 用治热结便秘最为适宜,常与芒硝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亦可用治其他类型的大便秘结,若寒积便秘,配以附子、干姜等同用,如温脾汤。对于肠道积滞不化,大便泻而不畅,里急后重的,配伍清热燥湿药同用,如芍药汤。本品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功用颇强,为攻下导滞之要药。2.清热解毒(热毒证) 用治多种里热病证,无论有无便秘,皆可应用,如温热病,高热神昏,烦躁;脏腑火热证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热毒疮痈,水火烫伤等病症。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部及根茎。主要产于青海、四川等地。秋末或次春采挖。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大黄图片熟大黄图片酒大黄图片

泻下药

  • 蓖麻

    功效:可消肿,止痛,活血,祛风,解毒,杀虫,润肠通便;用于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脚气肿痛,阴囊肿痛,湿疹,跌打瘀痛,破伤风,癫痫等症。种子:味甘、辛,性温,有毒。入大肠、肺经。叶、基:味甘、辛,性平,有小毒。根:味淡,性平。

  • 甘遂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风痰癫痫,痈肿疮毒。用法用量:0.5~1.5,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破积聚,泻水逐痰,消肿散结。1.泄水逐饮(水肿,鼓胀,停饮) 用治水饮内停所致的悬饮、水肿、鼓胀,胁肋疼痛,常与大戟、芫花同用,如十枣汤;亦可单用研末服用。本品泄水逐饮力猛,可致峻泻,使体内潴留的水饮得以迅速排出体外。2.消肿散结(疮痈肿毒) 本品外用治疮痈肿毒,可取甘遂末水调外敷,也可配伍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同用。

  • 大叶狼豆柴

    功效:软坚。

  • 豆腐泔水

    功效:通利二便;敛疮解毒。

  • 番泻叶

    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用法用量:2~6g,后下,或开水泡服。——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泻下,通便,泻热导滞。 泻下通便:番泻叶性寒味苦,是刺激性泻药,通过刺激肠黏膜和肠神经,达到促进肠蠕动的效果。性烈而药猛,一般用于结肠,几个小时内即可生效,运用须谨慎。用于急性便秘、肛肠病术前清洁灌肠等。 止血:番泻叶中的番泻苷等成分,可有效止血,用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及消化道出血。 养胃,促消化:据《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番泻叶取少量运用,是苦味健胃药,能够养胃健脾,促进消化,但脾胃虚寒者应慎用。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积食等。 利水消肿:用于四肢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番泻:叶服用过量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所以要注意控制用量,缓泻2克、大泻5克足矣。 番泻叶图片

  • 豪猪肉

    功效:润肠通便。

  • 红大戟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用法用量:1.5~3g。入丸散服,每次l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可单用煎服;亦配芫花、甘遂等。2、痰饮喘急,配白芥子、甘遂等。3、痈肿疮毒,用鲜根捣烂外敷。

  • 铃当子

    功效:泻下,逐水。

  • 牡鼠粪

    功效:通淋,明目,导浊行滞,清热通瘀。

  • 石龙子

    功效:破结,行水,解毒。

  • 鼠胆

    功效:清肝利胆,明目聪耳。

  • 鼠肝

    功效:化瘀,解毒疗伤。

  • 水葫芦七

    功效:顺气化痰,止咳,泻下,祛风,平肝。

  • 桃子

    功效:生津,润肠,活血,消积。

  • 铁海棠

    功效:清凉,消炎,排脓,解毒,化痰,逐水。

  • 土常山

    功效:截疟,食积,解热毒。

  • 鼍甲

    功效:逐瘀,消积,杀虫。

  • 香橼露

    功效:消痰逐滞,与金橘橙露同功。

  • 硝石

    功效:攻毒消肿,利水泻下,破坚散积。

  • 玄明粉

    功效: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外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痈肿,丹毒。用法用量:3~9g。溶入煎好的汤液中服用。外用适量。——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通便导滞,泻火解毒;用于实热积滞,大便不通,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痈疽肿毒等症。

