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岁月(后记)(一)

 新用户3069QkdY 2021-04-12
大学岁月(后记)(一)

创作感言:吉培坤
 
今天清晨六点,发完了《大学岁月》最后一篇,我如释重负,顿时轻松无比。终于实现了藏在心中几十年的夙愿,像是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可以好好地休息几天,和爱人出去逛逛园林,享受大好春光了。是的,这一个多月来,为了它的面世,我确实费了不少心血,动了不少脑筋,食不甘味,寝不能寐,像丢了魂似的。爱人既心疼又生气,责怪我不该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搞坏了身体怎么办?好在现在终于完成了,至于产品质量究竟如何,由大家去评判吧。
 
我之所以这次不顾年老体弱,精力不足,老眼昏花,笔头笨拙,不自量力地下决心来写这部最后超过了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不是无所事事,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自我表现,而是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就是揭示77级这个极其特殊的一届大学生的极其艰辛的真实的大学生活。因为许多人对这段历史已经慢慢地淡忘了,而当代青年人根本不知道这段历史的特殊性和这届大学生的艰辛。
 
77级,是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入学的第一届大学生。它的特殊性太多了。它是在国家取消高考十一年后的首次恢复,它累积了总共11届高中毕业生。其中9届都有下放插队的经历。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已经离校11年,年龄一般都已正好达到30周岁,而七七届高中毕业生一般才17周岁。班上同学年龄相差13岁;当年580万人参加高考,最后只录取了27万,录取率只有4.6%;许多老三届毕业生都已结婚生子,特别是家在农村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经济负担特别沉重;学生们都知道读书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学风特别浓厚。所有这些,决定了77、78级是中国教育史空前绝后的两届学生,所以,早就下了决心,要把他们的特殊历史和求学经历写出来。这次终于如愿。
 
在创作之前,我就确定了写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揭示77级的大学四年是艰辛的四年,拼搏的四年,美好的四年,丰硕的四年。选取素材和具体描写都是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的。毋庸讳言,小说有自传体的性质,里面有许多内容是发生在我和我的家庭身上的真实的故事,但是,它毕竟是小说,所以,每个主人公的身上都融合了许多人的个性和特点。它描写的不仅是我们系,我的母校,还融合了其他系、其他学校的许多故事,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整个77级的精神风貌。小说的优势大大优于真实回忆录,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愿意把它写成小说,而不是回忆录。
 
由于本人的精力、阅历、写作水平的限制,所以小说存在着许多不足。它只是粗放型地描写了几件大的事件,没有细节描写,许多方面也没有深入展开,都是一带而过。如果铺开来的话,确实没有这个精力。
 
在创作过程中,许多大学同学、中学校友、知青朋友都提供了大量生动感人的真实素材,很好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在此特别表示感谢!小说发出来后,许多朋友每天都在追剧,并进行点评鼓励,特别是邱丕民、张正华两位群友每天对每一篇都作了热情洋溢的长篇点评,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和决心。许多同学、群友纷纷积极主动转发,他们的好友又进行再次转发,多次转发,使得小说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2021年4月6日)
 


《大学岁月》读者点评
 
一、苏州大学同班同学点评摘抄(上)
 
培坤同学敢为先,
迎着困难向前冲。
大学岁月多艰辛,
五味杂陈尽其中。
夲科改专实无奈,
回想此事热泪涌。
不负此生抢史料,
功德无量谢吉兄!
——陈胜元
 
吉星高照新改开,
培育桃李好运来。
坤乾时光四十载,
妙手文章传后代。
——李宜华
 
绝无仅有七七级  毕生财富同学缘
 
近日有幸拜读当年江苏师院(1982年之后改设“苏州大学”)同班同组同学吉培坤老大哥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入学的一届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和生活为主题的连载小说《大学岁月》,自然引发对这段难忘历史的若干回忆和联想,在为自己侥幸跻身77级行列而无比自豪的同时,更加感到四年大学同学情缘的难能可贵。
 
说起来,我们这一届大学生,可谓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但无疑都借此难得机会根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小说主人公薛松是民办教师身份,但已经主持学校初中部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已婚老三届毕业生,得以录取为77级大学生的人生意义自不待言,联想到我自己作为1972届高中生(自我标榜为“老三届”小学生之杜撰名词的角色),虽说是没有薛松先生那个层面的丰富情感生活和艰难曲折经历,可也有着现在的高考生无法想象的困难选择和心路历程。
 
