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快乐老年435 2021-04-13

月亮,是古代文人最爱歌咏的事物之一,通常月亮在诗歌中代表着人生的圆满或缺憾、亲人的团聚或分离,以及思念家乡、亲人的意象,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对月亮爱得最深沉的,要数李白了,据统计,李白现存诗篇1000余首,其中跟月亮有关的就达250首以上,几乎占据了全部存留诗词的四分之一,其中,不乏写月佳作,如《子夜吴歌》中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如《花间独酌》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再如《把酒问月》中,他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些诗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但要论国民度,恐怕没有哪一首能跟《静夜思》相比了。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赏月时即兴创作的,他用最清新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强烈的思乡之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浅显易懂,故而能入选小学课本,成为中国小孩子的诗词启蒙。

你别看这首诗写得简单,历来却颇有争议,有人说《静夜思》虽然流传甚广,却并非上乘之作;有人说现今读到的《静夜思》是篡改版,非李白原作;但争议最大的,是“床前明月光”一句中,“床”到底是什么?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静夜思》非上乘之作?

说《静夜思》非上乘之作的人,主要是认为诗中出现了两个“明月”,这在绝句中是很大的忌讳,虽然像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常常会有叠字妙用,但绝不会像诗中的“明月”这样,重复两个相同的意象,特别是第一句中的“明月光”,通常在诗词中,月光就有光明之意,再加上个“明”字,更显得奇怪,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根据这种说法,那些说《静夜思》非上乘之作的人,确实有理有据,那为什么诗仙李白会犯这种错误呢?据说,当今流传的《静夜思》在明清时期被人篡改过,不是李白原版。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静夜思》是篡改版?

诗词被后人篡改这种事,在李白身上屡见不鲜,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将进酒》,其中被篡改的句子就多了去了,如诗题原为《惜罇空》;“高堂明镜悲白发”应为“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丝,原版是青云;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是“天生吾徒有俊才”;而最能体现李白之狂的一句则是“古来圣贤皆死尽”,现流传版本中则是“古来圣贤皆寂寞”。

我们之有幸能读到这首诗的原版,多亏了在敦煌被发现的“敦煌残卷”,里面记录了这首诗。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而《静夜思》被篡改的版本更多,我们现今能看到最早流传在中国的版本是宋朝版: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由于宋朝距离唐朝很近,所以这应该是最接近李白原作的版本,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静夜思》遭到了第一次改版,第三句“抬头望山月”被改成了“举头望明月”;再到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钦定《全唐诗》,又把明朝版本的“明月”改回了“山月”;直到乾隆年,人们结合历来的修改版本,最终敲定了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唐朝时,日本人大量到中国游学,把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明带回小岛上,所以即便是现在的日本,也随处可以见到唐朝的影子,在对唐朝诗词文学的继承上,日本也做得非常好,据说在日本流行的《静夜思》是唐朝时传入的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对比几个不一样的版本,可以发现,修改点主要就在两个“明月”上,在中国宋朝的版本,和唐朝传入日本的版本中,第一句李白并没有写明月,却暗藏了明月,后面一句山月,也比明月的意境更加开阔,且没有重复感,明朝人的修改,画蛇添足。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李白似乎早就预料到自己的大作将在后世遭人毒手,网友常开玩笑说李白是个预言家,殊不知在这件事上,李白真正预言到了,早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中,就把这种人狠狠地骂了一遍:

“青蝇易相玷,白雪难同调。”

意思是你们就像苍蝇一样胡乱玷污别人,高雅之士绝不会作出这样的事情。

但李白再怎么预言,也不会想到1000年后,这首诗最大的争议点竟然是“床”!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床到底是什么?

“床”这个字,在古代有很多含义,比如胡床,一种坐具;又比如井床,就是井口外堆砌起来的部分;再比如琴床,就是放置物品的底座。而《静夜思》中的床之所以会成为一大争议,则是因为郭沫若提出的质疑。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1、郭沫若的质疑: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睡觉的床,直到郭沫若对这种解释产生了质疑,他说:

“如果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间里,房间里怎么会结霜呢?”

这个质疑是很有分量的,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大批专家学者的响应,确实,床肯定是在室内,如果室内都结霜了,那李白恐怕不会等到捞月而亡,直接就被冻死在床上了。但郭沫若似乎觉得论据还不够充分,他又补充道:

“如果睡在床上,头是不好举起来的。如果还要再把头低下去,这个动作就更不好做了”。

据说郭沫若为了证明自己的推断,还找她女儿躺在床上做抬头和低头的动作,根本无法做出来。但是,谁说写床前李白就一定要躺在床上呢,站在床边行不行?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2、窗户

根据郭沫若的质疑,又有人提出,床是窗的通假字,所谓床前其实是窗前,似乎说得通。但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显然是把现代的窗户代入了唐朝,认为窗户可以大打开,其实,唐朝的窗户多数是固定死的,并不能打开,为了遮风挡雨都用纸糊上,不可能坐在在室内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月亮。

所以李白赏月的地点只能是室外,而不是室内。室外的话,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胡床,二是井床。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3、胡床

胡床是一种坐具,汉代时从胡人传入中原,故称胡床。

胡床十分轻巧便携,类似于现在的小马扎,自从胡床被传入中原,就受到了皇室贵族的喜爱,每当出游都会带着几把胡床,以便随时歇息,所以胡床也是身份的象征,古人用“第一把交易”代指首领,比如《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首领,他就坐第一把交椅。交椅就是胡床的一种。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从汉朝到宋朝,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胡床才真正替代了中国古人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得不说是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如果把“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胡床,在一个安静的秋夜,李白思念家人久久难以入眠,于是搬着一把小胡床来到院子里,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又看了看地上如霜的月光,突然有感而发作《静夜思》,似乎很有道理。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4、井床

认为床是井床的人更多,但井床是什么又有争议。有人说井床是井边的栅栏,其实不对,井边的栅栏叫做井栏,井栏在外,围绕水井一周,起个安全防护作用,而井床的作用却是用来支撑辘轳的,这一点在李贺诗《后园凿井歌》中可以考证: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辘轳是一种利用轮轴原理的打水装置,这句诗的意思是井上的辘轳在井床上转动(打水),那井床就是能让辘轳“坐”稳的东西。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古人吃水,大多靠井水,人家院子里有一口井十分常见,如果要从井里打水出来,就必须要装上辘轳,而辘轳就是以井床为支撑的。

所以李白在院子里赏月,站在井床旁边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李白望见的是“山月”,更不可能是在室内,所以把这句诗中的床理解成井床,也合情合理。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李白还有首诗《长干行》中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个场景同样是在室外,因为男孩子怎么可能随便进入女孩子闺房,还绕着床边玩呢,这不符合古代的礼教,并且室内也不可能有青梅啊,那这句诗中的“床”,同样是胡床或者井床,不会是睡觉的床。

细读“床前明月光”,院中地面上铺满了一层月光,如同秋霜,夜深人静之时,李白抬头望月,低头思乡,其景可想,其情可感,至于那床到底是井床还是胡床?就见仁见智了。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