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画由它开创,1幅画尽才子佳人旷世绝恋,获乾隆盛赞

 月是故乡明548 2021-04-12

2018年很火爆的《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其中一件画圣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更是引来连连赞叹。

当画卷徐徐打开,一幅生动的故事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细看之下已有少许颜料剥落,画面也有部分残缺,但从其中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中,我们依然感受到建安才子洒脱狂傲的风华。

这幅画就是《洛神赋图》,诞生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对后世绘画风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乾隆看过后也不禁盛赞:妙入毫颠!

抛开晦涩难懂的艺术价值,可以看到画卷中充斥着神话意象,春松、秋菊、夏荷可以绘于一卷,风神、雷神、女娲、司阴阳之神可以一起为他们庆祝,场面活泼富于想象。

然而就在这幅富于浪漫气息的画卷背后,还有一个与“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有关的凄美爱情故事。

人神相恋,不过黄粱一梦

一枕洛河,徒留千古绝唱

据传,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改编,卷中仆从簇拥的贵公子就是曹植自己,而画中洛神则是曹植的嫂子——甄妃。

《洛神赋》改名史

《洛神赋》在刚写成时还叫《感甄赋》,正是曹植怀念甄妃所作,在甄妃之子曹叡登基后才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

立嗣失败,屡遭贬徙

曹植自幼聪颖,十多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文采灼灼,被后世冠以仙才的美誉。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又因为性情洒脱,深受曹操喜爱,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曹植自己也很有政治报负,在《与杨祖德书》中曾写下: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可以说少年儿郎,意气风发。

但在哥哥曹丕即位后,对他非常忌惮,曹植不仅屡遭徙封,身边朋友也尽皆横死,穷尽半生想要完成的理想成了遥不可及的美梦。

《洛神赋》就是写在曹植的人生zui灰暗的时期,为《洛神赋》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这一年,曹植风尘仆仆地从他那块弹丸大的封地——鄄城赶到洛阳,却不知道,等待他的是甄妃的死讯。

曹植爱慕甄妃的美丽,倾倒于她的才华。共同驻守邺城的几年里,他们更是互为支撑,情感早已超脱了凡俗的情爱。

但曹丕不这么想,他嫉妒曹植的才华,也怀疑他与甄妃关系不纯洁。

在甄妃死后,曹植感怀甄妃伤心垂泪,曹丕便故意将甄妃生前所用盘金镶玉睡枕送给他,意思是:生前得不到,死后你就抱着枕头空想吧!

情感爆发,著成千古名篇

甄妃的死亡给了早已失去政治抱负的曹植又一记重创,在途径洛水时,压抑的情感终于爆发,写下流传千载的《洛神赋》。

当时的曹植心境如何,从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画卷的开始,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的美好相遇,曹植感慨到: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画中的洛神驻足于洛水之上,神形之美,写尽四季也不足以形容。

就是这样的美丽属于甄妃,让曹植惊艳了半生。

紧接着画中的曹植与洛神相恋,两人相赠玉佩以示心意,洛神又指着洛河许以为期。

如果从洛水初见可以看出甄妃对曹植的重要性,那么这一段就是曹植对爱情的肆意想象,他抛弃现实的枷锁,冲脱束缚,在假想中完成了对美好爱情的诠释。

但在互表心意之后,洛神的反应不像寻常女子一样欢喜雀跃,而是表现出一种犹豫,不安的心理。

《洛神赋》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洛神为什么会犹豫和不安?在带着这样的疑问看完群神相祝的热闹场景之后,曹植在文中给出了答案。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人和神是不能相恋的,所以最后洛神乘六龙车离去,留下曹植在洛河苦苦寻觅。

曹植知道他和甄妃也是不能相恋的,所以后来两人的感情超脱了爱情,淹没在俗世之中。

在《洛神赋图》中,洛神离去的场面盛大辉煌,有六龙神兽驾车,鲸鲵水禽开道护航,从相遇到离去都是高不可攀的神祗。

而生活在东晋的甄妃却没有体面的退场,据史记载,甄妃与曹丕生魏明帝与东乡公主,失宠后留守邺城,因一首思夫的《塘上行》惹怒曹丕,赐毒酒而死,据传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

美人结局悲惨让人痛心,才子黯然退场同样令人惋惜。

理想夭折,后半生草草收场

《洛神赋》全卷情感起伏波折同样也在暗示曹植的一生。

如果将洛神理解成曹植一生追求的理想,初见时的惊艳,到两人相许相恋,讲的就是曹植一生光明的开场。

年少的曹植是曹操zui宠爱的儿子,又是揽尽天下文采的才子,想要实现理想抱负,似乎轻而易举。

然而曹丕登基后,曹植立嗣无望,反成了兄长眼中钉肉中刺,多番加害,欲拔之而后快,曹植的人生从此一落千丈,辗转封地也成了家常便饭,过去的理想,就如水中花镜中月一般,遥不可及。

