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基础教育参考》21年4月刊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贵州路小学 张婧 邮编:266100 摘 要: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 主动探究 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谁个不知,那个不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主人当成了奴隶,看成了“知识的机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每节课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和学生观,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将语文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认真学习掌握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研究教法。课前本着“把握教材,超越教材”的思路进行每一节课的设计,改变过去的备课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备学生,给学生留有充足发挥的空间,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把语文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三、大胆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创新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如我在教《这条小鱼在乎》一课,课文中的小男孩面对沙滩上被冲上来的许多小鱼,他在一条条地捡起来扔回大海,小鱼那么多,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那他为什么还要那么做?“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条,这条……”,小鱼们在乎的是什么?如果你此刻也走在这片沙滩上,看到有那么多的小鱼,你会怎么做?课堂上学生个个参与,人人有话可说,讨论非常激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小朋友都深刻地感受到要珍惜生命。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趣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课堂上他们即兴表演,表演时不仅运用了课文语言,还进行了再加工。把卖矛、盾的人和围观的人演得栩栩如生,所说的话有的是课文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并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抛弃传统的传授弊端和师道尊严的影响,建立起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孙春成 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出版社,2003,(06)。 [2]张志远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