  • 亚麻子

    功效:可润燥,通便,养血,祛风;用于皮肤干燥瘙痒,眩晕,便秘,疮疡湿疹,毛发枯萎脱落,麻风,皮肤痒疹,脱发,大便干燥等症。

  • 油草

    功效:行水破血,化痰散结。

  • 郁李仁

    功效: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用法用量:6~10g。——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消肿。 郁李仁图片

  • 越王余算

    功效:

  • 紫荆花

    功效:清热凉血,去风解毒。

  • 皂荚子

    功效:润燥通便,祛风消肿。

  • 巴豆

    功效: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化痰,行水,杀虫,祛风湿,泻寒积,祛风消肿。 1.逐水退肿(鼓胀腹水) 用治鼓胀腹水难消,作用强烈,有泄水治标之力。 2.峻下冷积(寒积便秘) 用治寒邪食积阻滞肠胃,猝然腹满胀痛,大便不通,甚至气急口噤者。本品具有荡涤肠胃,温通寒积,推陈致新,作用峻猛,有斩将夺关之功,作用强于大黄,为温通峻下之品。 3.蚀疮祛腐(疮痈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用治疮痈脓成未溃或疮痈溃后腐肉不去,将其外用,达到腐蚀腐肉,促使疮疡破溃或有利排脓。 4.祛痰利咽(喉痹痰阻) 用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窒息欲死者,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或将巴豆霜吹入喉部,以排除痰涎,使阻塞的病证得以缓解。本品祛除痰涎、通利咽喉以使呼吸通畅。

  • 巴豆叶

    功效:祛风活血,杀虫解毒。

  • 巴豆油

    功效:通关开窍,峻下寒积。

  • 乌桕子

    功效:利水,通便,拔毒消肿,杀虫止痒。

  • 甜杏仁

    功效:润肺,平喘,祛痰止咳。

  • 树地瓜

    功效:下乳,收敛。

  • 松子仁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 石碱

    功效:软坚,消积,化痪,去翳。

  • 石南实

    功效:祛风湿,消积聚。

  • 商陆

    功效: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外治痈肿疮毒。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解热,化痰,止咳,利尿,利水消肿,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胀满,痈肿疮毒,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等症。1.泻下逐水(水肿,鼓胀) 用治水肿鼓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水湿肿满实证,单用有效,或与鲤鱼、赤小豆煮食,或与泽泻、茯苓皮等利水药同用,如疏凿饮子。亦可将本品捣烂,入麝香少许,贴于肚脐眼处,以利水消肿。2.消肿散结(疮痈肿毒) 用治疮疡肿毒,痈肿初起,可取鲜商陆根适量,酌加食盐,捣烂外敷。

  • 生瓜

    功效:益气和胃、清暑止渴。

  • 荛花

    功效:泻水饮,破积聚。

  • 山芭蕉子

    功效:破瘀血,通大便。

  • 朴消

    功效:泻热,润燥解毒,软坚,消肿散结。。

  • 落花生油

    功效:补脾润肺、润肠下虫。

  • 龙眼花

    功效:通淋化浊。

  • 芒硝

    功效:润燥通便,养血祛风。用于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瘙痒,脱发。用法用量:9~15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泻下通便:芒硝归胃、大肠经,利大小便而散胃热,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对治疗大小便不利、手足出汗、腹脘胀痛等效果显著。《肘后方》以芒硝100克,炭火烧制,然后煎汤服用,治疗大小便不通,胀满欲死,效果显著。 软坚,去实热:咸味下泄为阴,咸以软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芒硝味苦咸,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芒硝可软坚,去实热。用于痈肿、牙痛、口舌生疮等症。 清火消肿:用于两眼红肿、双眼红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风疹等症,效果显著。 活血化瘀:据唐代医学典籍《药性论》记载,芒硝主时疾热痈,能散恶血。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绝经、黄疸、产后缺乳、乳腺炎等症。 1.泻下通便(实热积滞,大便燥秘) 用治胃肠实热积滞之证,为用治里热燥结之要药,常与大黄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2.软坚消肿(大便干燥,痈肿) 用治大便不通,燥结如同羊矢,体内、外痈肿。本品既有较强的通便泻热之功,又有软化坚硬燥结之大便,为“咸能软能下”的代表性药物。用治乳痈初起,可用做外敷,以达到消肿止痛的功用。3.清热解毒(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肿痛) 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伍硼砂、冰片等同用,如冰硼散;用治目赤肿痛,以芒硝置于豆腐上化水后,取水外用以滴眼。 芒硝图片

