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4-12

生命医学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也是圣人重医药的一个说法。

《黄帝内经》讲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比如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因此,学习过程是一次捕捉天地自然光影琉璃的美丽旅程;可以挖掘探寻、解锁我们身体及灵魂之秘,是我们重整人生、完善人生的重要起航。

图片

一、在国学中的独特地位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万物以人为本。人体在所有组织系统里是最为精密的自组织,它依赖本性而存在、而平衡、而和谐。是一个自然的存在,是自足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和谐机制。

中国文化一直注重以人为本。《大学》讲至善,要落实到人心的静与定;《中庸》讲太过与不及都源于脏腑功能。正如一个人肝火旺,心就不静,做事就急躁;如果肾精不足,就会没精神,思考问题就不周全,做事就容易失败。

二、带我们认知自我 

图片
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生命活力与我们的身体素质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来源于腰和肾。

如果肺和肾的精气充足,做事就能气壮山河,有大手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魄力;所谓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如果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就会显得没有精神;《黄帝内经》认为胆主决断,决断力很大程度上与胆气、胆精足不足有关。

一个人有无成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意”指的是运化能力,也就是思维的宽度,而“志”指的是收藏能力,也就是定力。意志是指人体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能够运化多少?又能定得住多少?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

如果一个人很聪明并具备思维的宽广度,却唯独定不下来,坚持不下来,就是意志不坚定,做事照样会失败。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就是说,肾的精气通于耳,肝的精气通于目。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看他的肝、肾功能。肝功能好,眼力就好;肾功能好,耳力就好,如果耳鸣眼花,就是肝肾出了问题。

我们的生命活力源于身体本身,学习《黄帝内经》是在培固我们的智慧元气,是在学习一种基础的能力。

三、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图片

《黄帝内经》注重内在洞察能力,这种洞察能力便是一种认知方法。学习它会让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增强我们内在洞察力;学习它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向内看,内在的去观察、体悟我们的人生。

黄帝内经引导我们如何顺应自然的力量。正如中医上讲心主疏布,就是散,心脏永远在跳动,永远在那散着就是心的象;肝气的生发决定着我们的精神状态;我们不能只耗散,不吸收,而肺气主收敛、肃降;肾水的收藏能力越强,我们心火的布散能力就越强,我们才更有精力去回馈社会。

学习《黄帝内经》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从天地自然的领悟,感悟《黄帝内经》的独特魅力。通过天地之象,观察人体和人体内部的变化,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让我们从了解、运用到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防病保健的自我管理;让我们运用它的思维方式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

庐山青年·中医小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