画卷中的洛神也如曹植的理想一样离他而去,留下曹植一人在原地苦苦寻觅。

现实中的曹植也如画卷中的曹植,多番寻觅无果后,选择离去,曹植最后也放弃了他的理想,开始潜心著作,研究儒典,41岁在忧郁中病逝。

才高八斗的旷世仙才,最终黯然退场。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形容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点睛之笔,年少成名

画绝、才绝、痴绝

《洛神赋图》出自东晋画家顾恺之之手,他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画家,被誉为水墨画鼻祖之一。

点睛之笔,为后世水墨画奠定基调

顾恺之出生在墨韵华滋,名家倍出的东晋时期,因为小字虎头,又有才绝、画绝、痴绝的评价,故称虎头三绝。

他文采斐然,在游会稽山后能随手写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的名句。

他也天真似孩童,会相信一叶障目的玩笑话,他也愿意整夜作诗,只为了听到别人的赞美。

然而他的才和痴都比不上他的画

说到顾恺之的画,不得不提他点睛之笔的故事,据传年少的顾恺之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画而募得巨款。

那一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人们都挤在瓦棺寺门前,等着看看那个轻狂画家的作品。“一幅画,画不画眼睛能有多大差别呢?”

与其说在等着看画,不如说都在等着看笑话。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开门那一刻到来之时,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看画的人多为之震撼,很快就为顾恺之募得百万钱,也让这位不满20岁的少年,一夜之间扬名天下。

🔺维摩诘像

顾恺之的画作一绝,拥有力透绢素,穿越古今的美感,谢安曾赞他:“千古以来,未之有也!”

他在绘画方面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另外著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画作《女史箴图》

据传《洛神赋图》有很多版本,但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之后,再无人敢画。

树木古拙可爱,人物神形并茂

为了突出《洛神赋》中洛神与曹植的感情变化,顾恺之画成之后久久没有落下最后点睛一笔。

两人相见时的内心该是什么样的?离别的时候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洛神离开后曹植的失落改如何表现?

《洛神赋》中的感情太过复杂饱满,为了画出洛神和曹植的神韵,顾恺之不知啃了多少根甘蔗,作了多少种设想后,最后才落下点睛之笔。

画成的《洛神赋图》果然没有辜负顾恺之的心思,洛神在画中出现数次,每一次的表情都很生动,欢喜的,犹豫的,哀怨的,无奈的,灵动婉转,引人共情。

顾恺之画画虽重神,也重形,他对洛神的描绘可以细致至极,画中洛神线条紧劲连绵,衣角线条自然流畅,洛水之神的风采展现无遗。

但和刻画细致的人物相比,周遭景物却显出一些古拙之风,山石树木结构简单,形状扁平,朴实可爱。

这种画法的山石其实已经形成了后世山水画的风格。

所以说,《洛神赋图》是当之无愧的水墨画鼻祖。

原样复刻,纸钞印刷

能藏于家的传世名画

但遗憾的是,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原卷已经失传,如今我们只能从历代摹本中一窥风采。

现存四件宋代摹本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和辽宁省博物馆,其中还有一本流失海外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想要一睹真容,实为不易。

如今,为了将国宝呈现在我们面前,天津中钞纸业以1:1比例原样复刻,并且保留了历代文人的珍贵题字和印章,力求将国宝带入千家万户,藏宝于民。

考虑到画作的观赏性,天津中钞纸业选择了整张钞券纸,这种纸虽然造价颇高,但胜在光洁挺实,坚韧耐磨,经得起反复弯折观赏,机洗之后也能保持完整。

并且为了尽可能还原画作,还采用超清钱币印刷技术将它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精细到连画布纹理都清晰可见。

还有丝绢作底,丝绢色泽光亮,触感光滑,有古代文人的风骨,给这副《洛神赋图》增添一份雅致情趣。

画卷上还装饰有海波纹由渐变丝线刺绣而成,在阳光下会泛出不同的光泽,华丽又和谐。

画纸上还有荧光防伪水印,在紫外线灯光的照射下,腾龙图样布满画卷。

而且这幅《洛神赋图》收藏证书齐全,无论拿给谁看都不会有质疑。

锦盒包装精美大气,可以防虫防潮,保护画卷不受损害,而且这么漂亮的包装送人也是很有面子哒!

从前藏于宫廷的名画,如今也能走入寻常百姓家,除了画作本身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洛神赋图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