伴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那些年的往事再次浮现眼前。无论是带有时代印记之师生思维碰撞的大学课堂,还是释放青春体能的运动操场,亦或是座无虚席的图书馆阅览生涯,以及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无不成为我们之后一生学业事业的知识基础支撑和不断发展进步的能量源泉。
 
退休数年之后的今天,读着曾经的老大哥之近作《大学岁月》,看着薛松入学前后的感受与大学四年的努力和成长,以及身为辅导员的工农兵大学生韩梅老师和作为薛松之同学的洪岩、李亚兰、谢小林、陈军山、刘宏、钟承、高峻岭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再次感受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充满着激情、理想和带有浪漫色彩的青春生活,似乎自己也回到了当时那洋溢着朝气、自信和创造活力的大学校园,印象之深刻,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总体而言,此前生涯未有大的遗憾,今后余生当继续尽力追求圆满!读过老大哥精彩铺陈的《大学岁月》,无限感慨之余,惟有心存感激:感恩为自己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载体的母校和母校老师,感恩当年就读期间及毕业后在工作学习交往等方面一以贯之多方关心自己的同学,感恩精心策划、精彩演绎既往学业和生活的老大哥,感恩前行路上一直在不断努力的自己。
 
归纳老大哥小说给予的启示,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倍加珍惜脚下每一步,才能对得起时代领袖、对得起当年母校老师和同窗学友,对得起前行中持续付出的自己!
——李宜华

 
读《大学岁月》有感
 
有时常常觉得自己的记忆应该不错,但读了《大学岁月》突然发现,我的大学的光阴里其实好像有很多的记忆的“真空地”;
 
有时常常认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但读了《大学岁月》突然发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那个时代的共同故事;
 
有时常常感慨往事不堪回首,岁月永远回不去了,但读了《大学岁月》突然发现,往事从来没有远离,岁月也一直都在。
在读《大学岁月》的每一天,让我们走近了文科楼的那间教室、走近了方塔后的宿舍楼、居然还闻到了那食堂的饭菜香味,还看到了在大食堂前出黑板报的自己……
 
谢谢培坤老大哥,读你的小说,让我们回到了那年——那些永远刻在我们心底里的大学岁月!
——黄辛隐
 
培坤同学精心创作的《大学岁月》写出了我们七七级大学生的苦和难,忧和愁,更写出了我们特有的枯木逢春,旧梦重圆的喜与乐!文中塑造的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家庭的贫穷艰难,学习生活的寂寞清苦,未能浇灭我们沸腾的青春热血,却激发了无与伦比的冲天豪情壮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永远是我们人生中最亮丽的风景,你把我们又带回了那激情似火的岁月!您选取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大学岁月中的不寻常的浪花,又是人人认同的日常过往。
 
你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在我们班上找到他的原型,你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你对主题的构思,材料的取舍,情节的描述,人物个性的塑造,身份的把握,语言的推敲,内心活动的揣摩,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真是匠心独运,处处拿捏得确到好处!你为七七级大学生找回了那永远令我们自豪的大学岁月,树了碑立了传。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理应效仿又永远可望不可及的标杆!小说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建议下次聚会,开个专题讨论会。真诚的祝贺你创作成功!
——陆玉贤
 
七七级大学生,是开天辟地、横绝尘世的一届大学生。他们来自非常时代,必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他们正满腔激情走向新时代,必有新的向往、新的追求。培坤兄长的这部小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各具特色的新大学生的新形象,反映了大转折时代的这一届大学生的悲欢离合,雕琢了属于这一届大学生特有的群体塑像。通读这部小说作品,我们仿佛又回到母校,又回到校园生活,又那么豪情万丈。那四年求学,那四年后的几十年的参与建设,我们均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有那四年,一生知足!
——李如鹏


注:照片均为大学同学提供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吉培坤,网名好人一生平安,男,江苏盐城人。1948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1969年到1977年先后担任大队和公社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取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政教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盐城师专(后升格为盐城师范学院)政教系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2008年退休,现为串场晚晴等群群员,与大家一起进行文艺创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