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功效: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用于实热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度,用于目赤咽痛、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用法用量: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消肿,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清热解毒。 泻热毒,破积滞:用于实热便秘、积食、反酸、水肿、淋病、小便不利、黄疸、咽喉肿痛、目赤、口舌生疮、内热呕吐、跌打损伤、热毒、烫伤等症。 行瘀血: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破一切瘀血,亦能调气,治各种瘀血,气瘀作疼。用于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泻下通便,利二便:大黄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通畅二便,用于便秘、小便不利、淋病等症。 泻脾湿,下气:据《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脾胃湿热,病发于阴而反下,所以心下痞满、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表面上是泻心,实则泻脾。 1.泻下攻积(大便秘结,胃肠积滞,积滞泻痢) 用治热结便秘最为适宜,常与芒硝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亦可用治其他类型的大便秘结,若寒积便秘,配以附子、干姜等同用,如温脾汤。对于肠道积滞不化,大便泻而不畅,里急后重的,配伍清热燥湿药同用,如芍药汤。本品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功用颇强,为攻下导滞之要药。2.清热解毒(热毒证) 用治多种里热病证,无论有无便秘,皆可应用,如温热病,高热神昏,烦躁;脏腑火热证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热毒疮痈,水火烫伤等病症。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部及根茎。主要产于青海、四川等地。秋末或次春采挖。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大黄图片熟大黄图片酒大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