  • 芦荟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癖疮。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外用适童,研末敷患处。——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清热,利胆,解毒,消肿,泄热,健胃,通便,杀虫,通经,清肝;用于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口干口苦,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等症。1.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证。因其“至苦至寒”,故较少作为攻下导滞药使用。本品泻下通便力专,功似大黄。2.清泻肝热(肝经实热) 用治肝经火盛之便秘、尿赤、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等症,常配伍龙胆草、栀子等同用,如当归龙荟丸。3.驱除蛔虫(小儿疳积)用治虫积腹痛的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等,常与神曲、使君子等同用。4.其他 本品外用有杀虫止痒之效,用治皮肤瘙痒症。 芦荟图片

  • 麻油

    功效:润燥通便,解毒,生肌。

  • 白鸡屎藤

    功效:

  • 千金子

    功效: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用于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血瘀经闭;外治顽癣,赘疣。用法用量:1~2g,去壳,去油多,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可杀虫,利水,消肿,祛瘀;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宿滞,癥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疣赘,具抗肿瘤,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闭经等症。

  • 牵牛子

    功效: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用法用量: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下气,泻水,杀虫。1.逐水退肿(水肿,鼓胀) 用治水肿、鼓胀、二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实证。本品既能泻下,又能利水,使水湿之邪从二便排出,其毒性和逐水之力较弱于甘遂、京大戟和芫花,但仍属于峻下逐水之品。2.驱虫(蛔虫腹痛) 用治蛔虫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驱虫药同用,能促使虫体排出体外。3.祛积通便(胃肠积滞)用治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或泻痢里急后重者。 牵牛子图片

  • 芫花

    功效: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痈肿,冻疮。用法用量: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日1次。外用适量。——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止咳,化痰,敛疮,解毒杀虫,泻水逐饮。1.泄水逐饮(水肿,鼓胀,停饮) 用治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痰多,胸胁引痛等。其功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功力稍逊。以泄胸胁水饮见长。2.祛痰止咳(晐嗽咳痰) 用治咳嗽、咳痰,但虽有祛痰之功,因其泻下峻猛,毒性较大,故临证一般鲜有使用者。3.杀虫疗疮(头疮、顽癣及痈肿) 外用治头疮、顽癣及痈肿,可单用研末,或配以雄黄用猪脂调敷。

  • 大黄

    功效: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用于实热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度,用于目赤咽痛、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用法用量: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消肿,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清热解毒。 泻热毒,破积滞:用于实热便秘、积食、反酸、水肿、淋病、小便不利、黄疸、咽喉肿痛、目赤、口舌生疮、内热呕吐、跌打损伤、热毒、烫伤等症。 行瘀血: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破一切瘀血,亦能调气,治各种瘀血,气瘀作疼。用于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泻下通便,利二便:大黄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通畅二便,用于便秘、小便不利、淋病等症。 泻脾湿,下气:据《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脾胃湿热,病发于阴而反下,所以心下痞满、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表面上是泻心,实则泻脾。 1.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积滞泻痢) 用治热结便秘最为适宜,常与芒硝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亦可用治其他类型的大便秘结,若寒积便秘,配以附子、干姜等同用,如温脾汤。对于肠道积滞不化,大便泻而不畅,里急后重的,配伍清热燥湿药同用,如芍药汤。本品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功用颇强,为攻下导滞之要药。2.清热解毒(热毒证) 用治多种里热病证,无论有无便秘,皆可应用,如温热病,高热神昏,烦躁;脏腑火热证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热毒疮痈,水火烫伤等病症。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部及根茎。主要产于青海、四川等地。秋末或次春采挖。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大黄图片熟大黄图片酒大黄图片

  • 鸢尾

    功效:消积,行水,解毒,活血祛瘀。

  • 巴豆霜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治痈肿脓成不溃,疥癣恶疮,疣痣。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通便,逐水消肿,豁痰利咽去滞。

  • 白绿叶果实

    功效:止泻;消积;利湿。

  • 大叶金锦香

    功效:清肝热,消炎,止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